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到王勃《滕王阁序》的朗诵,被他横溢的才华所震撼,被其华丽的辞章所打动,被他超凡的想象所折服,不自觉跟着一起反复朗诵,爱不释手,喜不自禁。回想起来,当年的死记硬背好像错过了很多东西,到如今也遗忘了大半,不失为一种遗憾。全篇名句,皆为才气,于是趁着有时间,把这篇天下第一骈文拿出来细细品品,常读常新。
其一,王勃其人。
王勃以才及第,却又因文失意。他出身儒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六岁时,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十六岁时,科试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此时,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但是在担任沛王府修撰时,写了一篇《斗鸡檄》为沛王助兴,被唐高宗斥为“歪才”而逐出长安。几年后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在虢州谋得参军之职,任上因私杀官奴而二次被贬。这次虽遇大赦没有被处死,但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并且连累了他的父亲也被贬远谪。
其实,王勃写《滕王阁序》是有其背景的。这个时候,他正在去探望因他被贬的父亲的路上。当时,洪都府阎公在滕王阁设宴遍邀江左名儒作《滕王阁序》。在座皆知,阎公女婿吴子章已草写了序文,故均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让给吴子章,以就其名。但轮到王勃时,却毫不推辞,慨然受之,致使满座皆惊。王勃到底知不知道阎公早有安排?我觉得他是应该知道的,王勃虽然年轻气盛,但经过了宦海沉浮的他还不至于连这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如此,那他就是有意搅局了?我认为,王勃确实“有意”,但并非要来“搅局”,因为他太想借此机会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情怀了。怎样抒发?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只能先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檠戟遥临。”这些话。极尽对洪都在座宾朋,尤其是阎公褒扬之能事。王勃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心高气傲的少年了,此时的他,处境已是江河日下。如果不先与他人拉近心理上的距离,这一次就不仅仅是“满座皆惊”了,也许是“满座皆怒”了。
其二,王勃其情。
恰逢阎公相邀作文,满腹惆怅,怀才不遇的王勃当纸笔递到跟前时,他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正所谓“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与其说机会是人家“给”的,更确切地说,是自己“抢”的,面对。第一,他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落寞与孤独:“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第二,他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壮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第三,他感叹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帝督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有怀投笔,无路请缨”。王勃压抑得实在太深太久了,仕途之失意,壮志之难酬,内心之落寞,这些长期郁积的感情本应喷薄而出,一泻汪洋,但此时他只能借冯唐、李广、贾谊、杨意等来自比,以此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曲,他何尝不希望像班超、宗悫那样“投笔从戎”“乘长风破万里浪”?但现实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很不错了。他的前途在哪里?他的命运会怎样?他只能用这枝妙笔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复杂的感情。
其三,我辈其感。
我们会为满腹才华却又英年早逝的王勃感到惋惜,也可以从他的经历中进行学习。第一,要学会心胸宽广。人生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不应屈服更不该原地止步。“躺平”和“佛系”等丧文化有段时间很火,但是一时躺平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一世躺平却会摧毁自我。我们可以冷静地寻找失败的原因,接受教训告别失意的昨天,满怀信心再步入一个新的天地。第二,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像《滕王阁序》一样的文学名篇数不胜数。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当代文艺工作者也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心倾听时代发展的声音,在文化创作、文化活动、文化惠民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来源/作者:江岸经济开发区刘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