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介绍 >> 正文 >> 正文

石瑞芳瑞盈长安书墨芳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3/1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3160.html

看照片,她是豪爽大气的;听声音,她是率真不藏拙的;面对面,才发现她温婉而含蓄的一面。

十三朝古都的长安城,一街一巷都有故事,一砖一瓦都是文化,环城公园里晨练的大爷大妈都自带皇城根的文化气质。肤色白皙、眉眼周正、沉静内敛的她如何能以一支笔写出一片天地,成为长安城里书法界的翘楚?

知晓她父亲石宪章大名者,多半会以为:“那片天地是石老先生一支笔打下的。”君不见,长安城里,钟楼西南,“钟楼饭店”几个雄浑磅礴、顶天立地的榜书便出自石宪章之手。不仅如此,“大华饭店”、“止园饭店”、“五一饭店”“大芳照相馆”……,那些老字号牌匾多半都是石老先生所题。有人赞曰:

擎来雁塔作笔锥,

墨入曲江五色飞。

长安真似千摞纸,

留与石翁醉后挥。

多年后,她沉潜在位于太乙路立交的一角的书房里,窗外,南邻大唐芙蓉园,俯视滚滚车流。窗内,一琴、一几、一案,柜子里,书法典籍排列整齐。

17年前,父亲离去的那一刻,她真正长大,独自前行,走出了自己的路。捧着为父亲整理的书法作品集,她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攀在父亲肩头,徜徉书院门,在父亲絮叨“故事中的碑林”声中恍惚入眠的年代,回到江南的那一个个午后遥望长安的童年时光。那时,她发辫垂肩,点眸如漆。

白鹤

瑞芳的童年是北方和南方交织的梦幻。出生在朱雀玄武相对、钟楼雁塔呼应的长安城内,一次午后梦醒,却到了江苏镇江的外婆家,此后数载岁月,她在“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街巷间撒欢游玩,在两墙之间的河水中弄舟戏水,欢快过后,看到别的孩子依父傍母,她望着天上的大雁发痴,看那一朵朵白云含着泪光......,疼爱她的舅舅就告诉她:“瑞芳呀,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那里有白鹤,可以带你回你的西安。”

她和舅舅先乘小船,再在长江里坐大船,然后就看到朱漆彩画、石狮蹲守的焦山大门。看过东冷泉、定慧寺、观澜阁,来到宝墨轩时,瑞芳停下了她欢快的脚步,细细端详。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焦山碑林。”在这一片碑刻的海洋里,瑞芳想起了长安的那一个个温暖的日子,父亲背着她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徜徉,给她讲那些她还听不懂的碑刻,但她从父亲肩头嗅着微醺的气息,吃着臭豆腐串串,生活所有的美好凝结在一个个午后,那时,她离父亲近,离书法尚远......

舅舅的呼唤唤醒了她,她问:“舅舅,白鹤在哪里?我要找白鹤!”

“喏,就在你后边!”舅舅指着《瘗鹤铭》石碑。

“你骗人,这是石碑,不是白鹤!”瑞芳急得眼泪快出来了。

舅舅就摸着那块石碑,给她讲白鹤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的东晋时期,有个大书法家王羲之,他极爱养仙鹤。在他家门前有一个池子,叫“鹅池”,那里面有一只只仙鹤一样的大白鹅,长长的脖颈,红红的嘴,在池水中游起来时就像仙女跳舞,王羲之看着白鹅写字,字就写得像一只只仙鹤在飞。有一天,他到这焦山来游玩,还带着两只仙鹤,不料两只仙鹤却不幸夭折了。王羲之十分伤心呀,用黄绫裹了仙鹤埋在这后山,然后这在山岩上,用大大的笔写下了一首诗,叫《瘗鹤铭》,就是怀念两只仙鹤的意思。天长日久,岩石崩裂,石头滚到山下的江水里,后来又被人们捞起来,立在这里。看这字大不大?是“大字的爷爷”呢!你爸爸不是也写大字吗?你看这字和你父亲写的,哪个大?

“这个大!”小瑞芳破涕为笑。

是呀,你就好好看看这字,也学着写,写好了,就有白鹤驮着你回去,好去教给你父亲,让他也能写这么大的字。

那个下午,瑞芳就用小手一遍遍摩挲石碑上的字,仿佛那字不久就会幻化成白鹤。因为心中的那只白鹤,小瑞芳迷上了书法,因为书法中有她回去的路径。

8岁时,瑞芳回到父母身边。起初,她同父母仿佛隔着什么,她总是怯怯的,父亲写字时,唤她去帮忙扶纸。她看父亲笔力千钧写下的那2米×3米的大字,想起焦山上的石刻,一时分不清彼此。于是,当父亲外出时,她也拿着毛笔涂鸦,父亲发现后,难掩激动的心情,便手把手地教她习练书法。

