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秋圃晨机成绝响孝慈流芳有馀思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1/20
白癜风能治疗好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天启四年(年),徐霞客为贺慈母王孺人八十大寿,以《秋圃晨机图》为中心,广征师友名家题记诗文,表彰母德。所获诗文请人摹勒上石,并之前搜集的自明初以来,诸书画名家、文人学士为徐氏父祖所撰的诗文记序墓铭碑传等,开启了浩浩荡荡的晴山堂汇刻。这项工程延至徐母去世后,明崇祯五年(年)尚在进行。当时,朝野诸公纷纷为《秋圃晨机图》品题,漳州的几位文人雅士也参与其中,留下一段翰墨之缘。

何楷:

愿从季札为歌豳

《晴山堂法帖》收有何楷题《秋圃晨机图》的两首七律。诗末落款“清漳何楷”。

何楷(-),字元子,号黄如。漳州镇海卫(今龙海市隆教乡镇海)人。明天启五年(年)进士。《明史》谓其“博综群书,寒暑勿辍,尤邃于经学”。何楷与黄道周相交甚契。

何楷书

明崇祯元年(年)仲春,徐霞客首次踏上漳州的土地。其间到漳浦拜会了黄道周,“访石斋于墓次”。虽文献未见记载,但此行徐霞客在漳州府城停留,应拜访过何楷。

这两首七律未落纪年款,是否就作于这次会见之时?且先看原诗:

八旬霜鬓白如银,不向浓华老此身。

四壁光馀知恤纬,三冬蓄在岂忧贫?

漫将古意存图画,聊与人间说苦辛。

太史陈诗如可采,愿从季札为歌豳。(其一)

羡君高节似徐穉,到处乞言报母劬。

权借藤垂呈续命,不教机断撤流苏。

饮桮依旧双龙眼,巢阁于今一凤雏。

膝下桑蓬须记取,未应撇却飞灵符。(其二)

第一首首联说徐母王孺人年已八十,两鬓斑白,性恭俭,不慕奢华。颔联说“每晨光达于壁”,王氏率婢女鸣机杼,勤于纺织。多年克勤克俭,饶有积蓄,不必为生计而烦恼。据陈继儒所撰《王孺人传》记载,王氏“织布精好,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辩识之”。因品质优良,徐家布有极好的声誉,远销到华亭、松江(今上海)等地,以此,日渐衰落的徐家因王孺人的经营而再度中兴。“恤纬”,指织事。“三冬”,三年,泛指多年。董其昌《王孺人墓志铭》:“是时家已中落,(徐父)与王孺人拮据修息,竟复旧观。”颈联转入议论,说自古男耕女织,姑且将这样的“古意”绘图保存,流传后世,让人知晓王孺人“白首晨兴课女工”的辛劳。尾联从“诗教”出发,表彰王孺人的“俭勤有德”。“太史陈诗如可采”典出《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季札”,春秋时期吴王寿梦之小儿子,是开发江阴的首位先贤。季札博学多才,德高明礼。受封于延陵,避耕江阴,号称“延陵季子”。此处以“季札”比拟徐霞客。《左传》载季札观乐,“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这两句用今天的白话讲,大意是说:何楷我愿意跟随徐霞客您啊,传颂老太太感人的事迹,弘扬正能量,以裨教化。

