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南三大名楼,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就是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三大名楼历史底蕴深厚,无论说起哪个都能让我们吟诵几句。
可要论这三个名楼中谁最命途多舛,那真是各有各的苦衷啊。
滕王阁:我重建29次,谁比我惨?
黄鹤楼:虽说重建没你多,但我都挪好几个窝了!
岳阳楼:果然是树大招风,矮就矮点吧……
滕王阁惨在屡毁屡建,黄鹤楼惨在找不到家,岳阳楼还算得上是幸运儿。
重建29次的滕王阁滕王阁因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名扬天下,《滕王阁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两者相互成就,但历史上的滕王阁却命途多舛。
滕王阁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年),是李渊之子李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创建的,因李元婴被封“滕王”,故取名“滕王阁”。在此后多年间,滕王阁因大火和战乱几经重建,重建次数竟高达29次之多。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滕王阁是年重建而成的,重新的滕王阁参照了宋代楼阁的风格。
连连搬家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朝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让黄鹤楼声名远扬。
黄鹤楼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最初修建是为军事所用。如今,在黄鹤楼二层镌刻着“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的壁画。
黄鹤楼同滕王阁一样,经历了多次焚毁和战火,甚至故址也没能在史料中留下痕迹。距今最近的一次焚毁发生在清光绪十年(公元年)。在近代重新黄鹤楼选址中,因修建长江大桥的缘故,黄鹤楼移至蛇山之上。年,黄鹤楼正式修建完成,新建的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
黄鹤楼保持原貌的岳阳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畔,所谓“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因范仲淹所著《岳阳楼记》而称著于世。
江南三大名楼中,要说谁最幸运,那一定是岳阳楼了。虽然高度远不及滕王阁和黄鹤楼,但岳阳楼保持了原貌,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外形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岳阳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