石瑞芳就此开始了沿着父亲足迹前行的数载岁月。

一张一米见方的小方桌,吃饭时是餐桌,收了碗碟是课桌,瑞芳和弟弟先就着桌子写作业,写完作业是书桌。等大家都睡觉了,她开始临帖,字帖只有《东方朔画赞碑》和《麻姑仙坛记》。纸是小版的旧报纸,也得省着用,一般人家还没有。父亲是单位工会主席,把看过的报纸都仔细收好,拿回来后教她在报纸上画好格子,先用淡墨写中楷,再用浓墨附一层,最后可再写一层大字,每天写的帖要注上日期。

看着还未及豆蔻之年的女儿,生活中如此懂事,写字如此刻苦,常常轻轻地站在她身后,握着她的小手,告诉她:神气专注,腕随气转,神至笔走......

油灯如豆,翰墨飘香,她屏气凝神,模仿父亲展纸、研磨、运笔、书写。慢慢地,她找到了笔如龙游,字如鹤翔的感觉……。

寒暑三载,11岁那年,石瑞芳在西安市少儿书法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并被选为与日本儿童交流书艺的四人之一。一时间,她成了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小名人。高兴之余,她有了更加努力学习书法的信心和动力。

父亲开始带她走出书斋,走向更广阔的书法天地。大手牵着小手,赴碑林,赏拓片,教她读先贤书品……。

如她后来在《父殇》中所写:

理我蓬乱头,

笑我憔悴颜。

问我诗与文,

解我惑与难。

依傍

那时,父亲是她的远方。父亲专注于书案前时,是伟岸的高山;父亲畅谈时,是欢快的江河。

家里常常有人来,大都是向父亲求字,有的带着土豆白菜,有的提着两盒烟一瓶酒,更多的是腆着怯怯的笑脸。父亲眼中,来者都是客,对所有人都要母亲奉上热茶一杯、瓜子一碟,对他们也总是有求必应。母亲常常埋怨:一家老小要吃要喝,你但凡有点体己钱,都是买纸买墨,写字吧,人家不提钱你就不说。这不是赔钱赚吆喝吗?还天天一回来就是写、写、写,家务活横草不沾、竖草不捏,这还不说,把两个孩子也带得跟你一样魔怔......

母亲边唠叨边端去茶水,整理他们父女写过的旧报纸。

父亲一笑了之,转身又进了书房。

那些年头,人们见的最多的毛笔字就是大字报,单位门口,街巷墙上,到处满满当当,戾气充斥。父亲在自己的一方书斋内,不言不语地写自己的大字,任凭外面风雨飘摇。

父亲提起笔,瑞芳侍立一旁,笔杆到了她的肩头,父亲凝神运笔,一个字就能占满一间房的地板。她去拿父亲写字的笔,两只手握不拢抓口。

风雨过后,石宪章常常走出去,在各种文艺采风和书画活动现场,他身后总有一只尾巴--瑞芳,她跟在父亲身边,感觉他走路生风。每到一处,父亲往书案前一站,铺纸研墨,众人的目光都追随着他,她感觉那时的父亲就像太阳,像月亮,散发着光芒。她踮起脚尖仰望父亲,小心翼翼地为父亲铺纸扶笔。

无论是“炭市街副食品市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还是“西安百货大厦”、“清雅斋”......,她一眼就认出父亲书写的牌额。“看,这也是我父亲写的!”她常自豪地给小伙伴介绍,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感觉那些字像是写在天上。

她问父亲:“啥时候我也能像您一样,把字挂在高高的地方?”父亲咧开大嘴笑了,摸摸她的头说:“丫头,九宫格,米字线,讲究的都是规矩,不按照规矩来,是不会有方圆的,好好练习。”

时光荏苒,因了父亲的坚毅伟岸,她一次次克制出去玩耍的念头,端坐案前,临帖、写字,忘却了室外的春季花开,秋季叶落。

那时,她看墙壁雨水冲刷的痕迹像字,看树上交错的枝节像字,看花鸟鱼虫像字在起舞。一天深夜,她梦中起来,父母以为她要起夜,却见她迷迷糊糊走到桌前,开灯,提笔,铺纸,挥毫泼墨一番,扭头又倒在床上酣睡。母亲怯怯地问父亲:“这样下去,我女儿该不会真的魔怔吧?”父亲披衣起床,不由眼睛溢彩,面前那字哟,简直不敢相信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年,石瑞芳不满11岁,她按照父亲的指点,寄出一幅作品,荣获当年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头奖。之后,不哼不哈、勾头写字的石瑞芳不断摘金夺银,抱回来一大堆奖章和证书,还先后代表中国小朋友出访日本,代表文化艺术界慰问老山前线的将士。

