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介绍 >> 正文 >> 正文

景园地名学诗意的风景园林命名秘籍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1/6

原创牛汝辰

风景园林创造的物质产品,应该说是“景”。所谓“景”,就是风景、景观、景致、景色、景象的简称,即一个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景”的价值在于包括多种含义的美学价值。景园命名艺术就是一个对“景”的创造、理解、欣赏、情景交融的过程,亦即创造美、发现美、传授美的审美过程。

所谓景园地名学就是关于风景园林命名的特点、分类、方法、规律、美学、文学、历史演变及其景园与地名关系的学问。

一、景园命名的特点

景园命名艺术与中国园林发展史相伴,它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尧舜时代,君王就相竞登顶祭天,题咏泰山、刻石记号。秦汉“上林苑”“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北沼大池……名曰太液池”,其宏伟景观,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宣扬备至。早期的公共园林乃魏晋南北朝的寺院丛林,全国多达3万多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玄谈玩世,对景吟咏,开展了不少景园命题方面的游戏活动。唐时“骊山晚照”等“关中八景”,美景美名与神奇故事交相辉映。以宋时“寿山艮岳”为代表的写意山水园,如同诗、画构图立意,更有帝王文人挥毫奋书题咏,使景园更富情趣。杭州西湖十景的命名,自南宋至今已有年的历史闻名中外。与此同时的岭南惠州西湖也有著名的14景名。古时洛阳的时令花展,常吸引“城中士女绝烟火游之”,可谓名目繁多,尽得风流。[1]

明清集园林艺术之大成,城市山林,遍及全国。所建之园处处有景名,景景有画意。圆明园景群,避暑山庄72景,景景各异,竞秀争奇。乾隆皇帝是最热心于为景园咏题名书匾的。园林艺术成就最高的江南私家园林,园名景名似乎也有“以少获多”的效果。狮子林有16主景,仅假山洞景奇异的就有“桃园十八景”之称。

有关景园题名礼赞的故事还可见于历史文献、小说作品。崔颢、李白题咏黄鹤楼,王勃挥毫滕王阁,范仲淹绝唱岳阳楼,都是流传千古的佳话。为发现黄山第一险之景——天上都会的天都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索棘”,开拓精神,令人赞叹。《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专门描写了众多剧中人点景命名的活动场面。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西方对自然风景园林的题咏活动开始得较晚。有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对自然风景的审美品评就少得可怜。西方注重的是人体美、社会美,缺少我国题咏评赏景园的那些文化。

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名称有如画龙点睛一般,使本来就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的景致生出了许多情趣。这正如《红楼梦》中所云:“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由于中国的山水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因此人们对山水景观的命名就不满足于西方那种指出“这是什么”,而要求把人以及人的情感放进去,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最佳汇合点,既是命名者自身情感的最佳发泄,又要能使他人触景生情,引起共鸣。

而汉语汉字的特点又为这种命名提供了最佳的物质材料。与西方的语言文字相比,汉语言文字有几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是方块字,便于作几何图形的组合,可以竖写,也可以横写;可以用一个字、两个字,也可以用三个字、四个字或更多的字,以适合不同题材的需要;还可以整整齐齐,组成对偶,来服从园林布局的安排。

二是没有形态,既没有词头词尾的烦恼,也没有冠词介词的累赘;实词的词性又不固定,组合灵活,功用多变,一字可以表意,二字可以成句,三字四字可以表达极丰富的意义。这种简洁性对园林景点的命名特别重要。

三是特别富于形象,有的汉字甚至本身就可以看出形象来,如哭、笑、火、竹等。这些特点跟西方语言比起来不一定全是优点,例如有时不够精确,歧义较多等,但至少对于特别要求简练含蓄的文体如抒情诗来说,汉语似乎最为合适。

汉语最短的文体,以前我觉得是对联,现在看来应该是山水景观的品题及碑刻。试看:“三潭印月”,主体、动作、对象都有了,环境、气氛也有了,加一字不得,少一字不能,这不是最精炼的文章吗?就是“主、动、宾”不全的,如“南屏晚钟”,也是如此,寥寥数字,十分传神。西方语言文字在这方面确实要吃一点亏,如果要表达“三潭印月”“南屏晚钟”等就得写上长长的一句话,而且如果也给出十个题目(譬如说“西湖十景”),大概没有两句话能说得写得一样整齐的。[2]

