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擅长行草,书法造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6/24
北京扁平疣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论书法本身,和唐伯虎同时期的祝枝山、文征明就远远超过他了,当然,如果说到画画,认为唐伯虎又要胜过他们两人。

特别是就行书、草书来说,祝枝山是远在唐伯虎之上的。祝枝山本名祝允明,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他的狂草十分牛逼,在民间,大家都说“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也就是唐画祝字。由于祝枝山家学渊源,祖父是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外祖父也是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上他天禀赋很好,又有两位大神的教导,所以他九岁时已经能作诗,33岁考中举人。但是没想到的是,自以为牛逼的祝枝山却到了55岁,才被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

祝枝山书法风貌丰富多变,随心所欲,用笔多长锋或用短锋,不拘一格,运笔丰满且跌荡起伏。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形狂而收放自如,看似狂,其实十分工整沉稳,有极强的韵味和节奏感。

祝枝山(~)是一个以行草书见长的书法家,也是一个多产的书家。他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称为书坛上的“吴中四家”,又与文徵明、王宠世称“吴中三子”,是明代中期“吴门书派”的代表作家,其书风影响及于后世数百年。祝氏的大量传世作品中,行草书约占九成以上,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书法三大家”(另两人为文征明和王宠)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祝允明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祝允明书法既继承了二王以来帖学的通畅、明快的笔法,又能抒发情性,畅抒胸臆,恣意挥洒,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韵。

祝允明草书云江记

一般说来,有深厚功能的书家不难做到笔笔正锋,豪放不羁的祝允明自然不会斤斤计较正、侧锋的得失,而是着眼大气局和大效果。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借助于翻腾的章法与生动的笔法,酣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又何必去苛求正侧锋之利弊呢?更何况侧锋取姿生势,对感情的宣泄会更加灵敏。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上)

祝允明书法娇迈翻腾,却不剑拔弩张。大起大落之间,只觉有古雅恢弘之气,无寒俭窘迫之容。章法参差错落,上下左右呼应顾盼连成一气,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细看却又中心分明。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下)

祝枝山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祝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

祝允明书法手卷(上)

祝允明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祝允明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祝允明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

祝允明书法手卷(下)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