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为冠。
王勃的诗,对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公认的唐诗极品。“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千古绝唱。诗圣杜甫赞誉王勃的诗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年),27岁的王勃去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参加都督阎公举行的一次宴会,他即兴作赋,写成著名的《滕王阁序》,而这首诗就附在序文的后面。
诗的前两句,气势恢宏,一下子把读者引入胜境。“滕王高阁临江渚”写出滕王阁的气魄,一个“高”字代表登临滕王阁的感受,诗人善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即诗歌中用到的铺垫方法;首先用精练的语句把感受抛出来,但又不能说透,否则就没有余味,王勃先形容滕王阁“高”,为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尾句的“槛外长江空自流”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为什么滕王阁非要用“高”字?接下来的诗句,“佩玉鸣鸾罢歌舞”的韵味急转,由高亢转入低沉,再一次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滕王阁面临长江,辉煌气派,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是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当年建造这座宏大壮观高阁的滕王已经死了,歌舞盛宴也已经消停,那种怅思难尽,兴衰无常的心情,被勾勒出来,给人意味深长的感觉。
三、四句紧接第二句作进一步发挥,阁楼无人住了,阁楼内的画栋珠帘,显得冷落凋零,那么,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做陪伴,滕王阁是居高,珠帘卷入西山的雨,是临近的语境,远近相宜,情景交融,寄深远于感慨之中。
五、六句写阁外,意境更加开阔,日悠悠的闲云潭,与匆匆而过的物换星移做对比,再通过天光云影的衬托,把易逝的年华和无情的岁月逼真地显现出来,使得诗歌极富现实意义。
诗的最后两句,阁中弟子今何在?帝子:本来指帝王之子,在本诗中指滕王。滕王的短暂人生对应“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悠长历史,这其中充满着无奈,但没有悲痛,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一个空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借登高望远,去国怀乡,表达苍凉的情绪,寄寓对人生易老,功业难就的深切感慨。
最后说说这首诗的笔法,一般而言,对偶句多放在诗的中间,起到铺排的作用,但本诗的结尾用对偶句作结,很有特色,显示出诗作者的才智,读者只觉其流动感,而不觉其对偶,这种“侧势”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也时常用到这种方法。
文中叙述是本人阅读经典古诗的体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评论。
(本文百家号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联系即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