山水景观,从其与人的关系上可以分作四类。第一类是纯粹的自然山水,未经人类修饰加工或无法进行人类修饰加工的,例如美国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或中国的黄果树大瀑、浩瀚的大海、巍峨的雪山等,我们只能叹为观止,却无法加工改造;本节开头举到的一些奇峰异石也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天然山水而经过人类加工修饰的,例如杭州的西湖。西湖的存在是天然的,但千百年来经过了人工的开浚疏通,又广植了林木,铺路架桥,建起了亭台楼阁,这就不是纯天然的了。青岛的海滨、华山的磴道,都有人工改造自然的痕迹,洒上了修建者的汗水,也染上了修建者的文化。第三类是人工创造的“城市山林”,其代表是园林。这一类景观的人文气息更浓。第四类是其景本来也未必非常可观,但因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有联系而变得有名并成为旅游热点,元人王恽曾说过:“山以贤称,境缘人胜。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垂宇宙。”这类景点如赤壁、岘山、敬亭山及种种遗迹。从旅游的角度看,前三类都是所谓“名胜”,而第四类是所谓“古迹”。[3]

从文化的角度看,后三类的人文精神要明显地浓过第一类,而第一类中却有着相当深厚的民间文化,这又是前三类所不能比拟的。指出这一点是很有意义的:后三类的景观命名大多是文人的作品,而第一类的命名却多数来自民间。“××峰”、××石”的名称里记载了多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民间故事,是搜集民间文学的宝库。说也奇怪,中国的古代神话,比起希腊来几乎让人感到惭愧,但与山水结合的神话传说,从桂林诸山到巫山神女,从南海普陀到西湖断桥,却似乎比谁都毫不逊色。这恐怕也跟民族的山水审美观有关吧。

“××峰”、××石”的命名大都出自民间,而且其方法主要是依物象形,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世代居住在那里的人民。这类命名在旅游景点发现时往往是现成的,而且几乎不存在重新命名的可能性。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多天然的山水佳景被发现了,如张家界、九寨沟等。但一经开发,便从第一类转为第二类。

从范围来看,山水景观需要命名的约有四种情况:一是某地景观的总目,二是亭台楼馆包括园林本身的名称,三是游览线路中起导引作用的匾额石刻,四是表示观感的刻石、溶洞中的石笋石柱及其他奇峰怪石异树岩穴等为吸引游客而取的名称。这四类命名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命名上也完全相同。

无须否认,现代的旅游景观名与传统相比已有了很大差别。以前的命名大都是文人学士及其诗朋酒侣,或游山玩水,寻古探幽,或营山筑水,自得其乐的作品,其品题大多是自我性情的写照,一般来说是不必顾及别人怎么想怎么看的;而今日的命名则除了要保存和继承这一文化传统外,更主要的是要能吸引游客,增加门票收入。景观命名中的这一商业性因素是以前不曾有过的。

二、景园命名分类概说

1、景园命名的两个特点[4]

(1)第一个特点是往往采用2或3倍数中的偶数,特别是6、8、10、18、24、36这几个数。如:

天台山六景:石梁飞瀑、赤城栖霞、华顶秀色、铜壶滴漏、琼台夜月、桃源春晓。

渝州(重庆)六景:龙门皓月、洪崖滴翠、黄葛晚渡、海棠烟雨、字水宵灯、金碧流香。

关中八景: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雁塔晨钟、曲江流饮、草堂烟雾、灞柳风雪、咸阳古渡。

燕京八景:琼岛春阴、大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

洛阳八景:桂岭晓岚、訾洲烟雨、东渡春澜、西峰夕照、尧山冬雪、舜洞熏风、清碧上方、栖霞真境。

羊城(广州)八景:扶胥浴日、大通烟雨、海山晓霁、石门返照、蒲涧濂泉、珠江秋色、光孝燕提、菊湖云景。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断桥残雪。

九华山十景:五溪山色、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东岩晏坐、平冈积雪、化城晚钟、莲峰云海、九子泉声、天柱仙踪、天台晓日。

京西十二景: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水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

杭州十八景(在西湖十景外增加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玉带晴虹、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西溪探梅。

扬州北郊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红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冈艳雪、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

香山二十八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皋、香嵓室、霜标磴、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阳阿、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重翠崦、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康熙):烟波致爽、芒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越、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溜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乾隆):丽正门、勤正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倚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苹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景观的总数用多少很值得玩味。不用三、四、五,那恐怕是因为数量太少,不足以显示当地景观之丰富;而不用七、九、十一、十三、十五等奇数乃至十四这样的偶数却又与中国传统的数字文化有关:偶数被认为是吉数,三的偶数倍数六、十二、十八、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一百〇八等尤其受到青睐。

“八景”的起源是有来历的,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因此后来的风景名胜地也爱用“八景”来列举。用“八”字恐怕不仅仅是宋迪正好画了八幅得意的画,而是因为“八”有“八方”之意,四面八方,概括无余,这对于景观总称是很合适的。

“十”则在“八方”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上、下”两方,囊括得就更彻底了。“十”以上,虽然有不少好数字,如十二、十八、二十四、三十六等,但因数量太多,难于记忆,也不易造成深刻印象。看来景观的总称以用“八”或“十”比较好,过多过少都不相宜。