第二首开篇就点赞徐霞客:您四处征求诗文来报答母亲养育的劳苦,您有徐穉那样高尚的品德,真让我羡慕。“徐穉”,即徐孺子,东汉江西南昌名士,“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誉。王勃《滕王阁序》里有一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在江阴,徐霞客家族是名门望族,徐氏“先代盖南州高士之后”。颔联语带双关,既述《秋圃晨机图》所绘“豆藤垂垂,机声轧轧”的情景,又暗含对徐母王孺人逢凶化吉、必有后福的祝愿。王氏喜欢种豆。李维桢《秋圃晨机图引》载“性故好蓺植,好纺绩。十亩之间,五亩之宅,环篱种豆,抽条引蔓,布丝成帷”。陈继儒《王孺人传》载“手种篱豆,秋实累累,日课卯孙诸婢于绿阴中,命曰‘碧云龛’,收藤成束,共楣柮煨之,命曰‘长命缕’。好事者竞传以为佳话”。按,明泰昌元年(年),王氏大病初愈。此处“权借藤垂呈续命”意谓王氏福泽深厚,虽经病患,命不当绝,有豆藤助长以延寿。命在,人在,自然“不教机断撤流苏”。“流苏”,又称穗子,为一种下垂的,以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颈联上句说王氏俭以养德。“桮”,同杯。陈继儒《王孺人传》载“(王氏)尝语子孙云:‘吾出嫁时,太翁临子舍,吾投龙眼于茗椀中,翁不怿曰:田畯家何用此为?余愧谢,谨裹而藏之,今两核俱在,可念也’。”张大复《秋圃晨机图记》载“(徐霞客)盖日者闻之母氏云:当母之始卺于家尊也,涤茗椀进之太翁。太翁掷二果弗御,母受核而藏之至于今,故母年八十而神明不衰。其德俭也”。门风德炬,子孝孙贤,于是引出下句“巢阁于今一凤雏”。“凤雏”,小凤凰,喻少年才俊。此处可指徐霞客(徐是父母的“老来子”。徐氏三兄弟分家时,王氏未选择与长子一起生活,而是和徐霞客留居在老屋),也可指其孙卯君(陈继儒《王孺人传》载“仲妇许氏亡,遗孤卯孙。孺人哺而教之”)。尾联是作者对徐霞客的肺腑之言兼带劝诫:“霞客,你当铭记母亲的教诲,男儿志在四方,但也得警惕啊,毕竟老母年高,出游别逗留太久,速去速回啊!”“桑蓬”即桑弧蓬矢,典出《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意为男儿当有远大志向。徐霞客游玩山水,邻里乡人虽有非议,母亲却理解维护:“勉之曰: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遂为制远游冠,以壮行色。”“飞灵符”,葛洪《神仙传》载,仙人帛和的弟子孙真,因舅丧,路远,急不得归。帛和便给他一函符。孙真一持符,行二十里,便出现了车马,并备有酒食。孙因此能够速回吊丧。后来,当他弟弟拆看函符时,原来却是一张画有牛车及驾使者的画。一函符后泛指道术。单本《蕉帕记·相逢》:“喜麻姑此日飞符,使乐昌今朝完镜。”“未应撇却飞灵符”,明意是说不应丢弃游山时仙人给予的道符,一旦需要可派上用场。这是婉转的劝诫。

据记载,徐母王孺人享年81岁,即在过完八十寿辰的翌年(年)就辞世了。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语境,这两首七律显然应作于徐母生前。若作于年,徐霞客守母孝三年之后,何楷大可不必对徐霞客作委婉的劝诫。故合理的写作时间推测应是年,即何楷应徐霞客之邀而作。这一年,何楷30岁,尚未中进士,小徐霞客7岁。诗中用了“愿从”“羡君”等谦辞。

林釬:

“情景再现”延陵贤母

那么,徐霞客第一次游历漳州,从行箧取出那幅《秋圃晨机图》同友人共赏,又获得谁的题诗呢?其中之一是林釬。

林釬(-),字实甫,号鹤台,龙溪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熹宗即位后,林釬任国子监国子司业,后升为国子祭酒。其时,熹宗宠信宦官,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当政专权,陷害忠良。阉党欲在太学边为魏忠贤立生祠。林釬极力反对,抛下乌纱帽愤而返乡,在永丰溪畔择地建楼隐居。天启七年(年)八月,熹宗驾崩,思宗即位,魏党倒台,曾受魏忠贤迫害的人平冤昭雪。崇祯元年(年),思宗恢复林釬原职,继而升为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这一年,林釬60岁。

41岁的徐霞客经族叔徐日升等人的指点,在南靖找到了林釬。林釬自归里隐逸,生活过得安逸而低调。细细品鉴一番《秋圃晨机图》,听徐霞客讲述母亲的故事,林釬援笔挥就一首古风,落款“戊辰初夏九皋居士林釬书”。

林釬书

这首古风也收入《晴山堂法帖》,全诗如下:

延陵有贤母,殷殷懃作苦。夙有林下风,繁华罕所务。秋飘豆叶飞,秋白豆花吐。秋实豆累累,采撷自成趣。凌晨效纺织,日昃不遑度。轧轧发轻声,寂寂呜幽素。手持蟠花枝,归来为母具。长跪着斓斑,起作回风舞。胜气繁华堂,彩幄悬春缕。阶头硗硗生兰玉,秋眉亦应换新绿。

