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很多人只知道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3/28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250324/p4vc362.html

为何语文老师不讲滕王阁序的滕王呢?

滕王阁上的诗句,让人忘不了千百年前的惊艳;《滕王阁序》却成了高中学子的噩梦,尽管我们能详述作者和写作背景,但对于滕王的生平事迹,却鲜有人知。

难道语文老师不应该告诉我们,这个“滕王”是个怎样的人吗?“滕王”本是唐太宗的弟弟,他的生平充满了放荡不羁。

虽然相比其他历史名人,他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但他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唯一选择,而李渊只能接受成为“太上皇”的事实。在闲暇之余,李渊与后妃相伴,滕王李元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生的。

李渊对这个幺儿疼爱至极,可能是出于对亲手杀死兄长和弟弟的愧疚,也可能是出于对这个老来子的疼爱。李世民对李元婴的溺爱表现在他的待遇和封地上都得到了优待。

李元婴因前后两任皇帝的宠爱,变得骄奢淫逸,养成了一副只知贪图享乐的纨绔子弟形象。九岁时,李元婴被封为“滕王”,他的封地滕州位于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没有人可以约束他,于是他开始在滕州作威作福。

滕王滥用权力,横征暴敛,使得滕州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李世民对此却置若罔闻,可能他认为一个只知享乐的弟弟比一个热衷于权力斗争的弟弟更值得信赖。

然而,这种放纵可能会导致侄子李治对叔叔产生反感。在李治继位后,他收到了满满一桌子弹劾滕王的奏折。

李治对于这个不着调的叔叔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但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他最初选择在书信中提醒他。然而,这种方法并未奏效,李元婴仍然我行我素。

最终,李治只能将他贬至南昌。李元婴似乎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到达南昌后,他不仅没有因为被贬而感到沮丧,反而兴高采烈地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滕王阁。

李治对李元婴的骄奢淫逸和妄图沾染寡妇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于是将他贬到了滁州和阆中。虽然这两个地方群山密布,荒凉不发达,但是李元婴却并未因此而感到不满。

相反,他被那里的奇特山水风景所吸引,经常带着随从四处游山玩水。

李元婴一直活到了武则天称帝,他在众多李唐宗亲中是个异数,能够寿终正寝且富贵一生。然而,他行事不端,对道德培养毫无裨益。

他的生活一直在骄奢享乐与追求更高的享乐之间徘徊。作为皇室子弟,他倚仗权势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在学生们接触过的文学作品中,像他这样的人物通常都没有好的结局。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虽然在人们朴素的价值观中,李元婴的行为被视为大错特错,值得批判,但事实却是,由于出身皇族,以及父亲、兄长和侄子侄媳妇的刻意纵容,他一生几乎没有受到过严厉的惩罚。

他的贬斥只是换了一个享乐的地方,而当地百姓却继续受苦。这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李元婴的一生,用他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权势可以让人为所欲为,这无疑是一个与当今价值观相悖的观念。

高中阶段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讲台上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人物。

如果教师过度强调滕王的骄奢淫逸,可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热血且冲动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容易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从而产生思想和价值观的问题。

另外,高中语文教师不讲滕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高中学习的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包括应对高考的需要。

在考试的角度上,我们只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