某地若干景区的命名大多完成在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二百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景点已荡然无存,如香山二十八景现在大多已经不存,杭州的吴山十景现在也多已湮没,扬州的北郊二十四景现在虽然有的还在,但已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二百多年来,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又有许多新的景点被发现和开发出来。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地方在积极开展“新十景”或“新八景”的命名活动。例如:

羊城新八景(这是年群众评选出的):红陵旭日、珠海丹心、白云松涛、双桥烟雨、鹅潭夜月、越秀远眺、东湖春晓、罗岗香雪。

西湖新十景(八十年代评出):虎跑梦泉、满陇桂雨、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九溪烟树、玉皇飞云、阮墩环碧、吴山天风、云栖竹径、黄龙吐翠。

津门十景(年评出):蓟北雄关、海门古塞、独乐晨光、三盘暮雨、沽水流霞、龙潭浮翠、中环彩练、故里寻踪、双城醉月、荧塔旋云。

金陵新四十景(八十年代评出):中山伟陵、灵谷松风、孝陵烟岚、梅岭暗香、植物阆苑、紫峰神镜、玄武烟柳、鸡鸣春晓、九华丹青、古亭晨钟、雪松叠翠、天朝遗迹、梅园风范、明宫晨曦、瞻园觅秀、灯火秦淮、白鹭芳洲、血沃雨花、朝天云阁、怡然莫悉、璇宫远眺、中华古堡、鼓楼览胜、石城虎踞、清凉扫叶、五台晴光、渡江史碑、天堑飞虹、石柱参天、栖霞丹枫、泉涌珍珠、燕矶临流、六朝石刻、绝世碑材、汤山温浴、狮岭雄姿、花神竞艳、十虹竞秀、凝脂沉霞、石臼渔歌。

(2)第二个特点是大多用四字语

上面举的例子从宋迪的山水画开始,绝大多数用的是四字语,只有香山二十八景和乾隆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用的是三字语。用三字语的还有:龙井八景: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

隆中十二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牌、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

这几个例子中除隆中外,有三个是乾隆命名的。大概他四字命名玩得多了,想换换花样。事实证明,以三字语作为景观总叙的命名是不合适的。因为“若干景”之类实际上是本地旅游的一个总广告,它要回答人们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玩什么,即本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二是怎么玩,即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怎么玩才能恰到好处?

四字语通常是二二结构,分别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以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和平湖秋月为例,“苏堤”和“平湖”回答了“哪里”的问题,“春晓”和“秋月”则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即这两处最适宜赏玩的时间分别是春天的清晨和秋天的月夜。三字语通常是二一结构,其中后一字又往往是地理“通名”,因而实际只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作为景观的总介绍是不全面的。[5]

三字语外,还有以长短不齐语作景观介绍的,如:

镜泊八景:白石砬子、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门、道士山、老鹳砬子、渤海要塞遗址、镜泊瀑布。

保定莲池十二景:春午坡、花南汘北草堂、万卷楼、高芬阁、笠亭、鹤柴、蕊藏精舍、藻咏楼、篇留洞、绛堂、寒绿轩、含沧亭。

尽管字数有多有少,但其效果等于三字语,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而且形式上还不如三字语来得整齐,好像是半成品。

年选出的新北京十六景:天安门广场、故宫、八达岭长城、北海、颐和园、天坛、香山、十渡、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龙庆峡(古城水库)、大钟寺、白龙潭、十三陵、卢沟桥、慕田峪长城、大观园,也有同样的缺点。既不易记,又没有道出各景点各自的特色。这种只以一个名词命名的做法使我们想起了西方旅游景点的那些命名。这实际上是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扬汉语汉字的特点。

2.景园命名注意事项

我们认为“八景”、“十景”式的命名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还是需要的。这种总体广告式的命名无疑有相当的号召力,在对外宣扬中也可起到一个提纲的作用。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会促使各地旅游部门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去作更深入的发掘。光知道本地有哪些旅游点,而不知道这些旅游点什么地方最值得观赏,什么时候最适宜游览,这种负责人是不称职的。在进行景点总叙式的命名时,要注意以下问题:[6]

(1)根据历史的经验,景观总数似以“八景”或“十景”为好,过多过少均不宜。过少显得太萧条,过多又不易记住。解决的办法是,景点多的地方如南京,可以拆成“金陵十景”、“市郊十景”等,也许效果会更好;而景点少的地方则不要勉强凑数,尤其不要成为鲁迅讥笑过的: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钟声”之类的名目。

