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著名诗篇——《滕王阁序》。相传,王勃著《腾王阁序》,才十四岁?十四岁,搁现在就是初中二年级的年纪,古人真的如此早熟吗?今天看鉴君就来说一说曾经让你背到吐血的《滕王阁序》,它的作者——“神童”王勃的真实故事!世人不知滕王,但无人不知《滕王阁序》,其背后是鬼才王勃《滕王阁序》的绝笔,文章大气磅礴,鲜活灵动。被称为“气贯千古的序文”,也是因为它有气在。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只活了26岁就不幸去世了。纵观中国文学历史,除了王勃的滕王阁序,不得不提的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为无论是滕王阁,还是岳阳楼,两个建筑都是因两位文学大家一篇诗文,获得了跨越千年的生命。范仲淹写在《岳阳楼记》中最为知名的两句话,莫过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充分彰显了范仲淹爱国爱民的政治情怀。而这份情怀,是范仲淹幼时便培养出来的。范仲淹两岁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因此范仲淹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性格。由于生活困苦,为了生存,母亲不得不改嫁当地富庶人家,在母亲改嫁后,范仲淹坚持不改姓,导致他与继父的关系十分不恰,最后他不得不离开朱家,到寺院僧房里借住。在寺院借住期间,范仲淹刻苦读书,由于条件艰苦,食物不足,不得不分羹而食,年少的范仲淹尝尝由于食不果腹,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他在看书时也经常无法集中精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在读书疲倦时就以冷水浇身,以便更好的集中精力去思考和学习,即使在寒冬腊月也不例外。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坚持初心,不为富贵所动。相传,范仲淹在寺庙读时书,曾有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忙将老鼠驱赶出去。两鼠慌忙逃出洞外,钻到荆树两侧。范仲淹也追到树下,却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另一侧鼠洞闪着银光,他很惊奇,便取来铁锹挖开闪着金光的一侧鼠洞,却意外的发现下面竟然是一个大地窖,他扒开土石,看到的竟然是满满的一窖黄金,贫困年幼的他却不为所动,随手又将金窖埋好,分文未取,随后又挖开另一侧闪着银光的鼠洞,见是一窖白银,他仍不动分文,埋好如初,便坦然而去,继续挑灯夜读。多年后,离开寺中多年后范仲淹已经事业有成,成为朝廷重臣,恰巧曾居住的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边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询问了寺庙的情况,热情款待来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来人回复慧通大师。庙中和尚听说范仲淹闭口不提修庙一事,心中愤然。不久后,慧通大师收到范仲淹的来信,展信见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三年,博览群书,铸就就他成就了《岳阳楼记》的雄厚文学基础,也培养了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也忧其君”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