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王勃滕王阁诗品鉴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7/2

王勃(或——),字子安,唐代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唐高宗上元三年(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北部)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了都督阎伯屿召集的宴会,即席作了《滕王阁序》。在《滕王阁序》的末尾,他附上了一首《滕王阁诗》,这首诗概括了《滕王阁序》的内容。原文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曰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凉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赣江,了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而来。滕王阁的形势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时,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概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与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用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最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写作意图已全部包含,但在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晦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面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重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相对于上半首的空间,有所不同。“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与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何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情感紧凑。最后,又由吋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与“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气足。

这首诗共有56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浦”“云”“帘”“山”“雨”“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星移”“几度秋”“何在”。这些词融合在一起却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