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鹳雀楼,凌空白日三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5/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概每个读过小学的人都能朗朗上口地背诵出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简短却气势磅礴,且哲理深刻,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读后如身临其境、意味悠长。诗的前两句写景,写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壮阔景象,夕阳傍着西山慢慢下落,滔滔的黄河水汹涌澎湃地向东奔流。后两句写诗人看到此景之后的所思所想,若想把千里的风光都能尽收眼底,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层楼,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达出诗人对无尚祟高境界努力探求的渴望和决心。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学子奋发向上,努力去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此诗也成为鹳雀楼上之千古佳作,让鹳雀楼这座古代名楼虽经蹂躏践踏毁灭却仍能被后世所铭记。

鹳雀楼

鹳雀楼原址在古蒲州城(今山西省永济市内)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城地处中原大地,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在距今多年前的北周时期,即公元-年,蒲州为北周的战略要地,北周大冢宰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守住关隘,在蒲州城的黄河边建造了一座三层的戍楼,以作军事瞭望之用。因其气势高大宏伟,登上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由于此楼紧靠黄河,有种食鱼鸟经常成群结队地栖息于此楼之上,此鸟长得和仙鹤相似,但顶不红,嘴尖而腿长,毛呈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名“鹳雀楼,据《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建成后,历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多个朝代,由于鹳雀楼宏伟壮观,加之又在黄河之畔,所以历代文人雅士、迁客骚人多喜登楼远望,纵情抒怀,并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远望中条山

李益作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畅当作五绝《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历来作诗者甚多,但终不能超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咏鹳雀楼的唐诗

不过如此闻名遐迩的鹳雀楼却只存在了多年,在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多年后,鹳雀楼却遭遇了无妄之灾,公元年,在金兵与蒙古兵争夺蒲州的最后一次战役中,蒙古兵发动骑兵10万围攻蒲州,镇守蒲州的金朝大将侯小叔孤立无援,自知守城无望,他担心戍楼落入敌军之手,被对方作为军事瞭望之用,于是下令放火烧掉了鹳雀楼,同时被下令烧毁的还有举世闻名的蒲州大浮桥。自此,一代名楼灰飞烟灭。明朝初年,鹳雀楼故基还在。但由于后来黄河改道等原因,鹳雀楼故基也被淹没,不知所踪,后人曾经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来抒发怀古之情,但终不能情。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干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

鹳雀楼风来铃响

此后多年,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身影,成为一座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名楼。四大名楼中,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都属于长江流域,唯有鹳雀楼在黄河流域,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随着其它三座名楼在上世纪80年代相继重建和修复后,重建鹳雀楼的呼声也日趋强烈。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年12月,鹳雀楼自元初毁灭后的首次重建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畔破土动工,年9月新落成的鹳雀楼开始向游人开放。由于鹳雀楼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所以新落成的鹳雀楼完全依照唐代风格设计,梁枋斗拱、天花藻井。整个鹳雀楼全部采用在国内已失传的唐代彩绘艺术,全楼的彩绘面积近平方米,所有的彩绘全部手工绘制,工程庞大。鹳雀楼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利用唐代彩绘恢复起来的仿唐建筑。

唐代彩绘

新落成的鹳雀楼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总重量吨,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围绕鹳雀楼而建的鹳雀楼景区现有面积亩,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鹳雀楼、鹳影湖、唐韵广场和影壁;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有浦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样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浦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所以来鹳雀楼不仅可以登高望远,还可以畅游古典园林,感受黄河文化。鹳雀楼景区目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鹳雀楼景区的入门匾额上,有启功先生所题的“鹳雀园”三个字,从此门进入可以远看到鹳雀楼高高地耸立着,碧波荡漾的鹳影湖上有一座三孔石拱桥,走过石拱桥,是声势浩大的唐韵广场,广场布局、图案、色彩,呈祥云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鹳雀园门口

穿过唐韵广场就来到了鹳雀楼前,鹳雀楼上矗立着一块蓝底金字的“鹳雀楼”大匾,是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所题写。攀上高高的台阶来到鹳雀楼门前,门上的匾额“文萃李唐”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左右立柱上也镌刻着由其题写的楹联: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

文萃李唐

鹳雀楼每层都有一个主题。鹳雀楼一层的主题为千古绝唱,大厅非常高大,两侧墙壁上分别用欧塑彩泥做成宇文护《筑楼戍边》和王之涣《旗亭画壁》的壁画,色彩鲜艳,造型逼真,内容精彩。大厅中央有一幅以硬木彩塑制作的立体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其真实再现了蒲州城在唐时期的繁荣景象,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唐朝,感受大唐的热闹与喧嚣。

筑楼戍边

二层主题为华夏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四周陈列着一组组河东名人蜡像:女娲补天、嫘祖缫丝、大禹治水、司马光砸缸、武圣关公、一代文宗柳宗元等人物故事和传说。主要向游人们展示鹳雀楼所在地的河东文化。

武圣关公

黄河途经此处流速放缓,由北向南的黄河由于受到华山的阻挡,在这突然拐弯向东流去。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华夏祖先的落脚地,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尧帝和舜帝也都在这里建都,“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人类用火的最早记载就出现在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鹳雀楼所在之地的黄河流域,正是五干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先祖曾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跨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层主题为亘古文明,同样是用人物蜡像形式再现当年河东人民勤劳忙碌的情景。制盐、冶铁、养蚕、酿酒,以及剪纸、年画、社火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河东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勤劳的河东人民

四层的主题为黄土风韵,主要是一系列与鹳雀楼有关的名人字画。五层的主题为旷世盛荣,陈列着古鹳雀楼的仿制品。

模型

六层的主题为极目千里,这里每天都有古代乐器演奏,长廊的西面立着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尊铜像,只见他左手持纸,右手握笔,髯须飘扬,意气风发,他极目远眺,仿佛正在将眼前的景色看尽心中,是不是那首千古名诗已跃然纸上?

王之涣铜像

我们也同诗人一起在此向远方凝望,碧绿的田野一望无际,蓬勃生长的庄稼正郁郁葱葱,这里的人们依旧勤奋,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在远方绿色的田野上,黄河像一条长长的白练横躺在上面,它是那么温和,那么平静,好像已经有点奄奄一息,完全看不出她曾经也是滚滚沸腾着从黄土高原上飞流而下的狂妄身姿,心中不免怅然,此时的黄河真是太平静了,平静的有点悲伤,她是我们的母亲河呀,她曾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而如今我们却只能在王之涣的诗里去回味她曾经的荡气回肠!

黄河在远方huanhuan流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