19岁,石瑞芳参加首届陕西与日本奈良、京都书法联展,作品被收入《中日书法联展作品集》。

父亲一边翻着她捧回来的作品集,一边语重心长地说:“瑞芳呀,你要记住,书法养人,但仅靠书法不能养家。”

年,22岁的石瑞芳被分配到一家国营食品厂工作。

“落差肯定是有的,我这双手从8岁起就研墨铺纸,临碑摹帖,很想保护好。”回忆这段经历时,石瑞芳说,“现在回想,每一段经历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在食品厂的工作经历,让她知晓了书法以外的天地,认识到艺术不是无根之苗,要到人民中去,才有生机和活力。也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常说的“大道无门”,繁琐的家务活,单调的工作,更加磨练了她的毅力。无论加班到多晚,回到家,她仍要俯首案前,身外无物,就像父亲那样。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她年到西安医科大学任教,教授书法。年又调到陕西省艺术馆从事书法研究。

年,“石宪章石瑞芳父女大型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中国美术馆开个展以来,陕西书法进馆开展第二例。二人作品以“汉唐遗风”而引得书界称赞不绝,展出7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田纪云、王光英、高占祥等诸多领导和名家也前来捧场。

不久,父女俩参加省内书画展,走出展馆后,有人疑惑地拉着石宪章问:“你怎么写了两幅一模一样的字呀?”石宪章听后哈哈大笑:“你再去仔细瞅,有一幅是瑞芳写的。”

石瑞芳心中无比激动:父亲从天津来到西北,一杆笔闯天下,在长安书界声望厚重。能把字写到与父亲的字难辨雌雄,不枉自己多年酷暑严寒勤学苦练。

与她父亲同样年纪的老人,谈到石瑞芳,总由不得先说她的父亲石宪章,介绍她时也常常脱口便说:“这位女书法家,是大书法家石宪章先生的女儿。”

长安书界,石宪章威名远播,但他依旧粗茶淡饭布衣,瑞芳母亲说:“你看人家都买大房子,咱家还是这几十平的旧房子。”父亲不为所动,说:“人的名望,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做个好人,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终其一生敬畏书法传统,受父亲影响,瑞芳每每看父亲的字,仿佛那一笔一划都是天道所至,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她终其一生铭记父亲的嘱咐:道不存,书将不远。

蜕变

立于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前的石碑上,是石瑞芳书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八阵图荒认旧痕,当年蜀相驻三军;出师不遂中原志,老树寒鸦锁暮云。”当时,她只有24岁。专家评论:通篇一气呵成,气韵流畅;下笔迅疾,恣肆奔放,笔笔顾盼,字字呼应,篆意楷意相渗而生,如枯藤老树,如高山飞瀑。观之如闻铜锣之鸣响,金鼓之击撞,仿佛身临三国古战场,旌旗猎猎,战马咴咴,枪戟斧钺列阵,刀光剑影迎风。

经《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报道后,全国各地的求爱信、求书信、求学信像雪片一样飞来,着实让石瑞芳脸上、心中滚烫了一阵子。

再说石瑞芳的字和石老先生的字太像了,如同出自一个模子。父亲喜博大雄浑,他说:“女孩儿也能写博大。”而大字出气势,气贯长虹;小字轻巧灵动,讲究精微、精致、精到。父女连心,她受父亲影响,不知不觉也影响着父亲。父亲的字后来也有了清秀流畅之韵。两人的字气质互融,竟至石老先生有时也分辨不出来。某日,石老先生写完一幅字,墨迹未干,被门外的人喊了出去。石瑞芳一时调皮,收起父亲的字,铺纸提笔,照葫芦画瓢,写了同样一幅晾在那里。石老先生回来,看见石瑞芳与家人一起站在案旁,围着“自己”那幅杰作交口称赞,不由也走过去,仔细端详了半天。直看得他一脸疑云,望望一脸“坏笑”的石瑞芳,又看看满脸诚恳的家人,最终还是确定,这幅字是自己写的,就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有一笔,纤弱了些。”

那段时间,她脚下生风,身轻若燕,出出进进,总是哼着曲儿。后来,碰到一位高人,迎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你石瑞芳先别美,后面的路还长着呢,你要另起炉灶,写出自己的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否则,世人皆笑石瑞芳学父,不说石宪章习女。”

石瑞芳被猛击一掌,看着父亲的字和自己的字,久久沉思。她知道,父亲那种铁骨傲然、气贯长虹的气势是无法超越的,只能扬长避短,另辟蹊径。

模仿易,超越难。

她深知,字如人,得有深厚的学识修养打底。而“诗、书、画、曲”同气连枝,她开始习读唐诗、宋词、元曲,用传统文化开阔的胸襟,净化灵魂,为书法修身增韵。

石瑞芳搬来砖头厚的几本书放在床头,读王维,吟李白,背李清照。读时要默读,家中要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一有声音她就分心,就入不了诗的意境。吟时要出声,边走边吟,这样才能身临其境,触景及情,这时不管在客厅还是床头,她总摇头晃脑,念念有声,舞之蹈之,如梦似幻。及至后来,人称“痴人石瑞芳”。

