有人说,他是初唐的一道光。
一篇《滕王阁序》,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照耀了初唐文坛。
他叫王勃。
天才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塑造。
王勃的父亲,叫王福畤,人如其名,他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人。
他有七个儿子,王勃是第三子。
有惹祸,连累自己的,还有给自己争光的。
王勃属于哪一种呢?
两种都是吧。
王福畤的父亲,叫王通,是当时的大儒,教了一帮学生。
王家的家学渊源是极好的。
太原王氏,大家族,世代为官,家学渊源,王勃一出生,就在罗马。
王勃较之父祖辈,有过之而无不及。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新唐书·文艺传》
童年的王勃,也许是当时孩子的噩梦。
别的孩子一整句话可能还说不利索,王勃已经文采斐然,可以评点大师之作了。
优秀的人,总是会格外受到青睐。
第一个青睐王勃的人,叫刘祥道。
他是朝中新晋的宰相。
王勃奉上自己的文章,刘祥道十分惊喜,他立即向朝廷上表推荐王勃。
年仅17岁的王勃成为从七品的朝散郎。
17岁啊,未到弱冠之年就为官。
没人怀疑,他的人生将大放异彩。
就是在此时,王勃的一位友人远行,他写下千古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面对离别,众人伤感,唯有王勃,大笔一挥,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没有离别之伤,只有豪迈之情,成为离别的名句。
离别也能豪迈,这是年轻的王勃。
王勃开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唐代,皇帝会选择贤良的才子入王府,相伴皇子。
他们认为,有贤良的才子相伴劝诫,不起夺位之心,安分度日,于己于国,都是好事。
乾封二年(),在吏部员外郎皇甫常的赏识下,王勃进入了沛王府。
沛王,是唐高宗与武后的第二子——李贤。
这一年,沛王12岁,王勃17岁。
李贤备受高宗和武后的宠爱。
一脚迈入帝后朋友圈,再走一步就到达巅峰了,只问你羡慕不羡慕。
走在王府里,面对着毕恭毕敬的仆从,王勃心里有些飘飘然。
王勃频繁地参与王府的聚会。
当时,非常流行斗鸡,王族也不例外。
李贤和弟弟英王李哲,非常喜欢玩斗鸡。
年的一天,李贤和李哲,又开始了斗鸡游戏,年轻的王勃见状,发挥自己的特长,写《檄英王鸡》。
檄文,在古时,是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很是严肃。
王勃轻易用于此,像开玩笑一样,颇有些不得体。
没多久,《檄英王鸡》传到了唐高宗的耳中。
皇帝震怒,在他看来,王勃挑动的是两位皇子内斗,现在是斗鸡,以后呢?
高宗脑中闪过父亲,玄武门的血早就干了,可心里的血永远抹不掉。
闪过他的哥哥们,那一场兄弟相争,午夜梦回时,也让人胆寒。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唐高宗大笔一挥,王勃被逐出了沛王府,并不准李贤再次任用他。
那一年,王勃20岁。
欢欢喜喜入长安,如今,仓皇狼狈出长安。
去哪里呢?王勃很迷茫。
被天子所弃,天下之大,似乎也无容身之地。
王勃想走远一点,他到了西南。
蜀州的风光真不错,他时常登山游玩,可心情,却总是苦闷。
他想诸葛亮,谁不想像他一样,辅佐一代明主,成就一代霸业呢?这一年秋天,王勃登山而望,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他真想随他们归去,因为离家已经太久太久了。
更何况现在秋风吹拂,漫山遍野的黄叶,飞舞落下,更让他思念家乡。
再高傲的人,也会拜倒在故乡面前。
在蜀州,他想家,他苦闷,他依然渴望在仕途中大展拳脚。
唯有在长安,能实现他的梦想。
三年后,他回到了长安,想通过科举考试从头再来。
可是,他是一个被皇帝拉黑的人,政审很难通过。
没办法,只能走“偏门”。
王勃懂医学,唐代的医学办法,掌握在道士和世家大族手里。
好友陆季友提议:不如去虢州做一名参军。
