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优势 >> 正文 >> 正文

英年早逝,但仅一篇滕王阁序却让其名垂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5/3/18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上元二年(年)王勃远赴交趾看望父亲,次年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岁,真的是天妒英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高宗读罢都不禁拍案叫绝:“此乃千古绝唱,罕世之才。”如果说别人是老天爷赏饭吃,王勃就属于老天爷直接给了他一座粮仓。

公元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名望家族,他的爷爷是隋朝的大儒。我们熟知的魏征、房玄龄都是他爷爷王通的学生,而王通在几百年之后遇到了一个真爱粉,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勃爷爷王通的字(王通,字仲淹)。王博的爸爸王福畤也是德才兼备,当过太常博士,王博从小继承了他们老王家的优秀基因。《新唐书》里面记载,王勃6岁的时候就可以流畅地写文章了。9岁的时候他读当时儒学泰斗颜师谷的《汉书》,专门写了一篇《指瑕》来指出颜师谷他的注释当中的一堆疏漏,一战成名。

但是王勃的“逆天”才气远不止此。我们说杜甫、李白、王维从小聪慧,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但他们与王勃不在一个量级。

10岁的时候王勃就通读“六经”,12岁的时候,因为他爸爸一句“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他就真地跑去跟当时的名医曹园学医去了。王勃只花了15个月的时间通读《周易章句》和《黄帝内经》,后来他自己写了一本《医语纂要》,这一本书也是开了医话之先河。

14岁的时候,王勃毛遂自荐给当时的宰相刘祥道写了一封《上刘右相书》。刘祥道看完之后,激动地跑到唐高宗那边去,大夸王勃是神童。15岁的时候,王勃一篇《乾园殿颂》把唐高宗夸得脸都笑麻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唐高宗说,我大唐得此奇才,何幸之有也。

16岁的时候,王勃就因为有了宰相的推荐信,参加朝廷的幽素科考试,一举高中,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16岁的王勃被授予了朝散郎一职。这个时候的王勃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他送他的好朋友去蜀州任职,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现在依然是我们各种文案上的金句。但是我们根据人生无常这样的一个系统设定,命运的大锤马上就要来锤他了。

17岁的时候,王勃进入了沛王府,去当了一个修撰,跟22岁的沛王李贤成了好哥们儿。当时在唐朝王公贵胄之间流行一种游戏叫斗鸡。就是大家不惜花重金买来好鸡,然后让它们互叨,以此取乐。沛王李贤也不例外。有一天沛王李贤的鸡要应战英王李显的鸡,就在应战的前一天,沛王就让他的好兄弟王勃来写一篇斗鸡文,去放个狠话,挫一挫英王鸡的锐气。王勃当时也没有多想,好兄弟让我写,那我就浅写一下。事实上,以文采而论,当时的王勃名列初唐四杰,风头自然一时无两。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篇写鸡的小文章,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檄英王鸡》这篇文章,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直接就把英王气了一个趔趄。因为写得太好了,一经写出广为传颂,一传就传到了唐高宗那儿。

唐高宗看完之后勃然大怒。唐高宗本身就特别讨厌皇子之间不学无术去斗鸡,而且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历史上,皇子之间为了争皇位斗的你死我活的事情太常见了。恰好王勃在他那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里面就写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这一句话正好戳中了唐高宗的痛处,他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所以当场下令,免去王勃在沛王府的职务,把他逐出长安。这一年,王勃刚刚18岁,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所以我们说,命运的左右往往就在一瞬间。一念之差让王勃从一个少年得志的天才,一下变成了落魄的路人。有一个插曲,诗仙李白,就曾因为一次斗鸡活动搞得情绪激动、最后像打了鸡血一般,拔刀把对手捅死在当场,远走天涯成了逃犯。

王勃被开除之后,他就一路南下去蜀州找好朋友散心。当他路过梓州通泉(今四川射洪市)的时候,当地一个十岁的小粉丝听说“王巨星”来了,他连夜跑过去拜师求教,可惜最后王勃没有收他。但是这个小孩后来也成为了大诗人,就是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

王勃到了蜀州之后,因为他自己没有正式工作,所以他一度是盘禅用尽,身无分文。于是他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为人与蜀城父老书》。文章的大意就是让当地的百姓每人都给他捐一点钱,就类似一个古代版的众筹。结果文章贴出去好几天,大家一点反应都没有。

王勃在既尴尬又气愤的情况下,他又写了一篇《春思赋并序》,仆不才,耿介之士也,窃禀宇宙独用之心,受天地不平之气,虽弱植一介,穷途千里,未朝下情于公侯,屈色于流俗。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我穷,但是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然后又贴出去了。

所以我们从王勃一前一后可以看到,王勃虽然是文采极高,非常聪明,但他也是很孤傲,性格非常的耿直,不会搞人际关系,喜形于色。而这个性格会给他后来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王勃21岁的时候,唐高宗下诏典试,得到消息的王勃匆匆赴京应试,打算从头开始。但是,因为当时主考官裴行俭的一句:勃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王勃竟然放弃复试不考了,我们现在来看,还是年少轻狂了。

22岁的时候,王勃应他好朋友陆继友的邀请,走后门去虢州当了一个参军。而在虢州,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一个坎。据《旧唐书》记载,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私藏了一个叫做曹达的官奴罪犯。但是他后来又害怕这件事情暴露了,结果他把那个曹达给杀了,这下反而变成他自己犯了死罪。后来也有史书记载,说王勃是因为他的同事陷害他,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证了,而事实就是王勃下了死牢。

没想到在死牢里的王勃,竟然没有被天雷劈死。一年多之后,他赶上了武则天称天后,改元“咸亨”为“上元”,大赦天下。李白也是因为叛乱被发配到夜郎的路上,结果遇到全国旱灾,唐肃宗也是大赦天下,然后李白就被赦免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王勃就被放了出来。

但是他的爸爸王福畤因为受到他的牵连,被贬去了交趾当县令。交趾就在现在的越南北部,越南在今天看起来都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唐朝的越南简直就是一个未开化闻名以外的地方,经历过这么几次大的变故,王勃此时已经是心灰意冷,无心仕途了,所以他就回到了老家,潜心搞他的学术研究去了。

一年以内,他完成了爷爷没有写完的《续书》补阙十六篇,自己还写了一个《周易发挥》五卷,还写了《百里昌言》十八篇,做了大量的诗文创作。王勃的这种学习能力真的是令人佩服的。25岁的时候,王勃之前的好友沛王李贤被立为了太子。有一天,武则天突然想起来沛王身边之前的这个王勃,于是武则天下诏,王勃功过相抵,官复原职。毫无意外的,王勃云淡风轻地拒绝了。因为亲历了几次风浪之后,王勃才发现他可以放下的是万顷烟霞,而他放不下的,是自己始终要追求“真我”的姿态。而这时的王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他要作为不孝子远赴交趾去探望他的老父亲。

路过南昌时,王勃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的高光时刻……

这个高光时刻是指什么呢,有心的网友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