(2)以四字语为好,过长过短似也不宜。

(3)这种命名宜用于范围较大的区域,一山一水,除非像杭州西湖这样游览点集中丰富的,有时不适宜用这种方法。例如上举的隆中十二景就比较牵强。这地方属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古迹,是因人而著称的,并不是山水景物上有什么特别值得留恋之处,而把一个宁静淡泊的隐士居所竟然凑成了“十二景”,这是有些言过其实的。实际上,这“十二景”根本凑不成四字语,只好以三字语了之。与此类似的是湖北鄂州石首山的“绣林十景”:

绣林晚照、锦帻绮霞、望夫石笋、万石钓艇、八仙棋局、照影清鉴、龙盖朝岗、马鞍文翠、刘朗浦口、弦调夜月。

相传该山是三国时刘备迎亲之处,也是一处因人而得名的古迹。而“十景”中居然有七、八处“景”跟传说中的此事有关,读来好似一幕幕戏剧的背景,也使人感到有些小题大做。

(4)要努力发掘各个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场景。四时皆宜、早晚皆宜、晴雨皆宜的地方是有的,但“皆宜”的地方也一定有个“最宜”的时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该是个“皆宜”的地方了吧?但“西湖十景”硬给它分下了高低:苏堤宜春,平湖宜秋,曲院宜夏,断桥宜冬;又苏堤宜晨,雷峰宜夕,双峰宜昼,三潭及平湖宜夜。到杭州去游览过的人,会感到这些评价不虚。这正是古人仔细地体验观察的结果。顺便说一句,西湖十景是在傍晚或夜里,前面举到的不少景也是在晚上。但现在的旅游,白天疲于奔命,下午才四、五点钟、各旅游点已开始闭门逐客。要有贴切美好的命名,恐怕还要有能让游客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的机会。

(5)这种名要防止陈陈相因,转相抄袭。从前面的例子看到,从宋迪开始到现在,“秋月、晓月、夕照、晚照、烟雨、钟声”这些词语几乎已经被用滥了,而“览胜、胜概”这类话说了又等于没说。在充分发掘本地旅游特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语言的翻新。一些新命名的“十景”“八景”中,西湖新十景在这方面是最成功的。虎跑梦泉的“梦”和龙井问茶的“问”用得尤其出色,而满陇桂雨中的“雨”字同“桂”字一结合,也化腐朽为神奇,显得不落俗套了。继承传统的命名形式方面,尤其要注意语言的锤炼。

3、建筑物的命名

中国与景观有关的建筑物可分三类。[7]一类是帝王宫殿,以故宫为代表,其建筑大多以“宫”、“殿”命名。宫殿和紫禁城还有大量的“门”也各有名称,如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东华门、西华门,北京紫禁城有内九门(因此旧时的京城卫戍司令叫“九门提督”):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有外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建国门、复兴门;故宫内,太和殿有太和门,文华殿和武英殿有文华门和武英门,等等。这些宫、殿、门的名称大都浸透了封建帝王以天命自居、企望永保基业长治久安的糟粕,在今天的命名中已没有一点参考价值,可以不加讨论。

第二类是寺院、道观等建筑的命名。“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多建有寺庙。历史上僧人对我国山川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存,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许多名山大刹,如嵩山的少林寺、天台的国清寺、洛阳的白马寺、宁波的天童寺、杭州的灵隐寺、南京的灵谷寺、镇江的金山寺、苏州的寒山寺、开封的相国寺、山东的灵岩寺、北京的卧佛寺及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妙观等至今仍是游人们向往的地方。但寺院内建筑的命名都比较单调,无非是头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藏经楼、接引殿、毗卢殿、地藏殿、千佛殿、方丈等。道观则是三清殿、祖师殿、吕祖殿、玉皇殿、天后殿、灵宫殿、关帝殿、北岳大帝殿等等。各个地方也都大同小异。这些名称我们也不加讨论。

当然,帝王宫苑和寺庙道观里也有一些非神圣、非宗教的建筑物,其命名与一般园林的命名有相似之处,我们在后面将一起涉及。

第三类是园林建筑的命名。中国的园林,最典型的是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北京的皇家园林,有的也吸收江南的风格。下面我们以苏州和北京为主,先举一些园林建筑的名称,再分析其命名的技巧。

