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在虢州任参军时,因杀官奴获罪,其父被牵连而遭贬到交趾(在今越南)。唐高宗上元二年()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伯屿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作了此诗,并即席作《滕王阁序》。篇成,令四座惊服。
初唐四杰第一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传诵不衰的名篇。《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其性质犹如史传或碑记文的赞或铭。《滕王阁序》是一篇着名的骈体文,《滕王阁诗》可以说是序的概括和缩写。《滕王阁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了滕王阁的地理形胜。
首联叙事,第一句写空间,“滕王高阁临江渚”,开门见山,用质朴的笔法写滕王阁的高峻,气势恢宏,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第二句写时间,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前,“佩玉鸣鸾罢歌舞”,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佩着玉饰,来到阁上,大摆酒宴,现在却宴罢客散,歌舞停歇,那种豪华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阁中清冷空寂,有谁来游赏阁景呢?首句写空间兴致勃勃,次句写时间却又意兴阑珊。
前后两句加以对照,全诗的主题就初显端倪了。颔联写景,写滕王阁富丽堂皇,风景幽美和滕王阁去后的冷落。“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紧承首联第二句。意思是:早上南浦飞来的白云,飘拂着这华丽的楼阔;傍晚西山的风,吹卷着楼阁上珠饰的帘幕。这两句可以说是写景的佳句。
滕王阁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就显得很冷落很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之作伴。这样,既写出了滕王阁的冷落寂寞,而且也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情景交融,寄慨深远。这四句,诗人用了泼墨式的大写意,状绘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和飞云卷雨的气势。后四句深沉地慨叹景物依旧岁月不羁,滕王阁的今昔盛衰。颈联是抒情。
“闲云”二字照应上文“南浦云”,“潭影”二字由“临江渚”中的“江”字深化而来。云在天上,潭在地下。诗人写了视野中一仰、一俯的景物,还是在写空间。“日悠悠”三个字,即把写空间转入写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这样,诗就很自然地转入“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感慨,风物的更换和星座的转移,既使时间的概念无限延长,又使人们再一次想起建阁人而今已不在这里。
“几度秋”扣紧滕王阁的题目,不仅写出了和滕王阁建成不多几年扣紧,而且直接引出了尾联的“阁中帝子今何在”的诗句。尾联慨叹如不建立功业,即使金枝玉叶如滕王,荣华富贵亦如东流逝水。“阁中帝子今何在”紧承“物换星移几度秋”,一“几”一“何”连续发词,表达紧凑的节奏。
“槛外长江空自流”,又从写空间转入写时间,指出景物要随季节而变换,星辰要随天体的运行而移位,帝子要随自然规律而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而无穷尽地东流去。“槛”、“江”又回应了首句的“高阁临江”。至此,全诗神气足,圆满收缩。王勃在这首诗中,并没有因为自己位卑不遇发牢骚,而是以滕王为鉴,借而抒发了时不我待、应及时建立功业的慷慨之情。
此诗写景、咏古、抒情皆卓然不凡,在意象悠阔、格调高雅中见出诗人才高自负的兀傲。全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意境高远,诗意过渡宛转自然。此诗确实起到了开唐诗的先河,一扫齐唐采丽竞繁、纤巧的文学风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