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代悲白头翁比春江花月夜差在哪儿境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4/8/18
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https://m.39.net/disease/a_9203107.html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消息,说是到江西南昌,如果会背诵《滕王阁序》的话,可以免票登临滕王阁,缅怀古人、欣赏江景,一时游人如织。

也是的,最近所谓“国学”似乎热了起来,比如在酒桌上、在闲谈中,经常有人似不经意地蹦出一句诗词“四书五经”名句,立马显得高大上了。也有人就曾借着酒劲问我:你,你会背《春江花月夜》吗?搞得很难堪,我要冲口而出“会”吧,太不谦虚;说不会吧,也丢不起那人啊。哈哈——

会背《春江花月夜》的大有人在,但是能背诵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却不多。你先别说这首诗没有名气,我说出一句你听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熟吧?就出自这首诗。它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属于乐府宫体辞,而且粗粗一读,似乎差不多: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谁复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为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谢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相传是卓文君听闻司马相如纳妾所写的一首决绝诗。《代悲白头翁》用这个古调抒发了红颜易老、韶华难再的感慨,非常切合题意,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在《全唐诗》里作《代白头吟》。《红楼梦》黛玉的《葬花吟》袭此诗意,凄切哀婉,催人泪下。

全诗把“桃李花”、“洛阳女儿”、“美少年”这些美好的意象,放置在暮春季节“歌舞地”中,直接给出风雨之后、青春散场的结局:“落花风”、“白头翁”、“鸟雀悲”,感情基调是灰色的、悲观的、颓丧的。

青春易老花易落

对此,诗人刘希夷也有所意识。

据《唐新语》记载,他年轻时就很有文华,喜欢做宫体诗,但是诗词的主旨多表现悲苦情绪,不被当时有话语权的人接受。他写下《代悲白头翁》这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之后,颇为后悔,觉得这诗句怎么看都像一个谶语(不好的预言),跟石崇的“白首同所归”一样。于是又作一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完叹息道:“这一句更像谶语了。然而死生有命,难道一两句诗能决定我的命运吗?”这首诗写成不到一年,刘希夷被人所杀,似乎真是“一语成谶”。

孟棨的《本事诗》对此事也有记录,有所不同。刘希夷没有说是谶语,只是觉得有些不祥之意——其实也差不多。

反观张若虚的诗,空灵温润、澄明达观、开阔大气;虽不可避免走向灭失,也会笑着走向终点——怎么像“英雄含笑上刑场”?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略有诗中之意

这里不做详细解析(可以再做一篇文章),只从几个主要方面略作对比。

声韵:《春江花月夜》,两韵一转,节奏分明,安步当车,从容向前。“生”“明”两个平声韵后转为“霰”“见”两仄韵,然而又两个平韵、再转两仄韵,读来婉转起伏,错落有致。而后,长长八个平韵,最后归为两个仄韵,结句铿锵沉郁,犹如向生命郑重的礼赞。而《代悲白头翁》转韵随意,少了些许“工匠精神”。

意象:《代悲白头翁》26个诗句只用到寥寥三几个意象;而《春江花月夜》36句不但将“春”、“江”、“花”、“月”、“夜”反复吟诵,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绕梁,袅袅不绝,而且引入“白云”“青风浦”“江潭”“碣石”这些蕴含离情别绪的意象,真可谓“浓浓相思淡淡愁”。

情绪:《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是超脱的、淡泊的、豁达的,它没有钻进苦闷中不可自拔,而是放眼茫茫宇宙,让人类的生离死别都显得那么渺小,小儿女的恩恩怨怨、才子佳人的顾影自怜都显得那么可怜可笑。

意境:《春江花月夜》勾勒出一幅无垠的时空画卷,天远地阔,美不胜收,人在其间,不由得胸襟为之一畅,心绪为之轻扬。

哲思:这首诗经由各种艺术手法,若无其意地探讨了人我、生死、穷通、永恒和变化、个性与共性、相似与差异等哲学命题,读着读着,不觉对情感事物、人世沧桑看得开了、想得通了。

这就是境界!

张若虚与包融、贺知章、张旭号称“吴中四士”,也是空有名声,仕途并不顺利。

郑处诲《明皇杂录》云:“天宝末,刘希夷、王泠然、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张子容、孟浩然、常建、李白、刘慎虚、崔署、杜甫,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

人是群体动物(或者叫群居动物),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能显现出自己的价值,也愿意在特定的群体中找寻自我价值。

几多失意人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人生中都不得志,郁郁心情终究要有所抒发,虽然最终表达效果大相径庭,毕竟学识修养、个人性情、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可以理解,不能强求。郭麒麟说郭德纲有钱的快乐他体会不到,郭德纲何曾体会到郭麒麟说这番话的快乐呢?

有人说,我并不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不想引起别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