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介绍 >> 正文 >> 正文

吴孟达和香港黄金配角消亡史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2/25
北京儿童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曾和古龙一起白兰地当水喝的吴孟达走了。

然而当被怀念的时候,大家才突然发现,他一生都没有当过真正的主角,以至于想起他的时候,总要和周星驰、刘德华一起出现,毕竟,吴孟达只是“叔”,而周星驰是“爷”。

吴孟达这一去,也带走了港片最伟大的黄金配角时代。

吴孟达最后时刻陪伴在身边的,是好友田启文。

听到这个名字,你想不起来是谁,看到图片,你会发现,这不就是少林足球里的「金钟罩铁布衫」吗?

当年周星驰拍电影,田启文饰演死尸,周星驰在他身上夹夹子甚至用针扎。演完以后,周星驰问他痛吗?他说:「痛,但我是演员。」

虽然曾经是周星驰星辉公司的日常事务管理人,但周星驰连他的婚礼都没有参加,离开星辉之后,他更是常年无戏可拍。

其实吴孟达已经是第八个去世的周星驰电影黄金配角。

在他之前,出演《整蛊专家》的成奎安,早于年去世,享年54岁。

和他一起被称为「港片四大恶人」的李兆基,你可能还记得,就是《食神》里披着魔性白纱在海滩上奔跑的那个,在年去世了,享年69岁,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没有任何收入,全靠年轻时混社团的兄弟们救济,就到最后,也没能申请到公屋以减轻经济压力,在病中,他只能自嘲到「之前我做监制,可以顾好多人,但依家我冇能力。」

就这样,也比同为「四大恶人」的何家驹要好很多,这个当年凭借《监狱风云》获得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的黄金配角,临走的时候连探病的人都没有,好友处理后事时发现,他的几张银行存折余款都只剩几百元港币,晚景凄凉,令人唏嘘。

《九品芝麻官》的老鸨「烈火奶奶」鲁芬;演过《破坏之王》里的柔道部主将黑熊,

《国产凌凌漆》里的杀手大钢牙,《百变星君》里的帮会帮主的郑祖;在《逃学威龙》里饰演没记性的化学老师的曾近荣;出演《龙的传人》和《上海滩赌圣》的龙方;《逃学威龙》里的「夺命剪刀脚」的黄炳耀……固然人都有生老病死,但他们离开之后,过的也并不好。

甚至,当年介绍吴孟达和周星驰合作,让星爷在自己婚礼上当首席伴郎的万梓良,如今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但为了家庭,为了身体,他现在依旧在四处走穴挣钱养家。

当年和吴孟达、周润发一个班,考试第一名的卢海鹏,要不是古天乐帮着垫付了20万医药费,也险些死于动脉堵塞。

妻离子散,家产被吞,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刘家辉;

在家中因心脏病猝死,多日后才被人发现已经死亡的许冠英;

拍片时突发心脏病的陈鸿烈;

患病后无钱进行更好治疗的曾伟权……大概这些我们熟悉又不知道名字的配角们,他们的凄凉晚景,都比不过那个人让我们感慨万千。

就是那个艳冠群芳好,靓绝五台山,20岁年少成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40岁精神失常、落魄街头,最后无声无息的倒在自己小屋里的蓝洁瑛。

她最后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形象,除了落魄和迷离,就是永远带着这样一种疑问的神态,似乎在向世界问个为什么。

看多港剧,会发现很多熟面孔,在这部戏里还是大家族的一家之长,到另一部戏里就成了孤苦的失婚女人,还有警局里几个铁打不动的配角,仿佛他们真的在警局上班,迎来送往,配合着不同戏里流水似变换的主角,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香港的配角体系。

在港剧高片高能的年代里,我们虽然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却牢牢记住了他们的形象,甚至还有他们独特的普通话配音腔调。

但是这几年香港配角演员普遍晚景凄凉,已经是一个不断发生的事情,抛开演员本人不会经营人生这些个性的问题(再不会还能不会过郑爽?),其中最大的根源,恰恰来源培育出伟大配角艺术的香港娱乐业。

香港演员的片酬是和内地真的没法比。在TVB,只有签约艺人才能拿稳定工资,且每月只有港币,并且是按工作时长发放的,达不到时长还会被扣钱。当年佘诗曼作为TVB的当家花旦,在TVB拍戏时的片酬也不过是十万一集,连内地的三线演员都赶不上。

吴孟达就曾回忆说,刚从TVB培训班毕业的时候「50块一个栏目,十个数就是你的底薪了,我记得刚出来就是块。真正签全约的只有7个,那我是属于其中一个,芦海鹏、周润发、林岭东这几个,都是签全约的,其他都是半约。半约可能是每一次给你50块,等于就是临时演员。那时候块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坐车吃饭都不够,所以我们就很拼命,不管什么节目都希望能上。」

