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图片 >> 正文 >> 正文

王勃安魂处中国东盟报道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5/2

年,越南义安省一位学者带着厚厚一沓材料找到我们,说位于该省宜禄县宜春乡蓝江入海口附近的王勃墓在战争中遭美国飞机炸毁,成了平地,王勃祠在轰炸后只剩残垣断壁。他说该祠供奉的是王勃与他父亲,他们给当地带去了一种文艺的气质,读书学习的氛围,使义安成为名人辈出的地方。越南战后经济比较困难,王勃祠的修复工作一直未见提上议事日程,他本人默默收集着与该祠相关的资料,期待有朝一日为王勃祠的重建提供依据。年中越关系正常化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当着我们的面,深情地背诵起越南语的《滕王阁序》,他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蓝江口一带的真实写照,相传过去经常有人听到王勃的冤魂吟唱这两句诗。他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多少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去义安,去蓝江口,看看那里的落霞与孤鹜,看看王氏父子安魂之处。

△蓝江口会门大桥

时光荏苒,26年后的秋天,去看望王氏父子的机会终于来了。庚子年农历八月初十是世界文化名人阮攸逝世周年纪念日,我获邀到河静省宜春县仙田社阮攸故里参加纪念活动。与阮攸故里隔江相望的就是义安首府荣市郊区的宜禄县宜春乡,是那位学者所说的王氏父子埋骨的地方,王勃祠之所在。

出发赴河静之前,我努力寻找有关于王勃祠的资料。最先找到的是范重正(PhmTrngChánh)博士介绍王勃的文章,称义安王勃祠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次维修是年,到年还是完整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发起“拆庙取料建学校”活动时,拆除了正殿,余下部分在年冬天美国的轰炸中被毁殆尽。后来看到义安省宜禄县政府网站,上面记录了年重建王勃祠的简要情况。王勃祠,实际名称是复伟祠(phúcv),位于宜禄县宜春乡春禄村。年重建完成之后,即被认定为义安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定书上越南语祠名写作phúcv,v对应汉字位,应是地方发音之误,本文以政府文件为准,称复伟)。

阮攸纪念活动一结束,我就驱车沿着蓝江边的公路前往复伟祠。第一次去,谷歌电子地图上既找不到复伟祠,也找不到春禄村,直接把我导到了宜春乡政府。乡政府的守门人很热情地告诉我,复伟祠离乡政府就几百米,毗邻正伟祠(nChínhV)。出乡政府门过桥右手边有春禄村村门牌楼。谷歌地图上倒是找到了正伟祠,因为那是越南共产党早期革命遗址,著名革命家阮封敕(NguynPhongSc)牺牲的地方。按照谷歌导航的指示,我找到了春禄村村门牌楼,找到了正伟祠,却没有看到复伟祠。根据当地老乡的指引,绕过“王族祠堂”,穿过一条20余米长的小巷,眼前豁然开朗,复伟祠大门就在眼前。大门是传统牌坊形式,石灰石浮雕门柱,自然木色的正门,两边各有一道小门,门楣上书越南语nPhúcV。但见大门紧锁,我只能透过门上的栊条,看到里面葱茏的花树,雕花的石制影壁,巍峨的正殿。正为无法进入而苦恼时,突然发现在门边墙上写着一个电话。我试着拨通了电话,居然找到了看祠人。他很开心地答应马上来给我们开门。

△王勃祠大门

不一会,一位60多岁的独臂先生骑着他的山地自行车过来了。他自称阮文协(NguynVnHip),在抗美战争中失去了一条手臂,复伟祠重建之后,政府安排他做了看祠人。据他说,复伟祠重建前,王氏父子牌位被临时供奉在原来的村亭,村亭就在现在王族祠堂的位置。重建的复伟祠紧靠王族祠堂,占地0平方米。我问为什么电子地图找不到春禄村时,他回答说,因为村子重新划分,不叫春禄村了,现在复伟祠所在的位置是宜春乡6村。

