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郭光明原创丨古人笔下的终军故里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3/14
白癜风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古人笔下的终军故里

文/郭光明

济南南入南川迥,聚落依微夕照边。

万壑树思奇木对,三家村说请缨贤。

伏生同里还遗老,贾傅先朝亦少年。

横草论功竟何补,凿空只得比张骞。

——朱倬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济南诗人朱倬题写的《终宫镇怀古》诗,几成仲宫的“形象代言”,让生活在境内的、生活在境外的终宫人自豪了上千年。

终宫,又称终军聚,俗称终军寨,今名仲宫,均以汉代请缨报国的少年英雄终军而得名。而之所以说终军是位少年英雄,缘于他出生于公元前的年,壮烈殉国于公元前的年。

终军,字子云,西汉济南人。具体说,是今天的仲宫镇仲南村人,史上称其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汉书·终军传》载,终军年少时,博闻善辩,口才极佳,“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博士弟子,汉代博士教授的学生,博士弟子学习至一定年限,经考核合格后,可出任郡国文学的职务,优异者还可授予中央或地方的行政长官。按汉朝惯例,一旦选为博士弟子,需赴京城长安,亲聆博士教诲。所以,终军选为博士弟子后,从济南出发,途经历史上的雄关要塞函谷关时,守关官吏交其一块帛制的符信,终军问:“以此何为?”守关官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终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说完,扔掉“军繻”,扬长而去。这便是“终军弃繻”的典故由来。对此,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一诗中,对“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句,加一自注,称“谓年少志大”、“犹言少年立志建功”。

到了长安,终军上书言事时,汉武帝以为他文辞与众不同,破格提拔他为谒者给事中,“侍皇帝于左右,以备顾问应对”,并作为“谒者”,代表朝廷巡视诸多郡国。后来,朝廷拟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自请前往,说:我在朝廷食禄五年,还没有立下一点功劳,听说陛下派人出使匈奴,我愿意前往。武帝赏识他的气质胆略,遂擢升为谏议大夫。所以,唐代诗人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写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句,说自己与终军年纪相仿,却无请缨报国之机会,表达其怀才不遇、未遇明主之困窘。

汉元鼎四年,南越欲与汉朝和亲。当时的南越,指的是居住在广东、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秦朝末年,南越郡龙川令赵佗乘乱起兵,攻占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朝建立后,南越同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武帝借此机会,欲派能干大臣出使前往,终军又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意思是说,如果南越王不肯归顺汉朝,就用长缨活捉而来。终军到南越后,凭能言善辩之才,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终于说服南越国王赵兴,决意归附汉朝,像内地诸侯一样向朝廷进贡。但是,南越宰相吕嘉不肯归附汉朝,于次年发动“宫廷政变”,终军壮烈殉国,年仅二十八岁,故世称“终童”。从此,弱冠请缨的故事,便成一段历史佳话,后人亦将其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请缨”一词也成投军报国之代称。对此,清代诗人董芸有诗称赞:

出关慷慨弃儒生,故里终军旧有名。

毕竟戈船多汉将,少年多事请长缨。

而董芸诗中的“毕竟戈船劳汉将”句,寓《孙子兵法》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意,说的是终军在维护中央集权、制止诸侯割据、抵御外族侵扰等方面,卓有“伐交”之功。

再说朱倬的《终宫镇怀古》诗。这首诗,诗人巧借眼前的夕阳、万壑、奇树、村落景物,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首句点明终宫镇之方位,次句则以景代情,用“聚落依微夕照边”句,暗含怅然之意,与王勃的“无路请缨”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第三的“奇”字和第四句的“说”字,寓“终军弃繻”、“弱冠请缨”之典,递进诗人之怀古兴感。第五句的“伏生同里还遗老”和第六句的“贾傅先朝亦少年”,给读者引出两个历史名人,一是伏胜,一是贾谊,一说伏胜的不朽功名,一说贾谊的流芳百世,将怀古之作推向一定高度。

