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东夷文化研究会、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上古史重建研讨会”,于年8月20一27日在山东烟台召开,来自北京、山东、湖南、浙江和贵州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会议安排得既轻松又紧凑,上午进行理论研讨,下午考察海岱文化。研讨部分已由相关同志报道,笔者仅对海岱文化考察散记如下: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山东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山东及其周边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被称之为海岱文化,而居于以山东泰山为中心的古代人类被称之为泰族。海岱文明及泰族曾经领先于其他文明或族群。诚如蒙文通在《古史甄微》中说:“泰族者中国文明之泉源,炎、黄二族继起而增华之。”虽然我们考察的仅是后海岱文明,但仍倍感山东历史文化之厚重和深沉,总之,感觉到收获满满的。甲骨文之父一王懿荣21日下午,我们第一站参观考察"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何许人?甲骨文之父也。当然不是说他创制甲骨文,而是说他第一个发现和抢救了甲骨文。王懿荣的塑像据相关资料介绍,王懿荣(-年)字正儒,山东省福山县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之第一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国子监祭酒,义和团攻掠京津,授任京师团练大臣。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皇帝外逃,王懿荣遂偕夫人与儿媳投井殉节。王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撰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王懿荣诞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清顺治4年至光绪6年,族中列翰林6人,进士27人,举人58人,贡生58人,被称为名门望族。可谓是,科第绵绵,天眷其后,世泽蝉联。王族家族进士题名录年,王懿荣患痢疾,家仆给他抓了一付药来,他发现了一付叫“龙骨”的药材,上面有人为的刻画符号,他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这可是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字。这一发现让他欣喜若狂,立刻花重金大量收购带字的龙骨。至光绪二十六年春,王懿荣共收集了片甲骨。甲骨文之父一王懿荣有学者统计,目前已经出土甲骨多片,其中大陆收藏多片,台湾省收藏有多片,香港藏有89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个左右。从字的数量和结构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王懿荣发现和抢救了甲骨文,但他还没来得及研究,就殉国了。后来研究甲骨文颇有成就的专家就有刘鄂、罗振玉、于省悟、孙诒让、王国维、唐兰、郭沫若、李学勤等。甲骨研究的专家学者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栖霞牟氏庄园22日下午,我们考察坐落于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该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是北方首富牟墨林家族多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牟氏庄园示意图据栖霞牟氏后人牟日宝在《牟氏庄园故事》中介绍,明朝初年,洪武开基。为了治理朱氏天下,朱元璋下诏,广招天下名士,量才而用。湖北省公安县牟敬祖,岁贡出生,应朝廷之诏,于洪武三年前往山东登州府栖霞县出任主簿,三年期满,入籍西霞。由牟敬祖繁衍了栖霞牟氏家族。栖霞牟氏从二至七世为平民,到八世兄弟八人,饱受困苦,穷则思变,发奋读书。八兄弟入仕者六人,从此家族开始中兴。牟氏家族从明末到清末的三百年间,共出进士10名,举人18名,贡生76名,县级(含从九品)以上官吏人,最高官员为从一品。牟氏家规家训栖霞牟氏家族世代经营土地,一代又一代地扩充,至土改时已经拥有土地6万多亩,成为胶东赫赫有名的大地主。栖霞牟氏庄园最兴旺时拥有房产两千多间,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领主庄园之一。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牟氏庄园是重重相叠的四合院,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内立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庄园建筑鳞次栉比,十分富有特色。比如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用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河卵石垒砌而成。又比如“制钱莲花图”、“莲生贵子”等图案,精美绝伦,叹为观止。尤其是“穿堂门儿一线开”、“烧坑火洞在室外”、“烟囱立在墙外边”,被誉为牟氏庄园的“三大怪”建筑,更是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总之,参观考察栖霞牟氏庄园,可以饱尝明清经典建筑的风貌。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不打磨的石条粗犷凝重,一切都尽显雍荣与华贵。人间仙境一蓬莱阁23日下午,我们参观考察人间仙景一蓬莱阁。它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等,统称为蓬莱阁。蓬莱阁创建于年的宋朝。它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众所周知,秦始皇访仙求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自古以来即有“仙境”之称。笔者和爱人在蓬莱阁关于八仙过海的故事,相关资料介绍说:传说八仙到蓬莱阁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神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芭蕉扇往海上一扔,袒胸露腹仰面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莲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立在莲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彩和也纷纷将自己的宝物抛入水中,都各借宝物大显神通,遨游东海。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了冲突,引起了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篮彩合擒入龙宫。