厅:瑶华境界(沧浪亭)、鸳鸯厅(狮子林,一名燕誉堂)、荷花厅(狮子林、留园)、楠木厅(留园)。

堂:明道堂(沧浪亭)、燕誉堂(狮子林)、立雪堂(狮子林)、玉兰堂(拙政园)、远香堂(拙政园)、藻鉴堂(颐和园)、涵远堂(颐和园)、知春堂(颐和园)。

轩:面水轩(沧浪亭)、揖峰指柏轩(狮子林)、听雨轩(拙政园)、揖峰轩(留园)、与谁同坐轩(拙政园)、南轩(拙政园)。

馆:听鹂馆(颐和园)、清香馆(沧浪亭)、秫香馆(拙政园)、十八曼陀罗花馆(拙政园)。

楼:见山楼(沧浪亭、拙政园)、倒影楼(拙政园)、明瑟楼(留园)、西楼(留园)。

阁:问梅阁(狮子林,一名梅花阁)、留听阁(拙政园)、连翠阁(留园)、浮翠阁(拙政园)、濯缨水阁(网师园)、松籁阁(怡园)、清音阁(陶然亭)、佛香阁(颐和园)。

榭:藕香榭(怡园、颐和园)、双虹榭(北海)、木香榭(杭州三潭印月)。舫:石舫(狮子林、怡园)、香洲(拙政园)、对鸥舫(颐和园)、清晏舫(颐和园)。

亭:仰止亭(沧浪亭)、沧浪亭(沧浪亭)、小方亭(狮子林)、真趣亭(狮子林)、观瀑亭(狮子林)。

廊:修竹廊(狮子林)、射鸭廊(怡园)、沁泉廊(北海)、长廊(颐和园)。

台:姑苏台(苏州灵岩)、初阳台(杭州宝石山)、捉月台(安徽采石矶)、水镜台(太原晋祠)、八境台(江西赣州)。

斋:拜文揖沈之斋(拙政园)、画舫斋(怡园、北海)、静心斋(北海)、韵琴斋(北海)、眺远斋(颐和园)。

室:卧云室(狮子林)、梯云室(网师园)。

其他:印心石屋(沧浪亭)、隔竹幽居(拙政园)、岁寒草庐(怡园)、濠濮间(北海)、抱素书屋(北海)、玉华山庄(香山、栖月山庄(香山)。从以上这些名称来看,园林建筑的命名可以归纳出如下一些方法。[8]

(1)形状命名法 这是从建筑物的形状出发的命名方法。这些形状往往别致、有特色,或者命名的用词比较风雅。前者如六角亭、八角亭、笠亭、石屋洞、扇亭、小方亭;后者如梅花阁、鸳鸯厅(因其两厅前后相连)、玉带桥、跨虹桥等。

(2)材料命名法 这是从建筑物所用材料出发的命名方法。一般来说,材料都有些特殊。如楠木厅、竹楼、铜亭、石舫、琉璃阁等。

(3)位置命名法 这是从建筑物周围的景物或其他建筑出发的命名方法。如留园的冠云楼从楼前的冠云峰得名;西楼因处于园西而得名;拙政园的天泉亭因亭中有一古井名“天泉”而得名。湖南的岳阳楼和山东的历下亭均从所在地得名(济南古名历下)。

(4)述志命名法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歌功颂德性的,多见于皇家宫苑。这种命名法多数使用福禄寿禧及龙凤祥瑞等字眼,在今天已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多数看了还让人感到心烦。例如益寿堂、乐寿堂、介寿堂、乐农轩、颐和轩、福荫轩、慈荫轩、景福阁、景祺阁、宝云阁、治镜阁、符望阁、五龙亭、涌瑞亭、龙泽亭、澄祥亭、滋香亭、千秋亭、万春亭等。

另一种是园林主人抒写自己心态及志趣的,如留园的揖峰轩、怡园的拜石轩、拙政园的拜文揖沈之斋,还有醉翁亭、丰乐亭等。这些命名中也有一些颇可厌的,如明道堂、燕誉堂(燕誉为追逐名誉之意)等。

(5)宗教传说法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种纪实命名法,因为它记载了与此地有关的某一宗教或民间传说。如捉月台是因为传说李白在此醉后捉月而死;黄鹤楼是传说有仙人骑黄鹤到此;钓台是传说东汉严光曾在此隐居垂钓;二十四桥是传说在二十四位美人曾在此吹箫;等等。其他这类名称还有:观音桥、白鹿洞、文殊台、佛香阁、妙高台、梳妆台、凤凰台、梵音洞、真人洞、张公洞、善卷洞、黄龙洞、聚仙台等。这类名称往往介于民间传说与文人命名之间,在今天新开发的景观中,大约沿用的较多,而新创造的比较困难。

(6)用典命名法 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地本身就是古迹,建筑物名称记载古人事迹有纪念之意,前举隆中十二景的一些景点名称大多是如此,如三顾堂、草庐亭等。其他名称如放鹤亭记载宋代林逋在孤山隐居,“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之事;胜棋亭记载了明初徐明达到此下棋胜了朱元璋之事;立雪堂记载了宋代杨时、游酢尊师重道、“程门立雪”的典故等。这类命名同传说法一样,要有某种事实或传说的依托,对于历史文化积累较厚的地区是很合适的。