那时候拍戏,吴孟达他们关心的不是演不演,而是有没有薪水。「有个老前辈比我们岁数长一点,他说一般化了妆换了衣服最少有一半,一半就是块。我们就卸妆,卸得特别慢,因为要等一班邵氏的公车出去市区,再坐其他交通工具。卸了老半天,衣服都换好了,差不多车要开的时候,副导演说你们不要走,待会儿发钱。哎呦,心头大石放下来了,发了块,开心得不得了。」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影业。

上世纪60年代,邵氏影业崛起,邵逸夫发现,签明星很贵的,还是自己培养的好,于是成立「南国实验剧团」,创建了「明星廉价签约制」,那些来自香港贫民窟的子弟,住在破败的公司宿舍,参加社交的衣服都要从服装部借,出门更是只能坐公交。

就连撑起整个邵氏的姜大卫、狄龙,也都是和所有人一样的月薪制,而不是现在的片酬制。

郑佩佩就曾回忆,同期的陈宝珠可以拿上百万片酬,而她作为邵氏招牌女星之一,每部作品片酬却不超过万元。

在拍摄电影《游侠儿》的时候,有一次拍摄极其顺利,剧务便向邵逸夫提出申请20元餐费,购买个生煎包子犒劳一下工作人员。然而邵逸夫听到后摇了摇头,一边打发剧务回去,一边说:「才拍了几场就要开荤?食堂一毛一个的馒头不能吃吗?」

李小龙回香港发展本想签邵氏,见到邵逸夫时,表示只要00美元片酬,而邵逸夫却伸出两根手指,正当李小龙大喜过望的时候,邵逸夫却开口了「美金,不能再多了呀。」

如此血汗工厂一般的邵氏,自然会出反贼,「独臂刀」王羽在反出邵氏前,曾夜里跑去档案室,一把火烧了多份艺人合同,逼得邵逸夫和旗下艺人重新签约,加上邹文怀出走创办嘉禾,香港电影进入分红阶段,许冠杰一部电影片酬达到了万,再想垄断电影资源,就不可能了。

不过不要紧,精明的六叔早就转战电视跑道,年,TVB创立,又叫无线台,创办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请来耶鲁大学戏剧专业的钟景辉出任辅导员,后来他也被大家称为香港电视界「教父」。

「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除少量报名费外,不收任何费用,学员们每个月甚至还能领到港币,也不只看脸,门槛很低,唯一要求就是高中毕业,邵逸夫的思路很明确,还是面向底层年轻人,然后培养出来的人签低廉的血汗合同,但没办法,当时在香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想成为明星的年轻人必须走这条路。

于是,七个人挤在一间20平米的政府廉租房里的九龙药店老板儿子吴孟达来了,偏僻南丫岛的穷孩子周润发来了,启德机场消防员的儿子刘德华来了,幼年丧父的任达华来了,名字出自《滕王阁序》里「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那个穷小孩来了,连鲁迅外甥许绍雄都开着奔驰来上课了。

无线艺员培训班一时成为靓女帅哥云集的地方,当年刘德华自信满满的想要报考,到了门口就吓傻了,门口发表格的小工竟然比自己还帅,自己能不能考上都成问题。

后来才知道,发报名表那个小工,是黄日华。

梁朝伟和周星驰在进班前已是很好的玩伴,由于周星驰想进TVB,便拉着梁朝伟一块去考,没想到梁朝伟被录取,而星爷却落榜,最后只能上夜校

如此的人才积累之下,所有无线艺员培训班的学生,不管有多大本事,毕业之后都是跑龙套。

刘德华以甲等生的优秀成绩毕业,接到的第一个活还是在TVB的喜剧《花艇小英雄》中扮演一个配角败家子,直到年在《神雕侠侣》里扮演杨过才算出名。

周星驰跑龙套拍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在83《射雕英雄传》里扮演宋兵。

周润发资质平平,只能天天苦守在TVB的电梯口,见到高层便陪笑问好,以求一个演出机会。

吴孟达绝对算是这里面运气好的,年毕业,年便凭借《楚留香传奇》中胡铁花一角突然走红,用他的话说,「每天晚上一堆人哄着你,在地下酒家,什么酒都有,身边美女左拥右抱,吃的又是残废餐——嘴巴张开就可以了,鲍鱼马上送到。”这样的花天酒地,怎能不让他迷失。

说起来,吴孟达破产的时候,欠款30万,相当于现在的0多万,这在当时虽然也是一个大数目,但也不是完全还不起,按当时的他的热度,拍些戏就可以还的,但因为有TVB的合同限制,他无法与公司解约,公司又因他公共形象恶劣将他雪藏,使他陷入了无戏可演的四年。

在这四年里,TVB每个月只给他开大概两千多的底薪,但香港政府的规矩是一半给本人生活,一半还债,等于到手只有0元。

就连吴孟达欠高利贷的6家大哥,在了解完TVB的工资之后,也放弃了把吴孟达沉海的打算,冷静了下来:就TVB这点工资,你还是在外面接戏慢慢还吧。

有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当时吴孟达找同学加好友周润发借钱还赌债,周润发对吴孟达回道:「自己去解决。」

