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初唐四杰之王勃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4/27

初唐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受南朝诗歌的影响,柔靡纤弱。但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们才华横溢,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对现状的愤懑不平和壮怀激烈之情,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也有大量诗作问世。

王勃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六岁能文,十几岁的时候在沛王府负责文书起草工作。他极有才华,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初唐四杰勇于创新,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束缚,但还有不足之处。例如王勃的这首诗,三、四两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就不合律诗对仗的要求。一些轻薄的文人因此讥笑他们。然而这掩埋不了他们的文学成就。杜甫则有精辟的评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然而由于王勃才高年少,也由此召来了祸端。当时斗鸡非常流行,而王公贵族们不光以此赌博金钱,有时还要靠鸡来互相炫耀,甚至还因为斗鸡而引发矛盾。一次唐高宗的儿子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在群鸡会战中斗争激烈,王勃作为沛王李贤王府中的属官,就专门为沛王写了一篇游戏之作《檄英王鸡》,通过声讨英王的斗鸡来为沛王助兴。文中有言:“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

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这篇文章是骈文的经典之作,对仗工整,典故使用巧妙,充分体现了年仅二十岁的王勃高超的文才和渊博的学识。但此文被高宗认为是在挑拨诸王间的关系,触动了高宗担心皇室内斗的敏感神经。他当天就下诏罢免了王勃的官职,将他逐出沛王府。王勃的一生从此坎坷不平。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王勃又担任了虢州参军一职,因杀害官奴遭达被判死罪。恰好遇到唐高宗大赦天下,才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其父亲也受连累,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南西北)令。他前去看望父亲,却在渡海途中落水而死。

诗人英年早逝,却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为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故名滕王阁。后来阎伯屿为洪州牧,宴各方名士于阁上,王勃也参加了此次宴会,即席而作《滕王阁序》。

对于《滕王阁序》的创作年代,还有争议。根据《唐摭言》的说法,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才十四岁。阎伯屿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并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但阎本想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也让他预先构思好了。阎伯屿命人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大家事先都无准备,也知道阎伯屿的意思,所以都托辞不作。王勃也受邀参加此次宴会,却不推辞谦让。阎伯屿不相信他的才华,十分恼怒,拂袖而去,但也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说:“这只是老生常谈罢了。”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沉吟不语。最后一次的禀报是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急忙站了起来说:“此乃天才,当流传不朽!”阎伯屿也就不再让他的女婿著文了,而在场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滕王阁也因此篇文章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极富传奇性。王勃写文章很有特色,先磨墨数升,再酣畅饮酒至醉,然后拉起被子蒙脸躺下。等到酒醒时,奋笔疾书,不改一个字而文成,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而经过后世的附会,王勃创作《滕王阁序》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相传在王勃写作《滕王阁序》的前一天,他还在七百里之外。不过他突然遇到一须发斑白、仙风道骨、貌若神仙之老者。那位老者一语道破王勃的身份,并告诉他:“明天就是九九重阳节,滕王阁将有高会。如果前往赴宴,赋诗作文,足垂不朽。”王勃大惊,又问道:“老先生有所不知,此地离洪州七百余里,来不及了。”老者仰天大笑,便以神风送王勃七百里,一夜就到了洪州。

而作为四杰之一的杨炯也并非浪得虚名。他诗中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了一股新风。如《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该诗表现了唐人不甘寂寞,不想老死窗下,而宁可做个低级军官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切期望。

杨炯还与王勃、卢照邻等人共同主张刚健的文风,反对宫体诗风。其诗歌也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在《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评价很高,实乃唐初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体现。

整体而言,杨炯虽然唱和、纪游的诗篇还未脱过去的绮艳之风,但他的《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边塞征战诗表现了期盼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如《战城南》:“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这首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虽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艰苦军旅生涯,但一脱汉乐府中的《战城南》的悲伤情绪,变得格调雄浑激越,充满了对胜利的希冀。这也是唐朝开国气象在诗人作品中的重要体现。

继“初唐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他在理论上对南朝以来绮丽柔靡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辞藻华丽、内容空洞,背离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他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集中表达了诗歌革新的主张:“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一扫前朝孱弱之文风。韩愈曾用“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度评价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经过陈子昂等人的努力,盛唐诗歌风气由此开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