另一种则是引用前人诗文成语来写眼前情景。这种命名不需要依托历史事实,只是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而利用前人现成语句,一则少费了许多功夫,二则平添了许多书卷气;适用范围既广,又风雅之至,是古人很爱使用的。当然,所谓“少费工夫”是相对而言的,这是靠平时读书的积累,到时才能厚积而薄发。今天采用这种方法来命名,仍是值得鼓励的。下面是前面举的例子中一些命名的出典:【仰止亭、景行桥:源出《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翠玲珑:源出苏舜钦诗“日光穿竹翠玲珑”。

面水轩:源出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揖峰指柏轩:分别源自朱熹诗“前揖芦山,一峰独秀”与高启诗“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待霜亭:源出韦应物诗“洞庭须待满林霜”。

宜两亭:源出白居易诗“明月好园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留听阁:源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濯缨水阁:源出《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濠濮亭、濠濮间:濠梁、濮上的典故均出于《庄子秋水》篇,将两者连在一起始见《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也”。有无锡寄畅园有知鱼槛、颐和园仿之而建的谐趣园有知鱼桥,其典也出于庄子此文。爱晚亭:源出杜牧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陶然亭:源出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四美轩:源出王勃《滕王阁序》“四美俱,二难并”。

夕佳楼:源出陶渊明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镜桥:源出李白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练桥:源出谢朓诗“澄江静如练”。

柳桥:源出杜甫诗“柳桥晴有絮”。

来今雨轩:源出杜甫《秋述》一文“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几句。原意是老朋友下雨仍来,新朋友下雨就不来了。现从“旧雨来,今雨不来”中截取中间三字以为轩名,意谓旧交新知,聚于一轩。

(7)赏游命名法这是园林建筑命名法的主体。依照侧重角度的不同,又可分几种:[9]

a、可观

可观有两种,一是在周围景物的烘托下,此建筑本身之可观;二是凭借此建筑,观赏其他景物的效果。中国式的园林一向强调整体观,注重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很少会注目于孤零零的一个个体,因此描述后种可观比前一种要多得多。例如昆明的大观楼,并不是说此楼本身有什么大观,而是强调登上此楼,可以纵观周围湖山景色。又如畅观堂、见山楼、望海楼、眺远斋、瞩新楼、观瀑亭、撷秀楼、平山堂、迎翠轩、得真亭,乃至多景楼、丽景轩、八方亭、四照阁等,都当作如是观。而前一种强调此建筑本身可观的,也一定放在周围环境的烘托中,典型的如山色湖光共一楼、荷花四面亭、映波桥、锁澜桥、浮翠阁、碧照楼、濯锦楼、松柏交翠亭等。只有无法与周围景色联系起来的才会写其本身之可观,如紫来洞、紫云洞等。

b、可听

可观强调的是视觉效果,可听则强调赏景时的听觉效果。例如下面一些命名:听雨轩、听鹂阁、留听阁、清音阁、畅音阁、潮音洞、春淙亭、壑歇亭、秋籁阁、韵琴斋、水乐洞、八音涧。

c、可闻

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建筑、山石、林木、花卉错纵布置的综合艺术,因此建筑物的命名有时可从鼻子欣赏的角度着手,强调嗅觉效果。这类命名往往带一个“香”字,如远香堂、清香馆、秫香馆、藕香榭、木香榭、香洲、玉香馆、闻木樨香等等。

d、可触

这是强调皮肤等在赏游时引起的舒适感觉。如冷泉亭、分凉阁、沁泉廊等。

e、可憩

中国的园林在古代同时也是大地主大官僚私家居住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因此强调此地可居可游也是命名的一个方面。今天的旅游者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来体会这些名称描写的意境。但作为赏游,这其实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而且集游览与居留于一身的“度假村”现在正方兴未艾,也可以从这里的命名中吸取一点灵感。这一类的命名如林泉耆硕之馆、印心石屋、隔竹幽居、岁寒草庐、栖月山庄等,是强调在此居住的;看松读画轩、枕峦亭、卧云室、待霜亭、留佳亭等是强调较长期在此逗留的;如宜两亭、四宜轩、可亭、无尽意轩、得性轩、陶然亭、江湖一勺亭等是强调流连忘返的感受的,这部分对一般游客倒也适用。

(8)情趣命名方法 

这是指追求文字的别致或双关等艺术趣味的一种命名方法,大约也是中国文人难脱的积习。如与谁同坐轩、真趣亭(此亭为乾隆所名,据说原题为“真有趣”,随侍的官员黄兴祖看了觉得俗气,又不敢正面指出,遂请皇上将“有”字赐给他,乾隆听后会意,便剪去了“有”字。这一改动历来传为佳话,但据我看原题比改题更要活泼而有情趣)、画壁亭(此是双关之意,表面上看是取达摩面壁九年的典故,实际上是亭子壁上安了一面大镜子,面壁而望,园中景色历历在目)、我心相印亭(此亭在杭州之三潭印月,别人在印月,作者拿心来凑热闹)、亭亭亭(“亭亭亭”者,“停停停”也,见此佳景,君能不驻足乎?)等。情趣命名妙在可遇而不可求,妙手偶得之。但一旦得到了,可为景观生色不少。[10]

