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广为流传,而这两句诗文见证了他的人生低谷和顶峰。
古人比今人重情义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古代信息沟通不便,一旦分别,消息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再次相见不知何日,甚至终身不能再相见,由此,送别情绪特别重。
王勃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诗作中有四分之一是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磅礴大气之义,“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表达同甘共苦之义,”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抒发念念不忘之义。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所处时代,唐帝国正处于上升阶段,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王勃六岁能诗,十岁饱览六经,十六岁时,应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未冠而仕,成为史上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王勃文章《乾元殿颂》洋洋数千言,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唐高宗李治读后得知王勃年仅十六岁撰写,惊诧赞叹:“奇才啊!大唐奇才!”自此,王勃声名远播。
王勃才大学博、名高气盛、意气风发,入沛王府李贤侍读,在沛王府任职期间是他人生的顶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在这时候所作,诗作也反映了此时的王勃踌躇满志,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少府之任蜀州》
存:挂念。
译文:在辽阔的国土上,只要是互相了解的知心好友,即便远在天涯海角,仍能心志相通,和邻居一样亲近。
这首送别诗较以往大多数诗作抒怀感伤不同,这首诗别开生面,友情深重而又开朗旷达。第一联没有直接点明离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绘了送别地点“长安”以及杜少府上任地点“蜀州”的地势风貌,为“壮别”奠定了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给出了作者与友人感情深厚的答案。因“宦游人”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深化了二人之间的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尤其写出了大丈夫的洒落胸怀,有别于传统送别的消极感伤,境界宏大,情调豪迈。
人生福祸相倚,王勃英年早逝,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却也引来祸患。年轻人性格张扬、恃才傲物,没有来得及有人生修为就铸下大错,且是一而再,再而三。
入沛王府李贤侍读本是多大的荣耀,可谓前程似锦。王勃一天戏作《檄英王鸡》,本来此文是替沛王李贤写的,本意为沛王喜爱的斗鸡助兴,好让他跟英王李哲下战书,却惹怒了唐高宗李治,他认为王勃身为侍读,应劝阻斗鸡走狗之事,非但没有,还下檄文挑拨离间兄弟关系,怒斥:“歪才!”下旨将王勃逐出沛王府。
王勃被罢官后在四川游荡了三年,朋友相助,谋个小职,任参军,他斗胆私藏犯人,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将犯人杀了,结果王勃获死罪,其父受牵连贬谪去了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
因果相连,王勃获罪赶上大赦,捡回性命,在家歇了一年。去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江西南昌,赶上滕王阁新修落成,重阳节大宴宾客,宴会上一气呵成写下《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号称“古今第一骈文”,最出名的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流传千古。这一句上句写动,霞、骛“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目随景而动,心因景而静,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王勃出身豪门望族,他才华早露,或许过于锋芒,而更性格张扬,最终祸连自己,断送仕途,身陷囹圄。也因此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流传名句。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见证了他的人生低谷和顶峰。
附:诗句意境运用
或许,我们曾有过陷入迷茫的消耗人生光阴的泥沼,而开创新局面有时只需要换个思路而已。抱怨的人总以困难为说辞,却忽视了自身处于认知局限中。局限也许是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所习染的传统观念,也许是我们的惯性的思考模式、单调的生活环境。而走向海阔天空,冲突瓶颈需重的是另辟蹊径。
诚如面对告别,不是日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感伤,而另种境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以开阔的胸襟珍藏这份心有灵犀的朋友真情。告别亦变得美丽。夕阳余晖,失意游子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尽惋惜流露;而诗情才子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尽赏瑰丽壮景。
所有要能改变的取决于我们自己。与读者共勉。
#古典名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