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所很多人,都把《寒窑赋》这篇文章看作是古往今来的第一雄文。这篇文章他真的这么伟大吗?,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呢,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的文学宝库当中出现过的雄文奇文,不胜枚举。我们入选中小学课本的,比如说《洛神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赤壁赋》《出师表》等等,当中的任何一篇呢,我们把它拿出来,你说它是千古奇文,我觉得都没有问题。那好像在此之前,我们没有怎么听过这篇寒窑赋啊,而且如果说他是千古第一奇文或者雄文的话,那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会比我刚才列举的这些文章都要更加的伟大,应该更能让人们所熟知才对,今天我就从这篇文章写作历史、文本内容、行文出处等方面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们先来看一篇范仲淹,鼎鼎大名,《蒙以养正赋》一段,“蒙者处晦而弗曜,正者居中而弗群。守晦蒙而靡失,养中正而可分。处下韬光,允谓含章之士;居上弃智,斯为抱一之君。”我们乍一看可能看不懂。都想看一看白话文的翻译。
你再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苏轼的《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个就算很好懂的一篇赋了,但是你看看他的行文,这里面同样会有很多古色古香的东西。我们再看回这篇《寒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能,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这个开头好像跟前面的那些他同一时期的人物或者他的晚辈们要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吕蒙正是宰相啊,他作为当朝的状元,他的学历比刚才那几位都要高啊。王安石也是宰相,但他不是状元。苏轼既不是宰相,他也不是状元啊,他们都只是进士而已。吕蒙正作为状元,我们说他的文笔可能赶不上这些名家,但是也不至于差的这么多,否则他不可能给太子当老师的呀。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完之后会不会觉得哎非常亲切啊,非常亲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段文字对您来说是不是觉得很亲民,基本上很好懂,跟白话文呢没有什么区别。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跟顺口溜似的,看上去像文言,其实根本就不用翻译,你就能看懂。这篇文章取自《曾广贤文》,这是明朝的作品。我们看这个和《寒窑赋》超级的像,都是一些俗语,而且很有有一种市井气。所以说呢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啊,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呢,它基本上就是后人所托。而且这个后人大概就是明清时候的文人假托这个吕蒙正所写的。因为其实距离今天越近的这种文言文就越好懂,然后他的措辞就越简单。他的那种古色古香的东西呢就越少。
所以我觉得从文章内容和行文看这篇文章的历史不是很久远,不能称之为“千古”。因其通俗易懂也不能称其为“奇文”,没有奇特之处!
另外也很难想象就是用这样的一篇文章去劝慰太子,我觉得真的很荒谬,是很难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啊。
那么如果我们就是光看这么一段,可能有人会说,也许他后面有很多的内容比较可取呢。也许这吕蒙正就是要用一种很平易近人的方式去进行教育呢。那么我们不妨再朗读一段《寒窑赋》,我们来看看他究竟讲了一些什么。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这一句基本不用解释,就是告诉你据你的这个生辰八字去看待你的命运。如果太子的生辰八字不符怎么办?难道吕蒙正给自己刨这样的坑么?
另外他举了这么一些人物呢,其实就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就是说你这一生呢是给你安排好的,好像主要靠的是命运。
还有什么青楼美女当上了贵妇人。太子老师写给太子的这种文章,能用青楼女子这些词吗?或者说你见过其他的哪些文豪,在他著名的文章当中有这样的字眼呢?文章的内容与吕蒙正身份、地位、学识都不相符!《寒窑赋》是劝勉太子的文章,文章内容和彼此身份相矛盾。
再看到下面这一段真的是太炸裂了,这个看完之后真的是让我无语。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此乃时也、运也、命也”。我觉得这一段是非常让我觉得哭笑不得的一段,你写给谁的,写给太子的呀?你在跟太子炫富吗?在跟太子炫耀自己的权利和金钱么?哪个大臣跟皇帝、跟太子面前去炫耀自己啊?不想活命了!
这个文章表现出一种非常庸俗的格调。我们来看看跟他同时代的范仲淹,是什么格局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应该一个宰相的格局啊。再比如说欧阳修,他的格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比如说王勃这么一个年轻人,也没做过什么官儿,他都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格调,而这篇寒窑赋当中,什么格调?算命先生、炫富!
这哪里是一个宰相应该有的格调吗?这差的实在是太远太远了。所以呢鉴于这篇文章它当中错漏的太多了,这完全不符合吕蒙正的人社啊,然后也夹杂着大量的俚语啊、俗语啊,读起来非常接地气,它更像是民间艺人、算命先生、说唱艺人他们自己编的东西。那么这样一篇文章,他为什么在今天互联网上会这么流行?什么千古奇闻啊,千古第一雄文呢?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通俗易懂。基本上不需要翻译,最朗朗上口,读没读过书的,反正都能背出几句来。还蛮押韵的。所以说呢他的走红恰恰是反映出了今天的互联网当中,人们更加懒惰,很多人的这个文学素养不高,么哦有求知欲。所以呢看到一篇自己能看懂的东西,还挺朗朗上口的,惊为天人。因为你真的给他看,《洛神赋》他读不下去的啊,他读那么几句就不读了,因为他根本读不懂嘛。所以这篇文章的走红,应该说是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悲哀。
但是无比美好的这些经典的古文经典的文字,这些才是真正的值得我们传承的。我们有更多美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弘扬。所以大家一定要费点力气的把那些好的经典文章吃透,把那些有营养的东西真正的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