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热血青年,是滕王阁上的绝代才子,也是在江水中无奈叹息的落寞孤魂。
六岁能文,十岁遍览群书,时人异之,惊为神童,他是在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中长大的。那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来到长安,心中洋溢的是对未来的向往。作为沛王的王府侍读,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多年后的庙堂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正在历史的画卷上恣意挥洒,大唐帝国和他一起在世界的中心散发光芒。但那时的他每天的工作却只是陪李贤吃喝玩乐,于是那杆后来惊艳了历史的笔写出了《檄英王鸡》这样的戏文。
王勃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纸戏文刺痛了皇帝敏感的政治神经,他想起了当年为了争夺帝位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错的人一定不是自己的儿子,但是一定要有人错了,于是王勃被逐出王府。王勃不会懂得这世上还有许多看不到的但无法改变必须遵守的规则。每个人,至少每一个凡人都必须屈服于这些规则,在限制之下小心翼翼的平庸度过一生。他落寞的回到蜀中,短暂颓丧后他又将自己投入到了文字的世界中。在蜀中的三年王勃游览巴蜀,创作了许多灿烂的文章。如果那时的他安心做一个每有一文海内惊瞻的潇洒名士,那这一生的壮志豪情最终会随着醇酒的香气消散。对于后人来说王勃是一个放浪不羁的天才文人。但他偏偏不肯安分,在蜀中客居三年后王勃终是不甘寂寞,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性命。这一次他还连累父亲被贬为交趾县令。人生反复浮沉,王勃心冷了。第二年朝廷恢复王勃官职,王勃选择弃官不任,他专心的创作,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作品最为丰富的时期。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酒醉初醒的王勃想起了远方的父亲,于是他踏上探望父亲的路。命中注定的滕王阁正在路上静静等待着他,当然,命中注定的不仅有滕王阁。
滕王阁上的宴会已经开始,都督阎公精心为女婿布置的一场作秀却因为王勃的到来而成为闹剧。过了许多年,无数的打击,无数的痛苦,王勃仍然是那个不识时务的少年,天才的少年。一团少年的浩然之气,一阵轻抚千里的快哉长风。滕王阁成了王勃的滕王阁,王勃成了滕王阁的王勃。滕王阁上的无数显赫人物都因为王勃的灿烂文字而黯淡。那一天的滕王阁是王勃的舞台,他独自在在天地间奏响了一曲让无数后人仰望的绝响。
滕王高阁之上,王勃极目远眺,青翠的山峰间雾气氤氲,红色的滕王阁宛若凌空。山峰平原尽收眼底,起伏有致的山峦之间点缀着无数的湖川。正是烟雨过后,风起云散,王勃深吸一口气,悠然在晚霞间见一大雁缓缓向远方飞去,远处水天相接,浑然一色。徐徐清风送来了渔夫的歌声,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王勃自顾自呆呆地站着,他想起了沛王府里的年少轻狂,蜀中之地的消沉落寞,朝堂之上的一再失意。于是,一切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喷薄而出。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众人惊为天人,王勃却大笑着潇洒离去。他,还在路上。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在看望父亲的途中王勃意外落水,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栽进江中去了。没有丝毫的预兆,他,走了。他的绝世才华,他的壮志豪情,他对父亲的绵绵思念,都无奈地随着江水远去了。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树一树绚烂的花儿来,让江中的鱼儿也向往,让江上的垂柳也惆怅。
滕王阁序依旧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