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极简史,几千年来真才子,却掉到水里淹死了,悲剧收场,谁知王勃当年辈?他的《滕王阁序》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让千千万万高中生为之发抖,将近字,背诵全文,关键是很多字不认识。古人说:读之可以忘忧。
王勃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朝大儒,王通有两个名气很大的徒弟:房玄龄、杜如晦,就是“房谋杜断”这个成语里的两个唐代宰相。
王勃是神童,六岁时,就能写诗作文,九岁时,写成学术著作《指瑕》十卷。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勃的才气不仅没有减退,反而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王勃没有倚仗才华而不刻苦读书,学习是勤奋的。王勃遍阅各种典籍,还一度学习《易经》与《黄帝内经》。
王勃有了文武艺,自然就想走上仕途,于是就上书自荐,表明想当官造福百姓的决心。年仅十六岁,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当任朝散郎一职,成为当时朝廷中最最年轻的干部,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王勃觉得这个官太小,就直接向唐高宗进献《乾元殿颂》,表示还想进步的愿望。唐高宗看过《乾元殿颂》,了解到王勃还不到20岁,惊呼:大唐奇才。有了皇帝的加持,自然王勃的名声一下大了起来,直上青云端。
王勃因为文章名满天下,也因为一篇文章急转直下。
盛唐时流行斗鸡游戏,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经常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唐高宗知晓了此事,不但没有赞美王勃文章写得好,反而怒斥道王勃不规劝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做正事,反而写文章来助兴,于是将王勃革职罢免驱逐。王勃的仕途因为一只黑天鹅而毁于一旦,付出惨痛代价。
王勃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长达3年的漫游生活。23岁那年再次返回长安。后辗转来到虢州,任虢州参军。
就在虢州,王勃陷入了一场更大的危机之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杀人犯。大才子成了杀人犯,这在什么时候都是爆炸性新闻。
王勃家来了一个叫做曹达的人,自称是王勃恩师的亲戚,因被仇家追杀,想在这里躲避。王勃便将曹达藏匿在家中。万万没想到,曹达真实身份竟然是朝廷通缉犯,窝藏通缉犯的罪名不是好惹的。王勃怕牵连到自己,竟然亲手把曹达杀了。
《旧唐书》记载,王勃藏匿曹达一事,其实是与王勃有过节的人给王勃埋下的圈套。王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死刑犯,赶巧的是遇到天下大赦,王勃虽丢了官,但性命却保住了。可他的父亲却因此被贬官,被贬到现在的越南去了。
王勃很自责,于是跨越千重山千重水,要去南荒之地看望父亲。
王勃一路跋涉,真的是跨越千山万水,九月初来到洪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恰逢重阳节,恰逢滕王阁修好,恰逢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上举办宴会,王勃也参加了。
接下来的故事,语文老师肯定都讲过了。阎都督想借此机会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展示一下才华。孟学士事先写好了一篇序文,准备在宴会上“即兴表演”。
滕王阁宴会上,阎都督请大家为这次盛会写个序,来宾都知道阎都督的真实用意,让大家写只是个客套,都推辞不写。初来乍到的王勃竟不推辞,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见到有人搅局,拂衣而去,但仍然命人观看王勃写写什么内容。听说开首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说:“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则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
王勃在洪州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然后继续南下,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渡海途中落水淹死,也有说是因为落水惊悸而死,毕竟中原人士对大海不熟悉,年仅26岁。
一代天才,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但是字字珠玑的《滕王阁序》流传了下来。
相传王勃死后还念念不忘《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人们走过他的墓前,就能听到坟墓中反复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次,一个秀才经过王勃墓前,又听到坟墓中在吟诵。秀才想了一会儿,对着坟墓说:“这句子好是好,只是还不够精练,要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好吗?”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王勃的魂灵在坟墓中吟诵这个句子了。
结论:再有才华,也斗不过命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