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介绍 >> 正文 >> 正文

他5岁就能写诗,文采非凡却不为朝廷重用,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7/10
北京中西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21/8872039.html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文章,说到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不读书的人面对一江秋色,只会说“啊,这景色真美!”而读书的人则会缓缓吐出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书与不读书的优劣便高下立现。

而留下这千古绝唱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我国唐代的天才诗人王勃。公元年秋天,王勃从洛阳出发,准备出发去多里外的越南,去见他在那里当县令的父亲。当时的越南名为交趾,是大唐的一个县。当王勃经过南昌时,适逢李元婴修葺腾王阁后,在重阳节大宴宾客求序文。王勃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后辈,写下了这篇名动天下的《腾王阁序》,一时被世推崇不已。这句被唐高宗誉为千古绝唱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出自《滕王阁序》。

那王勃的父亲为何到了几千里外的越南去做官呢?这就要从王勃说起了。王勃从小天资聪颖,5岁就能写诗,9岁读《汉书》,并指出书中的谬误,14岁便写信给当时的宰相刘祥道,毛遂自荐;16岁通过唐代的科举考试,成为唐代最年轻的公务员。18岁便写下那首让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才情为世人所称道,但他短暂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

公元年,王勃应唐高宗的二儿子沛王李贤之邀到王府任编撰,为李贤和李治斗鸡写《檄英王鸡》,结果传到唐高宗李治那里,认为他是在挑拔两位王子争斗,盛怒之下,把他赶出王府。

3年之后,王勃朋友凌季友推荐他担任虢州参军,然而上任不久,他又出事了。因为同情一个叫曹达的罪奴,他将他私藏到自己家里,但后来又害怕走漏风声,他就干脆把曹达给杀了。就这样,21岁的天才诗人王勃成了死囚。幸好不久后遇到唐高宗册封太子,大赦天下,他才被免除死罪,但却因此丢掉了工作,并且还连累到父亲。父亲因为他的缘故,公元年,被贬到里之外的交趾县去做县令,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河内一带。

父亲被贬后,王勃内心万分愧疚,官场的失意让年轻的王勃备感挫伤,他决定去越南看望父亲。公元年的秋天,在漫天飞舞的红叶中,王勃有些伤感的从洛阳启程了。沿着运河南下他到了准阴,到了南昌,写下了千古名篇《腾王阁序》,也也奠定了他在唐诗中的地位。王勃一路换车更船,经历千辛万苦,行程多里路,终于在年初夏到达越南河内,见到了两年没见,早已思念成灾的父亲王福畴。

这应该是王勃生命里最快意的一段时光吧,每天与父亲朝夕相对,一起北望故乡的明月,共叙思乡;一起把酒吟诗作对,抒发心中郁闷。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过了几个月快乐时光后,王勃依依不舍辞别父亲,准备北上继续追寻他的人生梦想。

八月初,王勃踏上归程,由蓝江启航,可刚刚驶入南海,便不幸的被滔天的风浪所吞噬。直到有一天涨潮时,王勃的遗体被冲上沙滩,当地人发现后,马上去通知了他父亲。父亲忍着悲伤,然后将他就地葬在了蓝江左岸。后来,当地人为他修建了祠庙,并为他塑了雕像,以此来作为纪念。就这样,一代天才诗人王勃,永远留在了越南。

欢迎留言,点赞,转发并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