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①。都督阎公②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③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④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⑤。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⑥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⑧不朽矣!”遂亟⑨请宴所,极欢而罢。
注释
1、十四:关于写作时的年龄,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二十多岁。
2、阎公:指阎伯屿,曾任洪州都督。
3、意属:即属意,指倾向于某人或某事。
4、宿构:预先构思、草拟。
5、辞让:谦逊推让。
6、伺:观察。
7、亦:不过,只是。
8、垂:留传。
9、亟(jí):急切。
译文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年龄只有十四岁。都督阎伯屿不相信王勃的才华,王勃虽然坐在宴席间,但是阎伯屿有意让自己的女婿来写序文,已经让他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伯屿拿出纸笔,一个个地邀请客人写序文,只有王勃没有推让。阎伯屿非常生气,一挥衣服起身离开,专门派人观察王勃如何写作。
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听后,沉思着没有说话。
第三次禀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惊讶慌张地站了起来,说:“这个人真是个天才,他的文章会留传后世,永不磨灭!”于是急忙将王勃请到宴会场所,欢乐宴饮,尽兴以后才停止。
文言知识
说“亟”:“亟”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本义是“极点,尽头”。
“亟”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1、指“紧急,急切”,读jí。如上文中的“遂亟请宴所”。又如,《史记·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
2、指“屡次,每每”,读qì。如《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意思是“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
人物故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并被推为首位。
王勃幼年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被赞为“神童”。九岁时,王勃撰写《指瑕》,指出了颜师古的《汉书注》中的错误之处。十六岁时,未冠而仕,被授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王勃少年时就名满天下,但随后命运却急转直下。王勃担任沛王府修撰时,因一篇《檄英王鸡文》得罪了唐高宗,被逐出长安,后来又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还连累了父亲,使得父亲被远谪到交趾(今越南北部),王勃也因此深感内疚。
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王勃的一生真的如他在《滕王阁序》中写的那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上文讲述了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时的一个故事,其实关于《滕王阁序》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一字千金
王勃在《滕王阁序》的后面还写了一首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给都督阎伯屿,便起身告辞。
正当众人欣赏文章之时,忽然有人叫道:“怎么诗中空了一个字没有写?”
阎伯屿上前一看,果然诗末空了一字,于是说道:“只怕是我等怠慢了王勃,故意空出一字,那么大家就猜猜罢。”
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个“船”字。阎伯屿的女婿想了半天,说是个“水”字。
阎伯屿面露不悦之色,说道:“独字太浅,船字太俗,水字更是太露,毫无诗意。”
众人琢磨良久,竟然都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字。
阎伯屿见无法得出此字,急忙对手下人说:“快马追赶王勃,说我千金求其一字。”
待来人追上王勃,表明来意后,王勃笑道:“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一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追赶之人回来之后向阎伯屿禀报经过,然后伸开手掌,掌中竟然空无一字。
阎伯屿一惊之余,猛然醒悟,自语道:“莫非是一‘空’字?”
此时再看诗文“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阎伯屿拍案叫道:“妙哉!好一个‘空’字!不愧为当世奇才!”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摭(zhí):拾取,摘取。
启发与借鉴
上文只有“时年十四”这一句是正面描述王勃,其余均是通过都督阎公的情绪变化来表现王勃的不凡才能。
从嗤之以鼻,到沉吟不语,再到矍然而起,三段情绪的变化形象生动,不仅将原本怀有成见的阎公完全折服,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王勃的才气。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必要时也应当自告奋勇,因为机遇并不是永远在你身边。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己要有所准备并具有一定的才能,否则一时地气盛,只会给人留下笑柄。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