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资源 >> 正文 >> 正文

诗坛土豪杜牧我本将心向娇娘,奈何娇娘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4/9/17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本文共字,品完全文约5分钟,文章校验:漫谈古史

有人说:他是一个超级颜控,他还是一个擅长投胎的文学家,不精通军事的诗人,不是一个好的风流浪子。

01家里没啥的,就是有钱

公元年,杜牧出生在当时的首都京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杜牧家的房子在长安安仁坊,是长安城最中心的位置。除此之外,在长安城南30多里的樊乡,他们还有套别墅。杜牧的祖父是唐代宰相杜佑,著名史学家。总而言之,杜牧的家世非常牛X。

杜牧本人非常谦虚,说自己家没什么钱,背后却偷偷写诗炫耀家世,“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就是说我们家没别的,也就是房子在京城中央,房子里也没啥,也就是万卷书,另外还有自己家编撰的二百编书。好家伙,书在古代是贵族垄断的资源,书香门第可不是白说的。

02初露锋芒

杜牧除了诗文创作好,他的军事才能也非常突出,这天赋大概遗传自他的祖先杜预,近代的名将。元和十三年,杜牧16岁,他看到当朝皇帝唐宪宗年年打仗年年输,好些败仗还输得莫名其妙。于是小杜牧暂时抛开了文科,一头扎进了军事研究里去。他的军事研究也非常有结果,在李德裕平定刘稹叛乱的时候,他提议兵种分配应该是精甲兵,弓弩手,助朝廷军队大胜。

杜牧还写了很多军事上的论文,包括为孙子兵法做了13篇注。可惜生不逢时,在中堂混乱的斗争中,他的文章因为牛李之争等种种政治原因不得用,一直到多年以后,北宋司马光因为对杜牧的文章爱不释手,才把他很多军事方面的论断收编进了自己编撰的《资质通鉴》里。

03人硬背景更硬

公元年,23岁的杜牧写出了《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之事讽唐敬宗。好在唐朝到了中后期,即使统治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大唐的气度还在,不会对谏言者举刀。这篇《阿房宫赋》还引起了当时太学博士吴武陵的注意。

老爷子看完了这篇文章,那叫一个激动,骑着一头瘦驴就去找进士考试的考官去了,想给他安排个状元位置。考官推辞,不行不行,一二三四名都已经内定了,吴武陵马上说行,安排第五也行。考官就算犹豫,也当即一咬牙,表示,可以,就算是屠夫或者卖酒的,我都帮你把他安排成第五名。

当时为了杜牧去找考官说情的人多达20多人,这其中几人是因为杜牧的才华,说情,几人是因为杜牧的背景说情就不得而知了。公元年,26岁的杜牧进士及第。东都放榜未花开,33人走马回。秦帝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考上清华北大,大概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了。后来,他的志测登科官,任洪门馆教书郎,世佐五位兵曹参军,10月被外放到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也就是王伯写滕王阁去的地方,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幕僚生涯。

04美人张好好

提起杜牧,他的风流韵事是跳不过去的,在这里,他邂逅了沈传师府里美貌的歌妓张好好,当时就惊为天人。然而漂亮的姑娘会被所有人看到,还没等杜牧有所作为,张好好就被沈传师的弟弟纳为了妾室。杜牧人生成就的第一个里程碑,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用自己的军事才华帮助李德裕平定了刘稹战乱。可惜后来李德裕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继续给杜牧发光发热的机会。出名要趁早,年轻人总是想早早就投入到国家见识之中,发挥自己的才干。此时牛僧孺给他抛去了橄榄枝。公元年,杜牧接受了牛僧儒的邀请来到了扬州。天真的杜牧一心只想着报效国家,却没想到自己陷入了牛李党争。被李德裕用过的人,牛僧儒不敢赋予他实权,甚至还派人监视杜牧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牧只能流连在扬州的温柔乡里。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代很多地方都有宵禁,还好扬州有着让他稍解愁闷的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一直以来的行为都被贴上细行不谨的标签,也就是说,他行为放荡,在扬州也不例外。杜牧在离开扬州做监察御史之前,他的上司牛僧儒特意提醒他注意自己的个人行为。杜牧死鸭子嘴硬,说,我注意的很。牛僧儒直接拿出来一大箱子的密报,里面都是杜牧在扬州的言行,记录了一大堆杜牧在扬州潇洒的日常。

两年之后,公元年,杜牧33岁,他此时任职监察御史,8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为远离都城,他逃过了甘露之变。在这里,他又遇到了张好好,可张好好从一个豪门贵妾变成了卖酒之女。杜牧还想问点什么,没等他开口,机智的张好好知道他想说什么,马上开口给他堵了回去。宝贝,你怎么年纪轻轻胡子就白了?你以前的朋友还在联系吗?杜牧问他的话还没说出口,立马想到自己的伤心事,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身才能和抱负得不到施展。

伤心的杜牧挥笔写就了一篇《张好好诗》,这首诗不仅有着文学上的造诣,也是杜牧目前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成了后世的临摹帖。公元年,杜牧去世。他的外甥将杜牧诗文篇编为20卷的樊川文集。乐观主义总来说,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可杜牧生不逢时,倘若杜牧生在盛唐,或许是另一种结局。总之,他生前的光被深深的埋没了。此后一千多年的时光,他的光才慢慢显露,他的诗文被反复诵吟,曾经压在他头上的状元、榜眼探花,没一个人记得。只有与他有关的历史人物才会被偶尔提起。不知道这份被读者延续了千年的回忆和想念,能否让机遇一生的诗人得到些许释然。

好咯,本篇就写到这里,还想了解更多有趣史闻,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