从文字技巧上来说,园林建筑的命名属于艺术性的命名,因此前面的有关论述对之也都适用。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类题名更强调“雅”字,而且在字数上似乎以三字为常(其中后一字为“通名”),超过或不到三字的,似乎都是一种有意的作为,如“可亭”、“林泉耆硕之馆”。

洞、泉、溪等景观,其实介于天然与人工之间,其命名大致不出以上所述;与峰一样,更多地与本身的形状、质地及宗教、传说有关。

洞名如杭州的烟霞洞、石屋洞、水乐洞、紫来洞、慈宫洞、紫云洞、蝙蝠洞、金鼓洞、卧云洞、黄龙洞,金华的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普陀的潮音洞、梵音洞,崂山的白龙洞、老君洞、仙姑洞、宜兴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庐山的白鹿洞、仙人洞,桂林的龙隐洞等,前面已谈到过一部分,其命名绝大多数跟宗教传说有关。

泉最有名的莫过济南。济南号称泉城,有七十二泉,大致可分为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群有趵突、满井、金钱、卧牛、柳絮、漱玉、浅井、马跑、洗钵、白云、饮虎等泉,黑虎泉群有黑虎、玛瑙、白石、九女、琵琶、汇波、对波、金虎等泉,珍珠泉群有珍珠、溪亭、散水、南芙蓉、朱砂、濯缨、太乙、腾蛟等泉,五龙潭泉群有五龙潭、静水、回马、洗心、古温、月牙、天镜等泉。从命名来看,多数跟形状、水质特点及传说等有关。其他著名泉水如杭州的玉泉、虎跑泉、龙井泉,命名原则也不外乎此。又镇江中冷泉、北京玉泉、庐山谷帘泉、峨眉玉液泉都号称天下第一泉,无锡惠山泉号称天下第二泉,虎丘观音泉号称第三泉,丹阳有第四泉,扬州平山堂有第五泉,据说是茶圣陆羽品定的,其高下当依水质而定,但山水景观而以序数命名这恐怕是唯一的。

其他的人工建筑如塔等也名目繁多,但其命名主要跟宗教、特别是寺名有关,这里就不讨论了。

4、园的命名

古代帝王打猎的园林叫苑或囿,范围都特别大,如灵囿、上林苑、甘泉苑等;种花草果木的园林叫园或圃,如果园、灵芝园、玄圃、竹圃等。但后来不大区分了,因此梁孝王的睢园叫梁苑,也叫梁园。不过比较起来,“苑”似乎级别更高一些,因此现在不少小小的园林甚至洒家都喜欢以“苑”命名。

现代的园林有两种,一种是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式公园影响下建造起来的公园,以草坪树木为主,建筑物很少,也没有什么特色,一般叫公园。其命名如同几十年来其他事物的命名一样,没有什么个性。有的是以人命名,最著名的是中山公园,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其他如上海的鲁迅公园、光启公园,大连的星海公园,南京的郑和公园等;有的是具有当代政治色彩的命名,例如遍布全国的人民公园,西安的革命公园,上海的和平公园、长风公园等;除此之外,基本上是以所在地或园内主要景点命名的,如上海的黄浦公园、静安公园、复兴公园、桂林公园,北京的北海公园、香山公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西安的兴庆公园,南京的玄武公园、莫愁湖公园,昆明的大观公园等。大约只有少数是以其内容或功能命名的,如动物园、森林公园、科普公园、交通公园、儿童公园等。

另一种是古代保存下来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园林虽然也都已属国家所有,但由于传统的关系,并没有像北京的皇家园林那样,一律加上“公园”二字(北京只有颐和园是例外,但十年动乱中一度也曾叫作“人民公园”)。这些园林往往小巧玲珑,其名称也往往比较有特色,比较合符现代建筑新园林(往往规模也较小)者的心意,成为其命名仿效的对象。[11]

这些园林现存的如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曲园、惠荫园、五峰园、艺圃、南北半圆、环秀山庄、鹤园、耦园、柴园、可园、听枫园,常熟的燕园,同里的退思园,上海南市的豫园,南翔的古漪园,松江的醉白池,嘉定的秋霞圃,青浦的曲水园,无锡的蠡园、梅园、鼋头渚及锡惠公园内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杭州的汪庄、刘庄,扬州的何园、个园、冶春园、徐园、红园,江苏如皋的水绘园,绍兴的沈园,还有广东仿江南园林建造的四大园林:顺德的清晕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

