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
而说到唐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必须要提到的。
号称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你,可曾记得这“初唐四杰”?
杜甫曾高度评价他们在诗作上的成就: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四杰和他们的诗。
初唐四杰
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
初唐四杰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1王勃:人不轻狂枉少年
王勃(~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之冠。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27岁时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2杨炯:10岁就考中状元的神童
杨炯(~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唐高宗显庆六年(年),年仅10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梓州司法参军、盈川县令等职,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途中》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
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
赏析:诗的开始两句,描写诗人辞别京城长安前往边地小城的情景。起句叠用“悠悠”二字,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心思重重的失意情态。下句又对以“去去”,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他忧心忡忡,行色匆匆。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3卢照邻:心高命薄,大悲大美
卢照邻(约~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赏析:夏夜,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月光笼罩着荷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赏析: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突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忽而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
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4骆宾王:七岁能诗,传奇人生
骆宾王(约~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
他生活道路坎坷,政治累遭贬黜,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兵,写下激情四射的讨武檄文,兵败不知所终,其命运遭际,更为世人所同情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