伏胜,字子贱,世人又称伏生,西汉济南(今山东邹平)人,秦汉之际经学大师,专治《尚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曾向全国征召博士七十人,伏胜亦在其中。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年,嬴政皇帝为强化统治,打击与己政见不同者,下令“焚诗书,坑术士”,史称“焚书坑儒”。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伏胜将《尚书》藏于家中墙壁,从而使这部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得以保全。汉文帝时,皇帝刘恒欲推行儒家治国思想,却发现全国既无儒家经典之书,更无传授经典之人,出现了文化的断层。于是,刘恒派人多方打听,终得一喜讯,说济南的伏胜,不但家中藏有《尚书》,而且还能讲解《尚书》。于是,刘恒下旨,想把伏胜召进朝中。不曾想,伏胜已年过耄耋,是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无法奉旨。于是,刘恒只好派大臣晁错,到山东济南拜伏胜为师,学习《尚书》,从而使《尚书》这部上古经典,得以传承。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人尊称为贾生。又因文帝时贾谊曾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后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梁怀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所以,朱倬诗中称其为贾傅。贾谊其人,少有才名,十八岁即因善文而著称郡中。二十一岁时,被汉文帝委以博士,后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他提出的“重农抑商”经济发展政策被文帝所采纳,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使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他的《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

朱倬的《终宫镇怀古》一诗,末尾一句的“凿空只得比张骞”,诗赞终军,功可比张骞。

张骞,字子文,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建元二年,即公元前年,张骞奉武帝之命,从古都长安出发,两次出使西域,先后到达中亚、西亚诸国,打通了大汉王朝通往西域、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沟通了古代中国与西欧诸国的经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广泛交流,史学家司马迁称其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十九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人亦以此称其为“东方的哥伦布”、“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所以,朱倬将终军的出使南越,亦称为“凿空”。

对于终军的短暂一生,清嘉庆二十四年的举人,道光二十五年的进士,一生从政不忘写诗的冯询,以杂诗的形式作了总结,称终军:

汉学古,儒宗胡为乎?

释麟辨鼠,乃仗一童。

童兮起家以博士,读万卷书行万里。

要使世间知有奇男子。

奇男子,举动不平平,能弃繻兮能请缨。

前已所言,终军系西汉济南人,用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说,是济南的仲宫街道办事处人。那么,仲宫镇又是一个什么的情况呢?清代济南诗派诗人、山东历城的范坰有一首入志的七绝诗,给了答案:

终军故里终翁聚,水绕山环百姓家。

今亦有人知豹鼠,不妨身世老烟霞。

这首绝句诗,语言精炼,素朴秀美。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却写出了地点、景物及诗人的感受,可谓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在诗人的笔下,终军故里,水绕成隽,山环成城,既是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三川田峪交汇之处,又是卧虎山、透明山、娘子山、穆柯寨等诸山怀抱之地,素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长青”之美誉,用现代人的话说,是省城济南的后花园。而诗人的第三句“今亦有人知豹鼠”,又将视角转向了终军的博文广识。

两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郭璞的《尔雅注》中,记载着一则小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人抓到一只小动物,貌似老鼠,却比老鼠大了好几倍,更为奇异的是,这只小动物的脊背上,有着像豹子一样的花纹,于是当地官员将其视为祥瑞,敬献给了武帝刘彻。不曾想,皇帝没见过这样的小动物,满朝的文武大臣,也不知道这个小动物姓氏名谁,唯有“孝廉郎终军知之”,出班跪奏,此乃“鼮鼠”,《尔雅·释兽》有载。刘彻派人找来《尔雅》查阅对比,果是“豹文,鼮鼠”,这让武帝龙颜大悦,“赐绢百匹”,并在宫中专门设立《尔雅》博士一职,使雅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冯询的“释麟辨鼠,乃仗一童”句,亦说此事。为此,郭璞专门写了《鼮鼠赞》:“有鼠豹采,厥号为鼮。汉朝莫知,郎中能名。赏以束帛,雅业遂盛。”

