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亲诊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96518.html“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他的《滕王阁序》,是六朝以来骈文的创新之作。无论格律、用典,还是文辞修饰,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王勃的笔下,滕王阁景色秀明,壮丽辽阔。极致的画面美感,令人拜服。其中最精妙的,便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来被公认为千古绝妙之句,也使“滕王阁”这座千年名楼因此而流芳百世。令众人惊讶的是,这篇工巧典雅的千古名篇,竟是王勃十四岁时的少年之作。坐落在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乃滕王李元婴(唐高祖之子)始建。后来阎伯屿任洪州牧时,在此宴请群僚。本想让其子婿孟学士大展才华,却被回乡省父、路过此地的少年王勃抢了风头。当时阎公极为不爽,王勃出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阎公表示太过平常,没有新意。又作至“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低吟不语,貌似感觉这位少年的确有两把刷子。再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一出,语惊四座,阎公跃然而起,拍手称妙,直言王勃是真正的天才,当垂不朽!不仅阎公对此句赞不绝口,历朝历代也都无不赞其之精妙。首先是“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四种景物,两两相对,又各自连句成对偶。其次,“齐飞”与“一色”动静相衬,栩栩如生。再次,从“长天”到“落霞”“孤鹜”,再到“秋水”,空间感十足,极富层次性。最后,便是其独具色彩的画面美感,唯美又壮观。夕阳余辉,孤鹜与飞,水天一色,冷暖色调的搭配,给读者带去无限的视觉享受和空间想象。也许我们看来,“夕阳西下的落日云霞”,对于这千古名句的气氛烘托,功不可没。但领略文辞意境,不能超脱文章本意。对于句中的“落霞”一词,很多书籍乃至教科书都曾解释为“晚霞”。哪怕读到此句,我们其中又有多少人会认为它不是落日下的晚霞?可晚霞又如何与孤雁齐飞?这篇《滕王阁序》作于江西南昌,理解文中的景物意象,也要立足此地的地理风物。那与孤雁齐飞的“落霞”,究竟是何物?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辨霞鹜》:“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宋代学者俞元德《莹雪丛说》:“落霞者,飞蛾也,非云霞之霞。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原来,夏秋之时,在当地有一种飞蛾,常成群的地活跃在田野水边。当这些虫蛾从上空落至江面,便会引来鱼群、野鸭、江雁等前来争食。人们称这种飞蛾为“霞娥”,简称“霞”。因此,当霞蛾飞舞,飘落而下,孤鹜抢去啄食,便形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观景象。落霞的正解,就是这“飘落的霞蛾”。如此一来,“落霞”“孤鹜”两种有生命的动态生物,与后面无生命静态的“秋水”“长天”,方对仗工整,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其次,“落霞与孤鹜齐飞”,也是两种相关生物活动呈现的自然景观,与后面水天相接、共成一色的自然图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再次,霞蛾飘落,间接传达了王勃怀才不遇的困窘失落,与那只孤鹜的孤独之感,皆是其自身的真实写照。即使没有落日云霞、余晖映照的衬托,也足以令人叹惋。落霞与孤鹜的相遇,注定了短暂又匆忙,而秋水长天,却亘古不变。此时的王勃失意难抑,思绪万千。放眼远方,秋水长天,苍茫却壮观!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