“延陵”,古邑名,这里指徐霞客的家乡江阴。“夙有林下风,繁华罕所务”,言徐母“俭勤有卓识”。“日昃”,太阳偏西,午后。“日昃不遑度”照应“殷殷懃作苦”。“手持蟠花枝,归来为母具”言徐霞客游罢归家与徐母互动。“斓斑”,斑痕狼藉貌。“回风舞”,曹植《洛神赋》“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指徐霞客向母亲讲述旅行见闻,情不自禁地比划起来。“阶头硗硗生兰玉”,意即“芝兰绕阶”,喻家教和谐美好。“秋眉亦应换新绿”,形容老太太笑逐颜开。

这首古风因作于徐母去世之后,不属祝寿诗,乃依《秋圃晨机图》所绘内容,并据徐霞客的讲述涉笔成篇。除开头四句稍带议论外,全诗几乎就是“情景再现”,像电影镜头一幕一幕剪映。句子节奏轻快,如“秋飘豆叶飞,秋白豆花吐。秋实豆累累,采撷自成趣”,饶有乐府风味。

张燮李宓:

诗书合璧相得益彰

徐霞客行屐南靖,拜会林釬求得墨宝后,经过漳州府又拜会了张燮。这从《晴山堂法帖》收的一首张燮的七律可以证实。诗前小引曰:“徐霞客为其太君作秋圃晨机图,诸名下属缀备矣。入漳征言,因而追志之。”一个“入”字说明徐霞客经过漳州。一个“追志之”说明诗不是作于徐母八十寿辰的年。诗末落双款“龙溪张燮”“丹霞李宓书”,可知张燮作诗、李宓书写,不同于林釬的“自撰自书”。虽然未下纪年款,但不妨推断一下。

张燮诗、李宓书

张燮(-),字绍和,号汰沃、石庐主人、海滨逸史等,福建龙溪人。万历二十二年(年)乡试中举,此后屡困科场,恬然自处,居家著述,以举人终身。刊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黄宗羲称其为“万历间作手”。

张燮《群玉楼集》卷之二十一收有徐霞客诗《过霞城访绍和张先生归途赋谢三章》。其中,第三首诗末句“罗浮留待野云还”,参照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徐霞客)自江上走闽,访石斋于墓次;又为赍手柬抵粤,登罗浮,携山中梅树归”,可知徐霞客访张燮是在第一次游历漳州的时候,即年的仲春初夏。而张燮所题《秋圃晨机图》末尾说“手泽只今留箧在,白鸠巢畔绿阴移”,交代写作的时令为初夏,与徐霞客初游漳州的日程吻合。综上推导,张燮的题诗作于年应无疑。录诗如下:

幽芳不管外人知,世业遥遥遡阃仪。

织素到来丝胜锦,当歌幸未豆成箕。

千山石髓归遗母,半壁岚光贮属儿。

手泽只今留箧在,白鸠巢畔绿阴移。

“幽芳”句说江阴徐家子孙继承“南州高士之风”,隐而不仕,不恋功名利禄。“世业”句说徐家耕读为业,传承至今,追溯根源是有孟母那样的懿范。“遡”,同溯。“阃仪”,妇女的容止。“织素”句言徐母织布精好。“当歌”句言徐母种豆得豆,辛勤付出自有回报。“箕”,同萁。这句典出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意为种下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当歌幸未豆成箕”即“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反义。以种豆得豆嘉奖徐母教子有方。“千山”“半壁”两句说徐霞客敬母爱子,归来向其讲述旅行见闻、手绘风景图供其欣赏。“手泽”“白鸠”两句言《秋圃晨机图》手迹尚存,放在行箧徐霞客带来了,可惜的是徐母已逝,令人怅惘。“白鸠”,鸟名,通体白色,古代以为瑞兽。“白鸠巢”喻积善之家,代指徐家。“绿阴移”,典出杜牧《叹花》“绿叶成阴子满枝”,红芳褪尽,绿叶成阴,春天过去了,代指徐母去世。同时交代诗写作的时令为初夏。

张燮的这首七律恬淡清丽,用典妥帖,不着痕迹,洵为佳作。

李宓,字羲民,龙溪人。生卒年不详。据文献资料考察,李宓与董其昌、张燮、黄道周、徐霞客为同时代人,生活于明万历前后数十年间。从法帖可以看出,李宓当时挥毫誊写张燮的这首七律,行书妍美洒脱,颇多赵松雪风致。

来源:闽南日报黄舒哲文吴明晖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