豹鼠,即鼮鼠,古时自称豹文鼮鼠,啮齿目动物,因身有豹纹而名。著名学者周士琦考证,鼮鼠是松鼠的一种,动物学上称之为“花松鼠”,活动于林缘树上、灌木丛或果园、菜园、农田中。

无论朱倬的《终宫镇怀古》,还是范坰的《咏终军》,其指向明了,都是终军故里。据考证,终军故里在年之前,曾有一南阁楼,石匾刻有“终军故里”字样,阁楼旁有庙宇,系终氏宗族之家庙,四季奉祀。清乾隆《历城县志·古迹考》亦载:“历城南九十里,有终军村。古名终翁聚,即终军故里。”正如朱倬诗之开篇所言,地处济南城的南面,用现代人的时间距离算来,下了南外环高架立交桥,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却是历史悠远而深邃的文化古镇。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有一首诗,诗题《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虽不是写终军的,但提到了历城酒,原文是: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

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

从来亲骨肉,不免相可不。

但愿崇事实,虚名等箕斗。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的这首诗,作于元丰元年,是听说兄长黄大临要到济南时,写给时任齐州太守的舅父李常的。虽然,黄庭坚的一生,从未到过济南,就是元丰七年出任山东德州德平知县时,也未莅临济南,尽管德平与济南相距不足三百里,但对济南的湖光山色,情有独钟,大为向往。他的这首《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诗中,所言“徒倾历城酒”句,却与终军故里有关。

史料记载,早在五千年之前,还不是终军故里的这里,就有人群在此居住。今卧虎山水库南岸的北草沟村、王府庄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学家所采集到的鼎、罐、杯、碗等生活用具和石斧、石凿等生产工具,都在五千年以上。这说明,终军故里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相当繁荣。而采集到的汉代瓮、罐、壶、耳杯、匜等生活器具、生产用品,多与酿酒、饮酒有关,表明当时的终军故里,饮酒之风盛行,酿酒业相当发达。仲宫南村现存的汉代石臼,据说就是当年用来破碎酿酒粮食的生产工具。明崇祯《历乘》记载的“历城风俗农历六月六日则汲水作酒曲”的传统,终军故里石板街上的清代富泉酒店酿酒作坊老宅、用来酿酒取水的古井,还有清末民初的许家酒店、陈家酒店,等等,都充分表明,历城的酿酒技术不但十分普及,而且颇具规模,影响也大,因而让嗜酒如命的文人雅士将其写出了诗文。

然而,终军故里的昔日繁华,像一帧发黄的黑白相片,它在人们的眼中显得有些模糊,但镇上的那条青石板的老街,还有老街上的南北阁楼、清真寺、古代民居还没有被岁月的流水抹平、融消。这条老街,古代之时就闻名远近,据说其南北两端,各有一城楼式的阁楼,南端的当地人称南阁楼,北端的自然称为北阁楼。南北阁楼之间的青石板路,有两三米宽,两侧的民居鳞次,店铺栉比。而杂以其间的胡同,狭窄而短促,都是可以直接进入住家的死胡同,到了晚上,胡同口的大门一关,小小胡同就成一个独立的堡垒。而它们的四周,还有寨子的围墙保护着,只是围墙在六十年前就拆除了,成了老年人的记忆。还好,青石板街的南头,清代的朱家大院,经百年风雨,却依旧保持古朴风貌……

终军故里,悠悠数千年,以终军而盛名。眼前的终军故里,一座汉白玉的终军雕像立起,塑像上的终军,手持竹简,一副为国请缨的形象,这对后人而言,堪称一笔宝贵的遗产,这也将使终军故里,再次显赫。

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校园散文诗协会理事、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院第十六届中青年散文作家班学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鸭绿江》《北方文学》《长江丛刊》《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工人报》等。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散文作品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