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这句话出自哪里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一句诗词,出自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那这是哪两个典故呢?李广难封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期年龄已经挺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时,略有升迁,但不久被免官闲居,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听到人们盛赞冯唐,就召见了他,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不能复为官,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李广(?-前年),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那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缺乏战略思维李广自负好勇,鲁莽,但是呢,他并不笨,计谋还是有的。元狩二年,李广半道上遇左贤王四万骑兵,而张骞失期,李广不惧不乱,运用他丰富的临敌经验,以四千骑兵硬是抵挡住了四万敌军的轮番攻击。李广多年守边,使他擅长游击、局部作战。但是,此类战役,遇到的基本都是小股敌军,非匈奴精兵,力量薄弱,胜利并不是问题。李广习惯游击战、局部战,执著于个人英雄主义,目光短浅,缺乏整体战略思维。这样的将领,想主导大规模作战,立大功是很难的。第二:个人性格李广忠厚,英勇,可也血气旺盛,自负,好战。任上谷太守时,但凡匈奴过来挑逗骚扰,李广就一定会与之交锋,不管不顾,频繁到“日以合战”。典属国(外交部长)公孙昆邪哭着跟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景帝立即把他调任他处。由此可见,他喜欢逞个人英雄,不考虑全局。另外,李广还不善言辞,比较沉闷,很少与人交往。第三:运气不好文帝评价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就是说李广生不逢时。武帝对李广的评价有“数奇”二字,数是命数,奇与偶相对,古人占卜以得遇为吉,意思是李广命运不好,不是被匈奴活捉就是被困辱。第四:治军方式李广不注重部队编制,不注重排兵布阵;扎营找了水草多的地方,远处设个哨岗,其他人就自由活动;部队文书、考勤工作,能省则省。还有呢就是,李广对士兵特别好,粮食、水不够,有士兵没吃没喝到,他就不吃喝,对士兵不打不骂。李广确实是一个爱国的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李广直到死都难以被封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