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20真题卷“文言文阅读篇目”汇总
二、分析
纵观15年至20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卷中曾经出现过的文言文阅读篇目,我们不难发现,《赤壁赋》考了2次,《兰亭集序》考了2次,其它篇目都未有过重复。可见,21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篇目大概率不会与15至20年的篇目重复。另外,根据21年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所标注的,《荆轲刺秦王》《激褒禅山记》《劝学》《过秦论》不作为21年7月学业水平考试的篇目,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出21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阅读的篇目大概率为以下篇目: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必修四:《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陈情表》《滕王阁序》
三、押题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8、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9、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有争议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四)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烛之武)许之(省略主语)
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
E.(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一词多义
“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夫”①夫晋,何厌之有(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名词,指成年男子)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句式:)。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文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肆其西封 肆:肆意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D.若不阙秦阙:缺少
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C.以其无礼于晋D.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
A越国以鄙远B.既东封郑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亡郑而有益于君D敢以烦执事
6.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王问:“何以知之?”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会考仿真练)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9-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然)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延伸)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夫晋,何厌之有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许君焦、瑕D.烛之武退秦师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开篇就营选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B.烛之武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他的深明大义。不过其先“辞”后“许”,暴露了显摆自己的弱点。
C.文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
D.全文的说辞只有短短的一百多个字,却详略得当,说理透彻,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动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2.下列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就烦劳您了。B.您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了。C.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D.您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B项,“说”通“悦”;C项,“共”通“供”;D项,“知”通“智”。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肆其西封 肆:肆意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D.若不阙秦阙:缺少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句子带入原文中翻译,A项,应解释为“延伸、扩张”;B项,应解释为“增加”;D项,应解释为“侵损、削减”。
3.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君知其难也B.吾其还也C以其无礼于晋D.失其所与,不知
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知识。虚词“其”在文言中多作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也作连词,句中语气词和形容词词头。A、C、D三项中的“其”都作代词用,B句中的“其”作语气词用,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
A.越国以鄙远B.既东封郑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是文言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如A句中的“鄙”就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边疆”;B句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却作了状语,意为“在东边”,“封”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成为边疆”;D句中的“敝”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损害”。C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故选C。
5.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亡郑而有益于君D.敢以烦执事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A.“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物品等。B.“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D.“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C.“有益”古今同义,意思为有好处,故应选C。
6.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B.王问:“何以知之?”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D项,定语后置句;例句与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了。”
8.B9.D10.C11.B12.C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