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图片 >> 正文 >> 正文

学霸都在背48组文言文高频实词,搞定古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1/7

三十一、跟京城有关

禁、阙、畿、京、京畿

1.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长居禁中。

注意: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2.阙:朝廷;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

如《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於中阙。

3.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如《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邦畿以国都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维:语气词。止:居住。)

4.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十二、跟皇帝有关

上、帝、朕、孤、寡人、践祚、登基、用事、御、诏、诰、(驾)幸、膳、奏、表、疏

1.祚:帝位。践祚:即位,登基。

如庾亮《让中书令表》:陛下践祚。

2.用事:执政,当权。

如《战国·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3.朕、孤、寡人:古代帝王自称。

4.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如:御驾(皇帝驾临);御膳(皇帝的饮食);御酒(专供皇帝、宫廷饮用的酒)

5.奏:臣子上呈帝王的文书。

如《汉书·赵充国传》: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

6.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7.疏:给皇帝的奏章。

如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荣宠甚盛,乃七疏自勉归。

8.(驾)幸:特指皇帝到某处。

三十三、表时间的词语

1.岁:年。

如《苏武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2.期年:满一年。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积年:好几年,多年。

如《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曩:以往,从前。

如《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5.向:从前,往昔。

如《报任安书》:向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仆谦辞:我。厕:置身于。)

6.旦日:明天。

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明日、翌日:第二天。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

如《明史·宋濂传》: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8.即日:当天。

如《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9.是日:这一天。

如《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

10.是月:这一月。

11.旦:早晨。

如《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12.宵:晚上。

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13.久之:很久。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4.后:过了。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15.既而:不久,一会儿。

如林嗣环《口技》:既而儿醒。

16.须臾、俄、俄而、有顷、顷之、少间、顷刻、少顷:一会儿。

如李朝威《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如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如李朝威《柳毅传》:有顷,(洞庭)君复出。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

如蒲松龄《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如蒲松龄《狼》:頃刻两毙。

如林嗣环《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17.寻:不久。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

18.他日:以后。

如李朝威《柳毅传》: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

19.将:方,刚才。

如李朝威《柳毅传》: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20.良久:很久。

如《荆轲刺秦王》:秦王目眩良久。

21.尝:曾经。

如《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22.既:已经。

如《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23.素、雅:一向,平素,向来。

如《鸿门宴》: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24.适:刚才。

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25.卒:通“猝”,突然。

如《荆轲刺秦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6.已而:过了些时候。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已而相如出。

27.且:将近。

如《愚公移山》:年且九十。

28.辄:立即,就。

如《醉翁亭记》:饮少辄醉。

29.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如《赤壁赋》:七月既望。

30.当是时:在这时。

31.先是:这以前。

32.昔:过去。

33.比、迨、逮、及、洎:等到。

34.居无何:过了不久。

35.当、方、会、适、属:适逢,正赶上。

如《滕王阁序》:“序属三秋”。

三十四、表刑罚

髡、黥、劓、笞刑、杖刑、刖、刑、膑刑、官刑、大辟、炮烙、汤镬、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极刑

1.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

2.黥: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

3.劓: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4.笞刑: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

5.杖刑: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

6.刖刑:一种砍掉脚的刑罚。

7.膑刑: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8.宫刑: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

9.大辟: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10.炮烙: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

11.汤镬:把人投入滚烫水中煮死。

12.车裂: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

13.凌迟:将罪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地死去的一种刑罚。

14.腰斩:将罪人从腰部斩断。

15.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

16.枭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处示众。

17.菹醢:把犯人剁成肉泥。

18.极刑:分割肢体、零割全身的酷刑。

三十五、与科考有关

贡举: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指科举考试。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登第:登科,科举考中进士。

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中第:科举考试及格。

落第、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

状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会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解元:乡试第一称解元。

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三十六、表穿戴

纨绔、布衣、履、屦、绶、冠、冕、巾、弁、弱冠、免冠、跣

纨绔:古代贵族子弟穿的细绢裤,常用来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布衣:麻布衣服;平民,老百姓。

履:鞋。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绶:丝带,常用来拴玉或印。

冠:①是帽子的总称;古代的一种礼仪。②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

冕: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巾:扎在头上的织物。

弁:①古代用皮革做成的一种帽子;②男子成年加冠称弁。

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免冠:脱帽,常表示谢罪。

跣:赤脚。

三十七、表少数民族

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三十八、表布匹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

三十九、表桌床的:

案、几、床(供坐卧的器具)、榻(床;几案)

四十、与马匹有关

马、驹、厩(马厩)、策、羁(马笼头)、縻(缰绳,捆,拴)、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驭、御、驾、辕、辙、秣(喂马的饲料;喂养马匹)

四十一、与水利有关

堤、决(疏通水道)、溃(水冲破堤坝)、溢(水漫出来)、涨、灌溉、涝(雨水过多,淹了庄稼)、旱、堰(挡水的低坝)、芜秽(荒废,杂草丛生)

四十二、与学校有关

庠、序、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傅(辅导太子)。庠序泛指学校

四十三、表年龄

襁褓(婴儿的被子)、孩提(刚会笑而处于提抱之中)、黄口(幼儿)、黄发(老年人)、垂髫(儿童或童年)、弱冠(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立(三十岁)、不惑等

四十四、表祭祀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太牢(牛羊猪三样齐全)、少牢(只有羊猪)

四十五、表古代赋税

赋、敛、课、调(征调)、庸(唐代代替劳役的一种赋税法)、催科(催办缴纳赋税)

四十六、表军事行动

讲武(训练军队)、将(率领)、部(率领)、总统(总领)、禽(捕捉,捉住;战胜,制服)

四十七、表丧事

丁忧、忧、丁母忧、吊(慰问:悼念死者)、唁、缞绖(用麻布做的丧服)、殓(给死人穿衣,装入棺内)、椁(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不豫(有病)、瘳(病愈)、渐(病情加重)、大渐(病重)

四十八、其他常见字词

1.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如《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逸:马脱缰奔跑。

如《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

3.工:工匠;乐工,乐人;善于,擅长。

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如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4.孤:幼年死去父亲。

如蔡元培《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5.阪:山坡。

如《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于阪。

6.课: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赋税;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如《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成器:指已制成的兵器。)

如《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如魏征《隋书》:免其课役。

如《宋书·徐豁传》:年满十六,便课米六十斛。

7.故事:按旧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如《宋史·李若水传》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8.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如《三国志·毛玠传》:(毛玠)少为县令,以清公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