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优势 >> 正文 >> 正文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滕王阁序千古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2/2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名句。

今天,悦华就聊聊它的“前世”与“今生”。

孤鹜“前世”一:“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我们当然相信王勃的才华,因为大家对那两句的艺术独创性有目共睹,但是,创作大都并非毫无依傍的。

——很早就有人指出,这闪光的句子脱胎于前人,只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已。

南宋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说:“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

到了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又加发挥:

苏子卿曰:“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子美曰:“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庾信曰:“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梁简文曰:“湿花枝觉重,宿飞羽飞迟。”韦苏州曰:“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三者虽有所祖,然青愈于蓝矣。

王、谢均认为王勃此两句化自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之所以“青愈于蓝”,谢未言明,但二者境界之高下,读者立辨。并且,从对仗上看,王勃的句子更工稳:

王勃二句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句子内部“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也分别对仗,构成“当句对”。

总之,王、谢的说法,颇为后人所采信。

不过,还有人指,王勃所祖的并非庾信,而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两句:“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聊备一说。

“前世”二:“崇松将巨柏争阴,积籁与幽湍合响。”“崇松巨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后世盛赞,还在于它的句法。

这种特殊的七字句在四六句为主的骈体文中很是醒目,可以看出,王勃对它非常喜爱,这体现在此句法不止地一次出现在他的骈文作品中。

如:“崇松将巨柏争阴,积籁与幽湍合响。”(《游庙山序》)

“言泉共秋水同流,词峰与夏云争长。”(《饯宇文明府序》)

“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三月上巳祓禊序》)

将它们称之为“落霞”句的“前世”可否?

因为王勃在欣赏这个句法的前提下,不停地尝试把它融进自己的文本中,直到有一天,在滕王阁,最美丽的文字在机缘的牵引下诞生了!

滕王阁“今生”异文:“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日本正仓院,保存着武则天时代抄写的《王勃诗序》,这是已知现存离王勃最近的版本。

在这个抄本中,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注意,是“孤雾”而非“孤鹜”。

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是抄写错误,可是我们联系一下它的“前世”,觉得“孤雾”并非没有道理。

首先,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落霞”句比庾信的“落花”句对仗工整,“落霞”与“孤鹜”形成“当句对”。

但是,如果从对仗的角度看,“落霞”对“孤雾”是不是更工整一点呢?

“孤鹜”

而且,联系王勃在其他文章中用到的这个句式,其中“崇松”“巨柏”、“积籁”“幽湍”,“言泉”“秋水”、“词峰”“夏云”,“长江”“斜汉”、“白云”“红尘”这些对语属性全都相差不大,无一例外;唯独用“落霞”这个自然现象去对“孤鹜”这一野禽,总觉属类大异。

其实,古人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有人解释说,“落霞”其实是江边的一种小飞虫。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落霞”(虫)与“孤鹜”(鸟)属类就相同了。

先不去管这种理解对诗意的影响,单单从对仗的角度讲,它恰恰反证了“孤雾”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王勃像

那么,会不会有这个可能:王勃活着的时候,就有两个稿本,一个是初稿,一个是修改稿?

这个推测可能永远也得不到证实了,反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终成就了“今生”的美丽。

这,也就够了。

亲爱的朋友,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