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图片 >> 正文 >> 正文

王勃的成名作滕王阁序,李治看到后,却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4/11
北京医院青春痘治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368658288694&wfr=spider&for=pc

李治的两个儿子斗鸡,王勃写文章助兴,触怒李治被逐出长安。几年后,李治读到《滕王阁序》大赞:真乃罕世奇才。他问:朕后悔了,王勃在哪里,朕要重用。太监吞吞吐吐,就是不肯回答。

唐高宗上元二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恰巧滕王阁重修竣工,都督阎伯舆重阳节要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这是一场盛会,既然赶上了,自然要参加。只是此时正是王勃人生中最落魄之时,他前去拜见阎都督,心里也不能确定能否参加这次宴会。

此前因为发表斗鸡檄文被皇帝厌恶逐出长安,后又因杀害官奴被贬,现在的王勃空有才子之名,其实啥也不是。

就算是过气明星,那也是明星,王勃的到来阎都督还是很高兴的,这场宴会本就是文人之间的聚会,不管怎么说,王勃毕竟是从京城来的大才子。

这次宴会其实是阎都督特意为他的女婿举办的,阎都督早就让女婿准备好了一篇序文,打算在宴会上让女婿即兴书写,在江西文坛扬扬名。

酒过三巡,阎都督命人拿出笔墨,假意询问在座嘉宾谁要为此次盛会做序,大家心里都明白,阎都督就是客气客气,自然没有人上前凑热闹。

王勃是个愣头青,他连皇帝都得罪过,何况一个阎都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王勃大喊一声:“我来。”

众人纷纷傻眼,阎都督只是随口问问,不料真有人不懂事,驳了他的面子。阎都督气得脸像猪肝似的,又不好发作,只能怪自己多嘴。

阎都督拂袖而去,独自坐在帐后生闷气。然后派人去盯着王勃,看看他写了什么东西,他想知道这个传说中的天才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传奇。

听说王勃开头写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轻蔑一笑:“这水平一般般嘛。”

属下又来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顿时不说话了,第二句档次就上去了,这个王勃还是有点东西的。

属下一句一句地报,阎都督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手心全是汗。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不由叹道:“天才啊,此子当永垂不朽。”

阎都督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走了出去,他对王勃的成见和不满早已烟消云散,这是见证历史的时刻,此文必将力透千古,传颂万世,所有文章在它面前都将黯然失色。

王勃几乎从未停顿,一篇七百余字的骈文一蹴而就。在骈文的结尾,王勃还完成了一首七言诗。落笔写下最后一个字,王勃将序文呈上阎都督,起身告辞。

阎都督早已佩服地五体投地,他将全文浏览一遍,正当他要不吝赞美之词时,突然发现最后一句诗少了一个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一篇好文少了一个字真是折磨人,阎都督心里跟猫爪挠似的,围观的文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认为应该填“水”,有的人认为应该填“独”。

对于这些人的意见,阎都督统统不是很满意,这个字还是由作者本人补全最好不过,于是派人快马加鞭前去追赶王勃,请他将空缺的字补上。

待来人追上王勃,王勃让仆从告知对方:“我家公子说了,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阎都督得知后十分不满,这分明就是敲诈。只是这个空缺的字于他而言就像嘴边无法吃到的肉,让人欲罢不能。

为了这个字,阎都督命人准备好千两纹银,带着众人前往王勃的住处讨教。王勃故作惊讶接过银两,说道:“怎敢劳烦大人亲自询问,晚生岂敢空字。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众人恍然大悟,一致称妙。阎都督叹道:“一字千金,值了。”

此后,《滕王阁序》开启了刷屏模式,文人纷纷转载,爆红于大唐文坛,长安城内无不在传阅这篇奇文。

一年后,滕王阁序终于传到了唐高宗李治手里,他读到欲罢不能,读到拍案叫绝。想到曾经因为一篇斗鸡檄文将王勃逐出长安,李治后悔不已,此番读到这样一篇千古奇文,对王勃的好感直线上升。

他问身边的太监:“以前驱逐王勃,是朕的错。王勃现在在哪里?赶紧把他找来,朕要重用他。”

太监支支吾吾,就是不肯作答。在李治追问下,太监才道:“陛下,王勃不久前已坠海而亡。”

李治不再说话,独自感伤,许久后他才叹道:“可惜啊,可惜啊,可惜。”

年,王勃在探望父亲的归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浪,不幸坠海身亡,年仅26岁。

王勃自幼聪慧,号称神童。6岁能作诗,9岁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错误。

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命官。仅仅几个月后便因一篇《檄英王鸡》触怒唐高宗,被其怒骂“歪才”,遭到驱逐。

21岁藏匿罪犯官奴曹达,因害怕走漏风声遭连累,索性杀害曹达,二次遭贬。

25岁凭《滕王阁序》达到人生巅峰,成为人人传颂的文坛巨匠,却在26岁迅速陨落。

一篇《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气运,他坎坷一生,在即将受到重用之时却意外身亡。

王勃文采斐然,享誉文坛。在官场却十分稚嫩,毫无心计、不能揣摩人心。如果他还活着,被唐高宗召回长安重用,不知还会惹下怎样的祸患。

天妒英才,或许才是王勃最好的归宿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