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王勃6岁写诗,16岁做官,26岁写下滕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4/9/3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提起滕王阁,人们不知它的修建者李元婴,不知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人为他留下的诗文,只知王勃与他的《滕王阁序》。

人们常说,天才总是孤独的,像是奇幻扭曲的星空下藏着梵高无处安放的火热。

才子王勃。

初唐的坚冰同样禁锢了王勃自由的灵魂,众所周知,王勃是个天才,六岁便能提笔写文章,九岁时读汉书icon写下了十卷长文为其挑错,十岁时饱读六经,随后又开始跟着名医研习医术,到了十四五岁时,他有了

入朝为官的打算,但他年纪尚小,于是只能四处作文自荐。

他的才名也开始在长安四处流传,最后他参加了科试,授“潮散郎”,成为了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唐高宗也赞赏他,奇才,大唐奇才。

那个十六岁的少年站在金銮殿外意气风发,满心满眼都是光彩,殊不知他的人生还要经历两次打击,而且只剩下最后的十年,在当上“朝散郎”后,他又到沛王李贤领衔的府邸担任了修撰的职位,同样都是涉世未久的少年郎王勃与沛王关系甚好。

有一次沛王和弟弟斗鸡玩耍,王勃在旁观战,随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殊不知他触碰到了帝王家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那可是暗流涌动的时间节点,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还历历在目。

高宗李治本人也是见证了皇室们的自相残杀,王勃眼中的玩耍助兴放在皇帝眼中,那就是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就这样,他被唐高宗罢免了官职,逐出了长安。

王勃刚刚精心铺好的仕途之路就这样毁于一旦,于是他背起包袱去了巴蜀游历,但蜀地的山水并没有抚平他的失意,这几年他辗转反侧,所思所想都是回到心心念念的长安,终于天无绝人之路,朝廷新一届的科考要开始了,他匆忙赶回长安参加考试。

初唐回杰之首~王勃。

就在这时他的朋友推荐他担任虢州参军一职,机会难得呀,王勃没有多想,便允了下来,只是没多久后他就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场锅端,由于官奴犯罪,出于同情王勃将其藏匿,后又怕走漏风声,随将其杀害。

有人说这是因为王勃恃才傲物遭人陷害,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夜之间他从参军变成了死囚,也许是上天同情他吧,那一年,恰逢唐高宗更改年号天下大赦,他也就此逃过了一劫,只是他的父亲被他连累,被贬到了当今的越南境内。

王勃内疚极了,写下“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一年后朝廷宣布恢复他的职位,被一向追逐入仕的王勃拒绝了。

王勃打算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去看望被自己连累的父亲。

也就是这一次远行,他路过了南昌,见到了仿佛自己命中注定要相遇的滕王阁,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将会永远与这座楼阁绑定在一起来,书写于万事之首,年年岁岁,流芳千古。

那日洪州的阎都督重修了滕王阁,趁着重阳节邀请众多名流会聚一堂。

四大名楼之~滕王阁。

名义上是文学交流,其实真正的目的是都督为了炫耀自己女婿的才学,事先就让其准备好了一篇序文,假装在习间即兴书写,众人当然看出了都督的心思,于是在都督假意请大家做作序时,都委婉推辞掉了,只有王勃毫不客气地接过纸笔准备大展身手,此时满座结惊,惊叹这年轻人不知深浅,都督也愤然离席,只有王勃握着笔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失忆,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流淌于笔尖,他挥笔疾书,不消片刻,便诞生了这篇千古第一骈文。

王勃此文不仅震惊了聚会上的所有人,也让我们后世的中国人有幸体会到了这壮丽的文字之美,我们还是要感谢阎都督。感谢他那天邀请了素不相识的王勃参加了聚会,也给予了他一份可以书写的纸笔,感谢他做完文章后给予这个少年最热烈的承载,让他在人生中的最后几个月有幸享受到了一次众星捧月般的厚待,几个月后,王勃在南海乘船途中遭遇台风,不幸遇难十年,时年不足27岁。

短短的27个春秋,它的存在为这个“宫体诗”盛行的时代,吹进了一阵爽朗的风,离别时人人都在矫揉做作,缠绵柔情,他却会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有时候会想如果他生在盛唐就好了,烈火烹油,繁花着锦,天才与盛世便能做出这世间最热烈的绝唱,但是初唐又不能没有王勃,只有王勃才能打破这初唐尖锐的冰。

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迎来一个辉煌灿烂,豪放大气的唐诗时代,这是天才王勃一生。如梵高一样,记忆中好像大多是自己狼狈的样子,也未曾预料到自己逝世后的繁华与声望,这辈子终究还是孤独地度过了。

名篇《滕王阁序》。古文精粹《古文观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