△大殿正门上的历史遗迹认证

步入祠门,眼前是一座石制香炉,炉中长着沙漠玫瑰。香炉两边对称摆着锦石大花瓶,花瓶外侧各种着一棵高大的缅栀花树。香炉和花瓶后是一道青石雕刻的影壁,造型是展开的书卷,上书一个大大的寿字。绕过影壁,眼前是复伟祠正殿。正殿是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殿门上方悬挂着祠名匾额,门楣上挂着义安省历史文化遗迹认定证书镜框。门柱上没有对联。殿内五开间,雕梁画栋,尽管是现代建筑,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感。正中供奉的是越南母道教三位圣母,殿两侧供的也是母道教神灵。三圣母雕像上方的匾额上写着“从圭双灵”四个大字,与以前材料上记载雕像上方悬挂“椿桂双灵”匾,语音相同而字相异,双灵,指王勃及其父王福畤。分明是供奉王氏父子的祠,怎么看不到王勃父子的牌位或者雕像呢?心中正疑惑,文协先生引领我们通过正殿往后走。原来正殿分前后两殿,后殿供的才是王勃及其父的牌位和雕像。一大一小两尊鎏金木雕像。大雕像一身标准的唐代官员装束,右手执书,雕像前的说明牌上用越南语标注着王福基先生(NgàiVngPhúcC)的字样。我们都知道王勃的父亲是王福畤,但在各种越南语的材料中,都写作王福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了错,现有的资料都无法查证。王勃雕像在其父右边,略小。以像的大小来区分家族辈份和社会地位高低是越南祠庙里的一种传统。王勃双手扶膝,正襟危坐,似乎正在聆听父亲的教导。

△王勃及其父王福畤的雕像

史料记载,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等职。唐朝的雍州,就是长安周围京畿要地。唐咸亨二年(公元年)秋冬,王勃出任虢州参军一职,因私匿犯罪的官奴曹达被人告发,王勃惧怕出事,杀死了曹达,被以“擅杀官奴”问罪,连累到其父王福畤。年,王福畤被贬到交州的驩州(今义安)任县令。年,唐高宗即位,大赦天下,王勃因此幸免于死,于是渡海到驩州看望父亲,年(也有写年,具体年份新唐书史籍有不同说法),渡海回长安的途中遇海难而死。按照越南传说,当时潮水把王勃的尸体推回到现在宜春乡蓝江入海口。当地乡亲发现后,把他葬在了离岸不远的地方。王福畤因治县有功,爱民如子,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他去世后,当地人为王氏父子立祠,命名为复伟祠。但具体的立祠时间,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史料提到18世纪末黎朝重修复伟祠,阮攸为该祠书写过对联“座中尽是他乡客,眼底无非失路人”,语出陆游的诗句。复建的复伟祠中已经看不到这副对联,王氏父子金身上方只悬一匾“万古英灵”。现如今正殿内四根立柱上挂着两副对联,主联“日朗星辉笔研文光留胜昔,鸾飞鹤降江山地绣蔚灵声”,另一副对联“庙貌山庸相隐约,天光云影共徘徊”,下联是朱熹的诗句,上联不知所出。

越南语网站上偶见有人提出关于复伟祠的问题,有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到:中越两国间历史恩怨那么多,为什么还要为中国的历史人物立祠?比较典型的答案是阮世纪先生年写的一部改良剧《枚黑帝》中的说法。根据该剧,年轻的枚黑帝,即公元年驩州起义军首领枚叔鸾,欲渡蓝江,因为错过渡船,留宿复伟祠中。夜间王勃显灵,问:“为什么安南人到处起义反唐,却还供奉大唐的诗人?”枚叔鸾回答:“安南人知道什么是值得珍视的,什么是值得热爱的,什么是必须蔑视的。”该剧作者阮世纪先生时任越共中央宣教部副部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剧中枚黑帝的回答,既反映了越南人民对为越南历史文化发展发挥过作用的王氏父子的敬重,又反映了越南官方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维护,也从另一侧面证明,复伟祠早在中国唐代时期就已经建立。

出门之前,我问文协先生,资料里介绍有一个被战火烧黑了的旧王勃像,不知是不是在祠里?他说那个雕像在战争期间由村里的一位叫策(Sách)的先生收藏,在村亭恢复供奉王勃父子之后放在村亭里,但年改建后他家人就又拿走了。现在策先生已经过世,由他的孩子们在保存。还提议我去那边找找看他们家人能否给我看。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去看过,王充闾先生著文记载,该像收藏在阮友宁先生家。为时间所限,我没有再去寻访旧像。临别之际,我送给文协先生一本书和一件出自北京故宫的小纪念品,感谢他的热情接待。他说,王福基与王勃在这里很受人尊敬,可不可以把这件故宫纪念品当作供品给两位伟人供上?他的这句话令我感动莫名。王勃及其父有这样朴实的人民守候,魂可安矣。

作者:彭世团(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参赞)

责编:张艺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