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一代才子王勃的千古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4/11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不到长城非好汉,同样,来南昌旅游如果没来过滕王阁那基本就等于白来。历史上的滕王阁屡屡毁于战火,如今的滕王阁虽然仍旧矗立在赣江之畔,但已经是历经二十多次重建之后的新建筑了,新修的滕王阁虽然只有数十年的历史,然而他的名气却一点都不比那些上百年的真·古建筑要低,只因滕王阁有着旁人所没有的巨大文学加成,那就是千古名文《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日落时分漫步在滕王阁的阁楼上,望着徐徐落下的夕阳,不禁让人神游,好奇当年滕王阁上的宴会是一副怎样的盛景,某种程度上因为《滕王阁序》滕王阁在国人心中已然不朽。

然而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滕王阁序》作者王勃偶然路过南昌写下的即兴之作,既是他文学的巅峰,也是王勃给世人留下的千古绝唱。

神童家族,九岁著书

王勃出身在山西绛州龙门的一个儒学世家,他的祖父是隋代大儒王通,叔祖是诗人王绩,父亲王福畴曾任唐朝的太常博士,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双一流大学的文学教授了,只看父祖辈的话王勃家庭似乎谈不上什么儒学世家,但其实从王勃父辈往上一直往前数七代,通通都是著书立说的大儒,王氏一门诗书传家让人惊叹,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人佩服的。

宋代有三苏: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如果按这个说法那么王勃家就应该被称为七王:王勃兄弟载于史册的便有七人,大哥王勔官至泾州刺史,二哥王勮为弘文馆学士,几个弟弟王助、王劭、王劼分别担任御史、谏议大夫还有博士,唯有小弟王劝是白身,算上父亲这一家子都是闻名于世的饱学之士。杜甫的从祖父杜易简,读过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后赞叹不已,将他们称赞为王氏一门的三珠树。

王勃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早早地显露出其出色的文学天赋,《旧唐书》里面说他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6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写诗,9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读完《汉书》,光看书他还觉得不过瘾,他发现家里这本由大儒颜师古作注的《汉书》里面有些错漏,于是9岁的王勃挥笔写下《指瑕》一文,用来指出前者注解里的错误。

今人已经不可以知这《指瑕》究竟是何内容,如果是今天,可能人们会怀疑是不是王勃父亲给儿子当枪手?就像某位六年级小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获奖那样,四天就能把C10orf67基因搞懂,别说9岁,估计30岁非专业的成年人也认不全《汉书》上的字。

然而古人还是讲武德的,能够写入史书的事情还有能保证其真实性,而且王勃本人后来不断用他的真才实学吊打着所有怀疑他的人。

文学大才,政治白痴

十岁的时候王勃就已经把儒家六经学完,可他依旧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十二岁他来到了帝都长安,这时他的爱好转移到了医学上,此后两年他跟随曹元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的中医书籍。

唐朝的科举制度之中允许考生向朝廷的官员投书自我推荐,后来的李白杜甫都有写过自荐的作品寄给朝中高官,王勃也不例外,他一直积极上书,给家乡和朝廷的官员发文希望得到他们的看重。麟德二年(公元年),东都洛阳乾元殿落成,王勃通过中间人牵线给唐高宗寄了一篇《乾元殿颂》,全文四千多字,修辞华丽,连唐高宗也大呼奇才!

第二年,才16岁的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可能大家对这个官职完全没有概念,那么换一种说法,朝散郎是八郎官之首,正六品上,这个品级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厅级官员。

副厅!此时的王勃才16岁!

然而王勃在文学上称得上是个大才,在政治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白痴。王勃被授官后成了十岁的沛王李贤附上的修撰,李贤和弟弟李显(就是后来在中宗)玩斗鸡,作为随从的王勃不好好当他的观众在一旁看着,居然亲自下场写了篇《斗鸡赋》来给主公助威。

唐高宗听说后拿来一看,看后十分不悦,要知道唐太宗便是弑兄上位,唐高宗自己更是亲眼目睹了父亲和兄长之间的残酷斗争,王勃的行为,往说小来就是孩子之间玩闹,往大说就是离间天家骨肉,绝对是唐高宗最忌讳的事情。王勃因此被逐出长安,刚刚起步的仕途还没走几步就遭到重大挫折。

恃才傲物,二次被贬

过了几年,王勃得到朋友的帮助到虢州当了一个参军的职位,宦海沉浮的王勃并没有吸取教训,可能是许多天才的通病,王勃恃才傲物,经常得罪人,受到同僚的忌恨。此时有个名叫曹达的官奴逃走躲到王勃家里,按法应该将他举报,但王勃却帮助他藏了起来,后来被人举报,害怕的王勃索性将曹达杀死,这下王勃自己也背了个杀官奴的罪名,幸好遇到皇帝大赦才免去刑责,但是他的父亲却被连累贬官交趾。

《滕王阁序》:一个路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文的

因为连累了父亲心中不安的王勃决定前往遥远的交趾看望父亲,他一路坐船,在公元年来到了南昌,当时叫豫章。此时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把滕王阁重修完毕,正在上面召开隆重的宴会。

古代很流行为宴会作序,千古名篇《兰亭集序》便是如此,人们都知道这是刷声望的地方,阎伯屿属意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在宴会上作序以扬名,恰好才学得到唐高宗称赞的王勃路过,阎伯屿立即邀请他过来参加宴会。

有这么个大才子当自己女婿的背景板,真是走了大运。

然而阎都督没想到,王勃既有才,同时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主。

就在人们假意谦让,把纸笔让到王勃面前时,王勃笑了笑:好啊!我写!撸起衣袖即兴就写下了《滕王阁序》。

这一下阎都督和女婿却傻了眼,刚开始两人气得发抖,但随着王勃的文章一字一句写成,两人的愤怒逐渐改为惊叹,最终不得不服:老泰山,不是小婿无能,实在是对方开挂……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王勃用八个字就总结了自己人生,可他并没有自怨自艾,望着阁外的风景,微笑着一转笔锋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达了自己不屈的志向。

结语

初唐有四杰,可最叫人能记住的绝对是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让多少莘莘学子背得死去活来,《滕王阁序》虽然为即兴之作,但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了王勃在仕途的浮沉中对人生的感悟,杜甫评价王勃的文章: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勃的笔触写出了无数孤身的奋斗者的心声,越是遭到挫折的时候,这篇文章就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不要害怕挫折,只要心中还燃着一簇希望的火焰,在哪里跌倒都无所谓,希望永远在明天。

只可惜天不假年,王勃不幸溺水而亡,世间少一大才,读到这里忽然很理解为何国家在小学推行游泳课程的必要性,真是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知识必要时是能够救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