据很多自媒体煽情的描述:吴孟达后来才知道,周润发其实嘴上说不帮忙,但暗地里在帮他找关系接片子。

但多年以后,有好事之人拿这事去向发哥求证的时候,周润发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其实吧,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我也没钱。」

TVB这种独特的「前店后厂」明星生产制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香港的明星得以比亚洲其他地区的明星更平民化。

因此吴孟达会在重病甚至缺氧的状况下依旧敬业出演,周润发会在年台风「天鸽」后上街帮忙清理路面,刘青云只会被当做市民刘先生;刘德华会在演唱会上卖力表演直到嗓子累崩溃还要对歌迷说对不起,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梅艳芳会被香港人当做「香港女儿」,而古天乐生活简朴,却捐出了所希望小学。

在香港,明星和市民之间的关系,和祖国大陆是不一样的。

简书用户「若尘之风」记过这么一件事:她问香港人,像张国荣那样的忧郁王子,怎么就能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娱乐圈中脱颖而出?香港人说:

「他是香港人看着长大的,刚出道的时候唱歌被嘘,一次出台演出,唱到中间,他随性扔出自己的帽子,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帽子又被扔了回来,别人根本不要。及至后来着《Monica》大卖,一路造成后来的谭张争霸的盛大场面,他一路都有被诋毁谩骂,可是他都没有倒下啊,我们香港有句谚语,是说,连张国荣都还需要奋斗十年,以此来激励年轻人默默向上游。你们是怎么得出他性格忧郁的结论的?」

另一方面,过低的薪酬,也让TVB训练班再难出人才,从年开始,TVB训练班再也没有巨星级演员出现,年的林峰、佘诗曼,年的叶璇,只能勉强算最后的熟脸。

更为重要的是,TVB沿袭自传统戏班的风格,使得每个港片演员都成为了一颗螺丝钉,成为表演体系的一部分,放在体系里非常顺眼,单独拿出来怎么都不舒服,一旦整个体系发生变化,不能再维持,这些配角演员很难独立存在,生存出现问题也就会出现问题。

随着九龙城寨拆除,香港完成了内部城市化,一系列事件彻底扫平了传统香港的市井生活,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带来市民群体的内部分化,TVB的衰落,使得这种低薪酬体系彻底没有了吸引力,至此,港片后继乏人,不要说明星,就是好的配角演员也再难产出。

早在年TVB台庆上,周星驰和吴孟达就用半开玩笑的形式进行了讽刺,周星驰说,要对公司有感情,吴孟达说要把收入的一半上交公司,周星驰说这算什么,我以后让我妈来给公司洗厕所、抹地来报答公司的栽培,不收钱。

吴孟达也曾思考过为什么现在的香港年轻艺人不如他们有拼劲,他认为是时代造成的:

那时候我们比较容易满足,比较踏实,愿意工作,不管做什么都能活,养活自己甚至有富余养一个小家庭。现在好像希望很渺茫,房地产只会往上,这是一个危机,你叫这年轻人怎么办?他们也是在香港长大、受教育,出来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了距离买房也很遥远,你怎么结婚呢?怎么养一家人?那是很痛苦的。

吴孟达们选择的出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里没路了就往外冲,回到内地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机会留给一些更需要在香港活的人。」

而当香港的金牌配角们「北上揾食」的时候,却发现,当他们身上的情怀光环用光之后,光是敬业,已经不够的了。

因为他们就算想接着在华语影视圈里当配菜,也要面对从北京人艺出来的何冰们,从南京人艺出来的张志坚们,甚至偏远的云贵出来的王砚辉,商业小剧场出来的沈腾、任素汐、贾玲和张小斐,张译、郭京飞和雷佳音已经上位,女演员就算弱一些也有周冬雨们。

就连吴秀波这个大IP意外倒掉,都没给港片演员留下任何市场缝隙,于和伟和张嘉译迅速就吃下了吴秀波丢掉的筹码——祖国内地之大,人才之丰富,就是肖战王一博们不需要钻研演技,自然有人好好演习给他们做搭配。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陆的金牌配角们,也和香港同行一样,是从大大的剧团小小的龙套一年年熬上来的。

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也没站在香港配角演员那边。

这样看来,吴孟达的去世,也就正式宣告了香港金牌配角体系的完结,一代人无可避免的老去了。

香港人喜欢将戏里的配角称作甘草演员,甘草在中医里多属于「使药」,主要作用是调和众药性,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灶。所以,很多传统的中药方里都少不了甘草这一剂药引子。

在大陆,这些配角演员被称为绿叶,演技好的被引用香港的说法,称为「老戏骨」。

这三个字不错,说出了配角演员的光荣之处,但也说出了配角演员的无奈。

就让吴孟达带着光荣和无奈走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