众仙大怒,各鹿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了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众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和西海的龙王,合力翻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抛起狂风巨浪。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发挥了威力,只见他怀抱玉板在前开路,狂风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其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南海观音突然出现,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了蓝采和,双方罢战。八仙拜别了南海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皇家养马岛24日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考察皇家养马岛。据说公元前年秋,秦始皇东巡,经芝罘沿海东进。一天正午,人马来到莒岛对面,只觉人困马乏。突然,一阵风送来阵阵馨香、嘶嘶马鸣。众人放眼望去,只见岛上峰峦迭翠,草木葱茏,一群骏马在岛上嬉戏。秦始皇情不自禁赞道:“好一个养马宝岛!”遂封此地为“皇家养马岛”。并下旨各地派人派马派员,进岛驯马,专供御用。后来,百姓不满秦始皇的统治,故去掉了“皇家”二字,直呼为养马岛了。从养马岛上俯瞰海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这片仙山琼岛的清灵与俊秀:岛前海面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群礁嶙峋,惊涛拍岸;东端碧水金沙,是优良浴场;西端水深浪小,成天然良港。透过观澜亭明丽的窗口,向四周眺望,只见海天一色,浑然天成,苍茫的水面上渔帆点点,千舟竞发,犹如进入世外桃源。笔者在养马岛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参观考察完养马岛,我们又驱车来到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该馆景观设计面积为7.9万平方米,共设十二个展厅或馆,即:总揽烟台万象的主题序厅,揭开地球奥秘的地球厅,探索生命之源的化石厅,寻秘黄金之都的黄金厅,纵观基础资源的矿产厅,徜徉生物世界的生物厅,鉴识木艺千秋的根雕艺术馆,领略造化天成的观赏石馆,缅怀甲骨之魂的——王懿荣馆,品味货币万象的钱币馆,透视内画神技的内画馆,悟道三象大观的石齐美术馆,诠释经典四大名著的根雕馆,隽就书画的文房四宝馆。该地质馆以展陈烟台和山东的地质实物为主,同时也筛选性的展陈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实物。比如在探索生命之源的化石厅,我们就看到了来自贵州关岭的古生物化石。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似的一掠而过。如果要探究地球、地质之奥谜,潜心研究与考察,非要一天或两天不可的。“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此次研讨会的地点就在东海岸边的百纳瑞汀天越湾酒店,早晚都可以在海边散步,望着不断冲向海岸边的浪花,我想起了苗族古歌和史诗。《苗族古歌》唱到:“从前五支奶,居住在东方。从前六支祖,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苗族史诗》唱到:“在那生疏的年代,祖先住在何处?祖先住在欧整郎,波光激滟与天连。”笔者在下榻的天越湾酒店对面的海岸边苗族《迁徙史歌》反复唱到:“从前老家乡,就在海边边。”苗族最古老的祭祖歌《吃牯脏歌》反复七次唱到东方老家乡:"水牛乘着河浪走,水牛到海边日出处,富裕海边老家乡。”现在苗族包括迁徙到海外的苗族,老人过世后,都要请巫师操度其亡灵回到中国东部家乡与祖先团聚。苗族不是南方之土著,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苗族最早的祖源故土就在黄海、渤海边。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考证说:“古时黎族(指九黎部族及其先人)散处江湖间,先于吾族,不知几何年。其后吾族顺黄河流域而至,如此又不知几何年。至黄帝之时,生齿日繁,民族竞争之祸,乃不能不起,遂有炎帝、黄帝、蚩尤之战事。”[1]蒙文通先生在《古史甄微》中认为,中国古民族显有三系之分,泰族祖居东方滨海地区,黄族出于西北,炎族则在南方。三族以风姓的泰族为最古。遂古之王者,多在东方沿海一带。风姓之族先于炎、黄二族而居于中国。中国文化即为三族所共建,而有先后主次之别,早期开化的大体过程是起于渤海,盛于岱宗,光大于三河。[2]蒙文通与他的《古史甄微》蒙文通在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古地甄微》中说得更明白:“因疑苗族为中国文化之创始者……于是我东方璀璨之文化,滋与于斯,而展于三河。正所谓因天时地利,而文化之兴,固自非偶然之故也。”他还说:“古之建帝都、封大国,皆自东而渐西,即汉族以外之民族。”[3]蒙文通说的“汉族以外之民族”,即指苗族。对于学界为什么称“东方人”为泰族,称伏羲太昊为泰皇、泰帝?为什么历代易王要封泰山?王大友在《三皇五帝时代》中考证说:“伏羲氏以豫西山地和汝水、涡水、白龟山、鲁山、舞阳贾湖和泰山为中心居邑。泰山于中国,并不是特别高的峻岭,为什么历代易姓而王,非要封告泰山呢?泰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于中国的文明教化,起始于泰岱三区一带的羲皇,以泰山一带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盖中国原始民族起于东方,东方尤其泰、岱一带为其故土,木土水源,血统所出,泰山巍然,故凡得天下者,易姓而后,必告泰宗,示不忘本,犹其祭告宗庙之义。羲皇缘泰山而起,为泰地之皇,故又称泰皇。以泰山为祖国,泰地之君为泰皇。易姓封王,封吿泰山,旨在取得合法王天下的正统权:王者承认自己为羲皇的继承者,黎民或异族血统方始承认其政权。”[4]王大友先生的考证,是大体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明言:“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司马迁明确告诉后人,他只写“上起黄帝,至于麟止”的历史,之前还有伏羲作《易》八卦。司马迁还在《史记·六国表》中感叹说:“东方物之所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我们认为此记载是符合中国早期历史实际的。作者:石朝江,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GO
[1]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第13页,岳麓书社,年版。
[2]蒙文通:《古史甄微》
[3]蒙文通:《古地甄微》第1–3页,巴蜀书社,年版。
[4]王大友:《三皇五帝时代》(上)第-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年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