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介绍 >> 正文 >> 正文

杜甫的一首七律,开篇气势恢宏,颈联采用当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6/28

世上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无数人文建筑,人们观赏同一处景点,却可能有不同的体会。即使评价相类似的景观,才子们也会抒发各自的感悟。

比如当范仲淹登上了岳阳楼,就创作了一篇流传久远的佳作,并抒写了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而当杜甫游览岳阳楼之时,却感怀自己贫病交加,又无法收到亲朋的音讯。后来杜甫又登上了另一种著名的亭阁,依然感触良多。下面介绍杜甫的一首七律,开篇气势恢宏,颈联采用当句对,精彩绝伦。

滕王亭子

唐代: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看到“滕王”二字,大家一定首先想到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没错,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滕王,其实就是同一个人,即唐代的李元婴。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从小工于书画,更喜欢结交天下有识之士。

这位滕王在山东、江西和四川分别修建了一座滕王阁,王勃就是在洪州(今南昌)题写了那篇名作。而杜甫则是流落到巴蜀大地时,在阆中登上了滕王亭。

作者首先展现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场景,“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阆中的滕王阁坐落在巴山蜀水之间,高不可攀,除非拥有万丈丹梯。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出这座亭阁高耸入云的模样,令人如临其境。丹梯,指山中的岩石含有铜元素,从而让山路呈现出紫红色。

我们可以再回忆一下,王勃是如何描述洪州的滕王阁:“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才子从天文、地理,以及其枢纽地位等角度,言简意赅地描述出其重要性。而七律作品受到篇幅的限制,无法与赋文相提并论,但是诗圣的想象力却值得称赞。

颔联继续抒写亭子周围景象,春日里山花烂漫,黄莺藏在修竹里欢快地啼鸣;诗人站在高阁之中,仿佛身处云端,耳边不时地传来阵阵犬吠声,声音也好像来自白云间。

“春日莺啼”,交代了时节;“仙家犬吠”,说明此处应该有人家居住。而“修竹里、白云间”,修竹,暗用西汉梁孝王的典故,展现出一种高雅和淡远的气氛,令人仿佛来到了仙境,也表达了作者赏心悦目的轻松心情。

颈联的对仗采用当句对的形式,倍受后世赞颂,“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江水澄清、山石锦绣,秀丽又令人伤心;花蕊新嫩、花色浓艳,尽显斑斓绚丽。

繁盛的景象,秀丽的山水,正反衬出诗人的悲情。诗圣无处安家、思念故园,烽火不停、百姓罹难,都让诗人心情起伏不定,于是便移情于物,用“伤心”二字传达出来。

最后两句表达作者的颂扬之意,“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当地民众至今依然颂扬滕王,多亏他在此担任州牧,才有机会主持修建了这座名胜古迹。

滕王亭提升了阆中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游客们来此欣赏美景时乐而忘返。诗人赞美滕王的丰功伟绩,也委婉地表达出希望帝王将相们多为百姓们谋福利。

杜甫的这首七律描写细腻,情景交融,虽然在他的诗歌集中并非属于杰作,但是依然水平高超,值得细读。诗人首先展现出一座宏大的建筑,并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赞赏之意。结尾更是发自肺腑,表达出诗人由衷的颂扬,更将人们的思绪带到千年之前。

颈联尤其精彩,“清江、锦石”,以及“嫩蕊、浓花”,精彩绝伦,都是在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李商隐的《霜月》里就有“青女、素蛾”,以及“月中、霜里”,也是采用这种对仗手法,让人回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