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初唐四杰王勃,人们首先想起的是他的千古名句,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这些名句历经千年,依然叩动人们的心扉,动人心魄,令人神往,也正因为王勃才华横溢,才被人们推为初唐四杰之首。毛泽东评价王勃说:“这个人的文章才华横溢,文章气势磅礴,深刻地反应了大唐盛世的社会动态,值得一读,可惜命运多舛,一生倒霉。”甚至把他和历史上的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评点,认为他们“都是英俊天才,可惜死得太早了。”
确实,王勃年幼的时候,被当时人们称为神童,成名也比较早,可是去世也很早,写完《滕王阁序》不久,不到三十岁,就因为落水身亡,唐高宗听闻此事,为他连说三声可惜。如此有才华的王勃为何命运如此多舛呢?唐高宗李治虽然痛惜天才早逝,却不知道自己才是王勃命运多舛的始作俑者,这是为什么呢?
王勃出身为儒学世家,自小就受到很好的儒家思想的熏陶,自己又天生聪慧,因此,很早就参加科举考试,年仅十六岁就在朝廷中任职,是当时朝廷上最年轻的官员,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不久就被任命为皇子李贤府中的编撰,并为李贤的侍读,觉得李贤的敬重。然而一次无意中写了一篇玩笑的文章《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李治所厌恶,李治觉得王勃身为皇子侍读,比皇子年长几岁,应该规劝皇子好好学习,而不是玩物丧志,更不能写这样的文章让皇子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事王勃被逐出王府,丢了职位。
此后,王勃的仕途就一直不太顺利,后来在任虢州参军期间,不知何故,杀死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因此犯罪,并因此事连累自己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受儿子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交趾在现在的越南境内,在当时是一个特别荒凉的地方,远离京城。王勃是一个大孝子,父亲因自己而受累,这件事对他打击非常大,他感到强烈的羞愧和自责。出狱以后,虽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职位,他已经心灰意冷,没有再入仕途了。
因为父亲被贬,王勃非常思念,便于公元年沿运河南下,然后转长江西行,长途跋涉到越南去探望父亲。途经南昌的时候,正逢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滕王阁最早由滕王李元婴所建,因此命名为滕王阁,李元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有人说他是一个很荒唐的人,虽然贵为皇子,行事却非常无赖,据说他无聊的时候会拿弹弓去射击路上行走的百姓,还会调戏下属官员的妻子。也有人说其实他是绝顶聪明的,这些无赖行为只是为了迷惑李世民,让自己的哥哥对自己放心,这样无赖的人肯定不会对他的政权造成威胁。
当时滕王阁已经破旧了,南昌都督阎伯舆便重修滕王阁,修好后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者为之题诗作序。王勃正适逢其宴,当时的王勃已经很有声誉了,在宴会中,王勃挥毫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在序文的后面还写了一首序诗。序诗中有一句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中王勃有意少写一个字,就是把“字”字漏写了,写完后,就让侍者把文章呈了上去,自己便起身告辞离开了宴席。
众人看到王勃的序文,尤其是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无不赞叹,看到后面的序诗的时候,却发现诗中少了一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呢?周围的文人学者议论纷纷,有人说是“水”字,有人说是“独”字,莫衷一是,没有定论。于是大伙都派人去追问王勃,麻烦他告诉大家标准答案是什么。来人追到王勃的住处,见到他的书童,书僮说道:“我家公子说了,一字值千金,要想知道是什么字,请拿千金来。”追赶的人赶紧回去禀报,众人一听,心想这王勃要这么多钱,不是敲诈么?都督阎伯舆转念一想,这个字必有妙处,不如就拿一千金出来,这样自己也能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阎伯舆亲自备好银子,率领众人赶到王勃住处,送上千金,王勃接过银子后,故意装着不解地问道:“大人为啥送这么多银子过来?”众人哭笑不得,便问他为什么要在诗中空一个字呢?那个字到底是啥?王勃故意惊讶地说:“没有啊,晚生怎么敢在诗里空字呢?”众人便问:“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这才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在场的文人学子听了,无不称叹,这个“空”字确实比之前大家猜想的都要妙。都督阎伯舆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后来王勃继续南下,终于到达越南,见到年老的父亲,虽然父亲也想叶落归根,早日回乡,却因为公务,而只能继续任劳任怨履行自己的职责。王勃见过父亲后不久便踏上归途,没想到当时正值夏天,南海上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身亡。王勃虽然身亡,可是他的《滕王阁序》却传到了长安。有一天,唐高宗李治看到了,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再读到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李治不禁感叹道:“好诗啊,这人作了一篇文章,竟然还能做出一首好诗,真是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可谓罕世之才!当年因斗鸡文放逐了他,是我的失误啊。”
后来高宗询问手下人,王勃近况如何?人在哪里呢?想召他回朝继续为官。这时候手下人告诉他,王勃已经落水而亡了。李治听说王勃已经过世,不仅长叹,连说三声可惜。是啊,如果李治当时没有因为一篇玩笑性质的文章放逐王勃,王勃的职业生涯肯定就要顺利的多,也不会那么早就在南海落水身亡了。可见,王勃多舛的命运始作俑者还是高宗李治啊。王勃虽然很早就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千古名篇却永远被人吟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