北京颐和园和北海的几个园中园,如谐趣园、画中游、濠濮间、画舫斋等实际上也是小小的园林。如果加上历史上的,则还要多得多,如南京的随园、上海的愚园、张园(又名味莼园、徐园等。其中尤以苏州和扬州为最。苏州的园林据说有二百处以上。扬州远的不说,仅在康熙、乾隆二世,为迎接二帝南巡,那些盐商大贾、高官巨富也筑了无数的园林。这些园林现在大多已经荒废。

我们可以从这些古今园名的名称中归纳出园名命名的规律和方法。首先,我们发现,如果说景观的总称以四字语较合适,园林建筑的名称以三字语较普遍,那么,从所举园名看来,古代园名似以二字语较多。二字语中去掉一个“园”字,要以一个字来抒写种种的情志,概括园林的特色,其精炼含蓄自不待言,其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园的通名除了用“园”字外,还可用其他字眼,如山庄、居、村、庄、楼、林、亭、池、小筑、精舍(或旧舍)等。[12]

5、匾额、壁刻的命名

在中国式的园林景观命名中,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匾额和壁刻。匾额有三种,第一种是悬于建筑物上的,有时与建筑物名称是一回事,有时却不是一回事,例如绍兴快阁春花秋月楼,楼的匾额却是“飞跃处”,特别是建筑物的名称一座建筑只有一个,但匾额却可以挂好几块,尤其是一些正殿、大厅等主要建筑,如嵩山中岳庙一排挂了三块:“威镇中天”“位镇中岳”“威灵镇岳”;第二种是刻写在牌坊上的,不少风景旅游点有这样的牌坊,比较集中的如泰山脚下,建有“孔子登临处”“天阶”等一长串;中岳也有“配天作镇”“崧高峻极”等,苏州天平山则有“登天平路”“万笏朝天”等,岳阳楼的两侧建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两个牌坊;第三种是刻写在小亭、月洞门、腰门上面的,字数往往较少,如“探幽”“寻芳”“赏花”“步月”“入胜”“忘归”“观瀑”“听泉”等。也有字数较多的,如“渐入佳境”“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又一天”等。

壁刻有刻在石头上的,也有刻在山崖上的,后者又叫摩崖石刻,前者则主要用于园林等人工山水。名山如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等都有不少摩崖石刻,大的如经石峪等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简短的如泰山顶上的“五岳独尊”“昂头天外”,陕西耀县药王庙的“天下第一山”,昆明西山的“普陀南海”,福州鼓山的“山水知音”“忘归石”,庐山仙人洞的“豁然贯通”“纵览云飞”,杭州飞来峰的“知足常乐”,烟霞洞的“烟霞此地多”等。苏州天平山上白云刻有“我来上白云,身在白云上”,这是比较长的;宜兴善卷洞水洞外刻有“欸乃一声山水绿”,也是较长的例子。甚至小小的虎丘剑池也刻有“风壑云泉”四字。园林石刻则如沧浪亭印心石屋旁林则徐书的“园灵证盟”以及杭州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都是镌刻在石头上的。[13]

匾额、壁刻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导游,二是观赏。由于有导游作用,因此与园名、建筑物命名有共通之处,许多匾额实际上也就是建筑物名称;由于有观赏作用,又跟景观总目式的命名有共通之处,而不少景观总目,就是通过匾额、牌坊、壁刻表示出来的。前举之“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之外,又如扬州之“卷石洞天”现作园名题额;“临水红霞”用的是牌坊;“白塔晴云”是摩崖壁刻等。但题额与石刻又比景观总目要随便灵活得多,景观总目一处只能有一个,但题刻却不论多少;景观总目以用四字为常,又要出景点名,又要出特色名,形式较板,题刻则不拘长短,可随意抒发感想。古人游览山水或园林不会像今天匆匆忙忙的旅游者一样,人手一张导游图,按图索骥一一印证图上景点之所在,印证完毕,游览也就结束;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游去,细细赏玩,每有会心之时,则品题一番,或吟诗作赋。那些摩崖石刻其实是最短小隽永的赏景游记,对今日因生活节奏加快而不得不走马看花的游客实在有很好的借鉴启发作用。

今日的旅游,让游客出资来捐题摩崖石刻的情况已很少见。题额和刻壁的任务恐怕主要落在园林建造者的身上。我以为,对人工园林的建造者来说,不但要注意园名、建筑名这些命名中的“硬件”,也要注意匾额、壁刻这些命名中“软件”,两者交相辉映,才能造成最佳的效果。对于天然景观的开发者来说,除了加强人文景观的配合,如建造一定数量的园林建筑、修桥盖亭之外,也可考虑规划一些新的摩崖石刻。

参考文献略

载《名实新学——地名学理论思辨》中国社会出版社,年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