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诗话泰州刘万春登望海楼次徐岩泉韵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4/9/8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https://m.39.net/pf/a_5777832.html
《望海楼》海陵张庆明拍摄登望海楼次徐岩泉韵明刘万春落日凭栏望眼开,苍茫气色接蓬莱。千家井灶孤城合,万里帆樯一水回。不见秦鞭驱石去,空闻汉弩射波来。即今过客知多少,可有元虚掞藻才。楼以文名。山西鹳雀楼因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名扬天下;湖北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诗意盎然;江西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而名垂千古;湖南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名句,遂成天下名楼。泰州望海楼,虽不能与中国四大名楼相媲美,却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长江、黄海、淮河曾在此交汇,古盐运河与南官河、里下河也在此相会,因此它一直被视作泰州文脉所在。历代名士纷纷登临此楼,写诗作文,留下了他们的绚烂篇章,本地人如李春芳、王艮、徐嵩、柳敬亭、冒辟疆、吴嘉纪、邓汉仪、黄仙裳、郑板桥、任大椿等。外地人如蒋春霖、孔尚任等。他们的到来,为望海楼注入了一缕清新文化之风,平添了诸多诗意。在望海楼3楼展厅的众多展品中,刘万春的《登望海楼》吸引了我的目光,诗作如下:落日凭栏望眼开,苍茫气色接蓬莱。千家井灶孤城合,万里帆樯一水回。不见秦鞭驱石去,空闻汉弩射波来。即今过客知多少,可有元虚掞藻才。——(《登望海楼》)诗作者刘万春,就是本地人杰中的一位。刘万春,字忠孕,公孕,泰州人。他于万历四十四年(),中丙辰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郎中,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参与修撰《崇祯·泰州志》,著有《守官漫录》(5卷)。他既是一位历史学家、诗人,也是明万历崇祯时期一位注重言行政事的好官员。此诗首联,便气势不凡,登高望远,只见残阳如血,远处天地苍茫,仿佛与海天连接在一起。不但写了眼前的实景,实则还交代了望海楼名字的由来。颔联,千家井灶,暗言海陵人烟稠密,有“参差十万人家”之势。家家户户打井水做饭,炊烟袅袅,将古城连成一片。万里帆樯,则云泰州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且盐业发达,船只众多。登临送目,万里之外的盐船沿着古盐运河浩浩荡荡往返家乡。颈联,运用“秦鞭驱石”与“汉弩射波(潮)”的典故,读来使人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意境。南朝梁·任昉《述异记》:“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其色犹赤。”秦始皇派出的神仙鞭打石头造海桥的传说早已远去,汉代列阵强弩对着潮水射击的英雄气概也只是听说罢了。尾联,通过上面的层层铺垫,才道出登临的心境:寂寞,希望更多才子登临。“元虚”亦作“玄虚”,“掞藻”即“掞藻飞声”,指施展文才,声誉远扬。迄今为止,有多少过客登临此楼,其中可曾有一位玄妙清虚声誉远扬的才子呢?全诗没有格律问题,用典自然,对仗谨严。唯有“波”字,作“潮”字更好。自古皆有射潮典故,不见有说射波。且“射潮”更有气势,也与“驱石”的典故相呼应。其他先贤登临此楼,留下诸多诗篇,一并选优列出部分目录,以飨读者。明代凌儒(-)《题望海楼》、明代徐爌(年任两淮巡盐御史)《登望海楼》、明代郑梦赉(年任泰州知州)《又登望海楼》……望海楼旁,一直是古海陵贡院所在。人们寄希望于望海楼能给学子们带来好运。通读以上诗篇,不难找到共同点,那就是泰州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人才的重视。望海楼,正是要警示当地人始终要有大海的胸襟,培养本地青年,接纳各方人才,共建祥泰之州。如今,登上30多米高、宋建风格望海楼,则有长风浩荡,慷慨而歌,有东临沧海之气势。纵目远眺,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东有梅园、桃园,南有三水湾、柳园,西有文昌阁、文峰塔和南山寺,可谓众星拱月,高耸的千年楼台——望海楼,最终成为一座城的文化坐标,引领泰州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作者-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主攻唐宋诗词的整理与研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公开发表文章二百余篇。《泰州晚报》专栏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