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初唐四杰之王勃,一首送别诗,没有离别叹息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5/11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四杰”排序中,王勃一直是排第一的,王勃自幼聪明好学,被赞为“神童”,《滕王阁序》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千古绝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勃的另一首著名的诗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不同于以往的送别诗哀伤、悲苦的基调,这首词开拓了一种新的意境,一种积极昂扬的豪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对仗极其工整,开篇气势雄浑无比,但是却是送别诗的标准套路,说明了地点和缘由。“城阙辅三秦”这是送别之地,在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友人,他要去蜀州任少府之职,所以“风烟望五津”写的就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从我们站立的地方到你要去的远方,我的目光从秦川大地上会一直追随着你的身影,随着你渐行渐远,这就是友人之间的送别,路途虽远,情意悠长!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说我和你一样,因为离别心中怀着无限的情义,同在宦海中浮沉,有着同样的命运,这句话表明了相互理解的宽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传诵至今的名句,也将整首诗的境界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情调也转向豪迈。只要在这世上还有你这样的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这是何等的格局与胸怀呀!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这是乐观豁达的情感。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年仅19岁的王勃能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一种超出年龄的气势和格局,这种气势彻底开拓了盛唐气象,从这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后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唐诗经典,此后有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与友人共勉,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学那小儿女悲伤流泪,我们要以人生的志向相互期许,在“天涯若比邻”的人生里书写各自的辉煌!这不仅仅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吐露自己的心声。

王勃出身世家望族,六岁便能诗文被称为“神童”。王勃14岁的时候,即上书朝廷抨击穷兵黩武的朝政,连唐高宗都称赞他。后来破格录用,拜为“朝散郎”。从十四到十九岁的王勃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但是后来他因为一篇《斗鸡赋》被逐长安,后来又因为杀死罪犯而获罪入狱,这次遇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26岁时的王勃已沧桑满面,却依然写下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么美的诗句,正像王勃的生命一样。不过,此时再美的诗句也已经无法挽回他多舛的命运。王勃的生命定格在他写下《滕王阁序》的第二年秋天,王勃由广州渡海远赴交趾,途中遭遇不幸,落水后惊悸而卒,年仅二十七岁,从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了千古绝唱,成了我们思念王勃的唯一寄托。

王勃的命运真让人扼腕叹息!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如果没有命运的捉弄,没有恃才傲物而遭人嫉妒,没有那篇斗鸡文,没有杀官奴,以王勃的才情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诗篇,更大的成就吧!生命有时候就是具有这样的不确定性,昨天写苏轼,一场雨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而王勃也因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转折点而陨落。也许如果没有不幸落水,没有英年早逝,凭借王勃的豪情和斗志,还能重新站起来,还能有一个新的人生,还能走出一条新的境界吧。多少年后,我们一起跨过时空和王勃以诗相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这就是一种相知吧。好了,今天的诗词就分享到这里,不知道你看完这首诗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