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滕王阁序问世1300多年来,饱受世人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2/12/9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86.html

《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古代骈文集大成者,中国古代骈文的最后一座高峰。但是自它诞生起,围绕着它本身和作者王勃的争论,一直未曾断绝。

从《滕王阁序》的接受史来看,关于它的艺术价值方面的评价,一直和作者王勃本身的评价密切相关。在唐代,因为对王勃本身的“神童”赞誉,以及杜甫、韩愈等人的推崇,《滕王阁序》受到追捧。可是到了宋代,理学兴起,王勃的人品受到质疑,就连带着《滕王阁序》的评价也开始下降。

元朝和明朝白话盛行,骈文基本没有市场,直到清朝骈文再度兴起,这篇文章才浮出水面,被吴楚材兄弟收入《古文观止》,后来就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历朝历代都有人质疑《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创作过程,以及它取得的“文坛江湖地位”是否有神话之嫌。

《滕王阁序》究竟是王勃几岁时所作?究竟是王勃的“即兴创作”,还是事先酝酿过的作品?“落霞与孤鹜”到底是指什么?这篇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呢?这都是他们质疑的内容。

一、王勃父亲的“誉儿癖”与《酉阳杂俎》的神侃

王勃是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神童”、“天才”。自唐朝以来,民间关于他的“神童”轶事以及典故,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最早出来吹他是“神童”的人,却是他的亲生父亲王福畴。

据唐代的《御史台记》说:王福畴是一名“太常博士”,他的工作是主管国家礼仪祭祀的官员,正七品或者从七品。官位不高,但是能接触到一个国家的上层人士。王福畴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因为他的朋友圈中多高官,所以他特别喜欢在朋友圈“晒娃”。

有一回,王福畴给一个叫韩琬父的人写信,吹嘘自己三个儿子写文章都很棒,其中小儿子王勃最突出。这个韩琬父,大约平时没少听王福畴吹牛,就回信说:你是不是有“誉儿癖”?不吹吹你儿子就过不去了?口说无凭,把你儿子的文章拿来我瞧!

结果王福畴拿了王勃的文章给韩琬父看,后者看了赞不绝口,王勃因此在“圈”中出名了。大家需要注意,这个圈,是指的御史圈,唐代的国家高层官吏圈。

王勃“出道走红”很快,再加上年纪很小,所以唐代人都当他是“神童”。初唐走红,中唐得到杜甫、韩愈的肯定继续爆红。到了唐末就有人开始拿他的生平编小说。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王勃有一天在榻上睡觉,梦到仙人赐了一个墨丸,他就在梦中打好“腹稿”,醒了提笔就写成一篇文,这就是“腹稿”一词的来历。后来还有更过分的,有人吹王勃下棋,随便往棋盘上落了四个子,就成了四句诗。

王勃先是一名“神童”,后来仕途不顺,被诬(这个有争议)杀人,最后失足落水而亡。死时才二十六七岁,唐朝人对他特别同情,于是反过来愈加称颂。结果,这也成了宋代以后的人质疑他本人和《滕王阁序》真实水平的原因。

《滕王阁序》是他一次即兴创作的成果,光凭这一点,就让很多“才子”不服气了。于是大家都怀疑他得到这么高的赞美,是因为命运不济,引来了众人的“同情”。

二、宋以后对王勃的批判

王勃刚去世的时候,与他同列初唐四杰的杨炯给他的文集作序,并没有着重赞扬他的“文采”,而是赞他在少年时代就有深厚的儒学功底:“九岁撰‘指瑕’”。

对于王勃是“神童”这一点,杨炯是非常赞同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他的文采很出色,而王勃的《滕王阁序》恰恰是因为文采出众而受到盛赞的。

杨炯不但不认为王勃文采好,反而认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排位不正确,其实卢照邻才应该是第一名。而自己,不敢排在卢照邻之前,也不好意思紧跟在王勃的后面。但事实上当时张说等文坛大拿,认为杨炯之才如“悬河注水”,不亚于卢照邻,所以很可能他才是四杰之首。

另外,《滕王阁序》继承的是六朝骈骊文风,到中唐时期已经慢慢被抛弃。所以当时很多人看不起初唐四杰。杜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写了一首《戏为六绝句》,大喊: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章。后代比前代有进步,不能因此否定前代人所作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发声的人是杜甫,结果王勃和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就被下了一个“江河万古”,不容反驳的评语。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理学兴起,人们更加注重文章的思想性和内涵。宋人认为文章思想是第一位的,文采是第二位的。《滕王阁序》是唐朝文章,唐代文章重写意,不注重哲理思考。

但是一篇文章好不好,究竟是看他思想内涵,看他是否“载道”,还是看他的修辞、语言呢?这个属于文学审美的问题了。一提到审美,就很容易产生分歧。意见不能统一,就造成正反双方的争辩。

一开始,他们还能争一争,“落霞”和“孤鹜”究竟是不是在写“野鸭子”和“虫虫飞”。到了后来,就变得“蛮不讲理”了。直接从争文章优劣,上升到对作者本人进行人身攻击。最后,干脆把韩愈《新修滕王阁序》抬出来,取代了《滕王阁序》。

宋人翻出唐代裴行俭的话,攻击王勃等人的骈文“浅薄外露”,又有人攻击王勃因为杀人事件连累父亲被贬官,是不孝,他这样的“神童”应该被当成“反面典型”来批判。

元朝和明朝的时候,白话文章盛行。大家早就看不惯骈骊的文章,自然对《滕王阁序》没好感。到了清朝,因为文网森严,文人只有钻故纸堆,于是骈文地位又一次抬升,《滕王阁序》就再一次露了头。

结语

其实,历代对《滕王阁序》的质疑主要是文学审美差异造成的。王勃那会儿就流行骈文,宋代流行另一种风格,但是王勃的文章在民间影响力巨大,所以宋人就把他拉出来全方位打倒一下下,于是扯出了很多有趣的八卦。王勃最出名的就是《滕王阁序》,所以就专门写文章打倒这一篇序了。

关于《滕王阁序》好在什么地方,语文课本上说得够多。而关于它不好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是文藻华丽、内容空洞。好比现代的一篇美文,有一些人觉得它有价值,而另一些人觉得啥也不是。

还是杜甫说得对:王杨卢骆是“当时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否定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