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初唐四杰的王勃在滕王阁序表达的怀疑与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7/10

邹咏寰

原创不易,如对您有帮助,请赏个赞吧!

欢迎转发!

王勃《滕王阁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一段,是王勃坚守崇高志向的集中体现,是文章精华所在,但用典多,文句间跳跃性大,读者顺畅理解文意有一定难度。借此小文,谈谈个人对这一段的理解。

附选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在上一段末尾,王勃写道:“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什么时候自己能像贾谊那样面见圣上得到重用?两次仕途受挫的王勃感到前途渺茫,他一声长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说自己是因为命运不好,可能要像冯唐李广那样怀才不遇了吧。这容易让人揣测王勃是否是借此表达对朝庭对皇帝的不满。对仕途还还怀有期望的王渤勃不想让人有这种理解,于是又写了一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说他们的遭遇,不是因为没有明君,不是因为政治不开明。背后的意思是,他们都是命运不好才这样。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都是用来印证“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

讲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情绪似乎有些消极。王勃笔锋一转,拿出了知命却不认命的毅然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在细微的预兆中我已知晓将来的命运。此生此志,注定坎坷,但我心不改,我仍将坚持自己的志向到老,并且处境越是艰难,志向越是坚定,越是不会放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仅仅这样说王勃觉得还是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坚定,又加了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志向多坚定?坚定到贪泉只能为他解渴而不能使他心贪。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志向坚定到孟婆汤只能为他充饥,而不能使他忘记过往。为理想,即使自己处境艰难如同干涸车辙中的一条小鱼,穷途末路了,也心甘情愿,并且乐此不疲。这话和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相近,但似乎境界更高。为志向而死,屈原是不悔,王勃却是快乐,显得更加崇高。

讲了如此一番话,王勃又开始乐观起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在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坚持下,原本不太可能的事情可能会变得有可能吧?你看北海那么遥远,乘着旋风不还是能到达?早年没能实现理想,有生之年实现了,那也不错嘛!

这种乐观的情绪没能持续几秒,扑面而来的现实使得情绪一转: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坚持下,实现志向的可能有多大?万一最终都实现不了呢?像孟尝这样的高洁之士,还不是终其一生没能遂愿,空有一腔报国热情?

要是自己也像孟尝一样没能实现理想呢,王勃能接受吗?就像王安石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勃也设想:要是理想最终落空了,我绝不像阮籍,在穷途末路时痛哭流涕。

是啊,这哪是为志向可以“处涸辙以犹欢”的王渤会做的事呢!

以上为本人粗浅理解,权当参考,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