虢州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机会肯定较多。
王勃同意了。
他来到虢州,年龄渐长,可少年脾性却未改。
恃才傲物,也许,是许多天才的毛病。
曾经挤进帝王朋友圈的王勃,对虢州的同事,没什么好颜色。
同事关系极差,有时候很致命。
恰好此时,一名叫曹达的官奴私逃到了虢州,请求王勃相助。
王勃将他藏在自己的住所。
后来想想,觉得不妥,又怕被发现,将曹达杀死。
做完这一切,王勃有点懵,怎么事情就到了这个地步。
现实没有让他接着懵下去。
唐代的官奴管理非常细致,王勃的行为,按律法,杀人偿命。
一切来得太过蹊跷,后世许多学者认为,王勃是被构陷的。
而做这一切的,应是他的同事。
真相,我们无法得知。
事实上,王勃迎来了悲惨的结局,还好,好运气并没有用完。
当命运将你打到谷底时,也许,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同年八月,高宗和武后并称天皇天后,天下大赦,王勃逃了死罪,被释放,但官是当不成了。
经此一事,父亲王福畤由京官被贬为交趾县令。
交趾,在今天的越南。
路途遥远,重山雾瘴,父亲是否能撑着走到交趾,都是一个问题。
这一刻的王勃,也许,真的长大了。
他觉得对不起父亲,他写下长诗忏悔,却又无可奈何。
王勃决定跨越千里,探望父亲。
年六月,他从洛阳出发,九月到了南昌。
彼时,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重修了滕王阁。
他邀请了许多宾客,王勃也是其中之一。
阎都督的想法很简单,在众多宾客面前,让自己的女婿拿出准备好的文章,惊艳四方,博得美名。
想法很美好,不幸的是,遇上了王勃。
觥筹交错,宾主尽欢,一切按预想中的进行。
阎都督抿了一口酒,满面春风,站了起来:在座诸位,谁能做一篇《滕王阁序》呀?
没人说话,他的心思,在场宾客谁不知道。
阎都督正准备招呼自己的女婿,一个声音响起:我来试试。
他回头,是王勃。
阎都督心中不爽,却也只能保持微笑,说:请。
心中怒气实在难消,阎都督内心愤恨:“看你写出什么来”。
阎都督拂袖而去,美其名曰“换衣裳”,还不忘叮嘱侍从:写了什么,马上报与我听听。
王勃慨然而书: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侍从一边报着,阎都督的脸色由不屑变为吃惊。
直到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拍案而起:天才啊。
他也不藏着了,马上出来看王勃。
也许,他心里在庆幸:还好没让女婿出来丢人。
至此,《滕王阁序》一出,满座皆奇,无人争锋。
人人惊艳他的才华,交口称赞,可是,王勃,还是失落。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曾经的理想,如今,已经不能实现了,可心却在隐隐作痛。
没有在南昌作更多的停留。
到交趾探望了父亲之后,王勃渡海北归,途中溺水而逝。
耀眼的生命,戛然而止。
上天给了他卓绝的才华,却只给了短暂的生命,如夜晚中一闪而过的流星。
“初唐四杰”中,王勃走得最早,给后世留下无数的遗憾。
有人说,如果王勃不死,他将是另一个“李白”。
是啊,如果王勃不死,我们也许能看更多唐诗绝唱。
无人不惋惜王勃的早逝。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也许,从王勃一出生,就得了这个病。
优渥的家庭、天纵的才华、顺畅的入仕,都给了他骄傲的资本。
在20岁之前,王勃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一直被捧在云端,又怎会谦虚的看向凡尘呢?
上天给了他天纵的才华,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学会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27年的生命,王勃留下太多太多绝唱,已经足够了,可多年过去了,世人依然为那个绝世的少年叹息。
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聂隐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