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名楼是同样也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岳阳楼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濒临洞庭湖。自古以来,它就和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齐名,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名声得归下功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了。北宋庆历四年,大臣滕子京遭到贬谪,来到岳州,重修了唐代中书令张说修建的岳阳楼。建成之后,滕子京邀请当时的北宋名臣、文学家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这篇《岳阳楼记》,由景写到人,由人写到志,借景抒情,以物咏怀,实乃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中的名句,从此,岳阳楼名声远播。
岳阳楼也如我之前介绍的滕王阁一样,重修数次。它从唐代起,经过元代、明代直到清代,多次被摧毁,然后又多次重修。我们今天看到的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六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来到岳阳楼前,我们可以看见它是三层三檐,辈飞式屋顶,屋顶的檐面上铺着黄色琉璃瓦。屋角上嵌有游龙、飞凤等琉璃装饰。值得注意的是,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实在是十分神奇。我们远观岳阳楼,它的楼顶就像古代将军的头盔。据介绍,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我们来到了岳阳楼的主楼,它总共有三层楼,它位于岳阳楼古城西北角,西向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来到二楼,可以看见十二块檀木板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百余字,短的仅有八个字。
而在岳阳楼一层也有撰写的《岳阳楼记》,应该说,二楼这篇《岳阳楼记》出自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是,现在有两块,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张照所写的《岳阳楼记》是刻在木板上的,书法秀美婉丽、平正圆润,雕刻工艺高超,堪称世上佳品,被人们广为赞誉。后来有一位县官,为了自己能够名扬四海,就模仿张照的笔迹,重写了一篇《岳阳楼记》把它刻在了木板上,字体的大小和木板的样式与张照的那个一模一样。用自己所写的《岳阳楼记》替换了张照所写的《岳阳楼记》,而挂在了岳阳楼内。县官试图把张照的《岳阳楼记》运往别处销毁。行船途中,风雨大作,船被掀翻了,县官和张照的《岳阳楼记》同落湖底。县官被淹死了,但张照的《岳阳楼记》却在以后的清淤工作中被人们打捞了上来。所以现在,一楼的《岳阳楼记》为赝品,二楼才是书法家张照的真迹。
来到了三楼,透过窗户往外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湖中船只来往,同时又可以看到湖水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难怪连孟浩然也叹道“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看到这浩如烟海的洞庭湖,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让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在我看来,洞庭湖与岳阳楼是融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的,两者的相互辉映才成就了如此既秀丽又壮观之地。
自年以来,每逢“春节、端午、五一、中秋、国庆”等法定假期,岳阳楼都举办了“背诵经典领免费门票”活动,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可以免门票了,每年来此参加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爱好旅游的你是否也为之心动呢?那就赶紧去背诵《岳阳楼记》,在范仲淹的描述中,相信你会更加感受它的气韵,更加想前来游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