这是一条艰苦卓绝的路。要从父亲的书风中冲决出来,既不能以小巧妩媚取悦于人,也不能以张扬浮艳取宠于世。

在习诗诵词的同时,她还读老庄、读经史,疯狂临摹“二王”,学习篆籀、汉隶、章草、魏碑、唐楷,对《瘗鹤铭》《张玄墓志》等也用功尤勤。

她沿着书法长河追溯源头,汲取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营养和精髓。重点研习王羲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书法,结合早期所学的颜真卿书法,对自己的风格进行革新,在透着书卷气的浑厚风格中,融入了女性特有的秀和妍。

父亲看到她的转变,也欣然肯定。

年的一天,她高兴地拿着近期书写的作品和一篇论文,去找父亲。父亲看后告诉她:“你近期的书法作品有很大的进步,我很高兴,不要骄傲,还需有更高的目标,譬如:可以学小楷,习章草,作隶书,攻行草。你写的论文文笔流畅,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以后要多写点理论方面的文章,咱们要为书法文化传承多做努力!”

那天,和父亲谈到很晚,石瑞芳是踏着月光回家的。

谁知,这竟是父亲给她最后的话语。

父亲一直认为自己还年轻,常常一碟花生米、一碟拌黄瓜,再加二两小酒就提足了劲,挥毫便是丈二的超大榜书。未曾想,竟突发心脏病遽然离世。

来为父亲送行的人络绎不绝,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石先生是个好人!”

现在,她离书法之道越来越近,却和父亲横着银河隔着宇宙,心相通人未见。一夜之间,她行走失去了拐杖,前进没有了灯塔。操持完父亲后事,她三天没吃没喝。

前辈开导她:父亲走了,你要把笔拿稳实,像他一样立起来,这样才是对九泉之下父亲最好的慰籍。

恍惚中,她听到父亲唤她乳名,她睁开眼,见父亲身披霞光,咧开大嘴巴冲着她笑,指指他的如椽大笔,而后,驾鹤离去。

她站起来,去掂量父亲那支大笔,很费劲。她知道,父亲的路是她无法复制的,虽然她的字跟父亲的很神似。比如,父亲一直坚持用羊毫,而现在的许多书法家都用兼毫。

她埋头书房,窗外风声雨声都不曾入耳来。临王羲之,临米芾,在唐诗宋词的海洋里徜徉,无一日敢懈怠。

年,石瑞芳任陕西省青联副主席;

年,被选为陕西省书协秘书长。

寒来暑往间,时间到了年,父亲逝世三周年。7月的一天早上,她听到了窗外的雨声,雨声霏霏,似父亲的呢喃。她和着思念,一气呵成,写出6尺长的13幅条屏—父殇。

年,她继续当选为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文联副主席;

年,她荣膺西安市书协主席;

年,兼任陕西省书协副主席;

年,履职西安市第十四届政协常委;

年,连任陕西省书协副主席。

同时,她的书法论文一篇篇发表,《学书琐谈》、《论草书十二意》、《从逸鹤到灵龟南北宋书法逸与趣之嬗变》,见地颇深,为人称道;《石瑞芳书法作品集》、《石瑞芳诗词选》、《中国书法章草大观—石瑞芳卷》比肩登场、时人追捧。一时,书坛为之惊诧,媒体为之呼号,友朋为之雀跃。此时,长安书坛有其一席之地,慈父亦当含笑九泉。

十几年中,她从传统中寻找养分,在经典中寻求变化,先后在篆籀、汉隶、章草、魏碑、唐楷上吸收着不同的滋养,完成了脱壳再造。她的篆隶行楷,都有了自己生命气息的律动,如其人仪态万方。

书界叫响:正大气象。石瑞芳说:“正大气象就是平心静气地写字,该朝那撇朝那撇,该朝那捺朝那捺,最平常的就是最正常的。

有了许多名头的石瑞芳,还是原来的石瑞芳,却更多了从容淡定。她的字稳中透着妍,形神如空,积健为雄。看她写字,就知道静养是字的脉,再有一肚皮磥砢不平之气,也要这样慢慢地书写,静静地挥运。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一语中的:“石瑞芳从父亲的风骨中起飞,直追中国书法的源头,以数年之功破茧成蝶,完成了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涅槃。”

如今,老一辈的人谈到石瑞芳,仍然由不得开口先言“这是著名书法家石宪章先生的女儿”。其实石瑞芳的字从外形上看,早不似父亲正大雄强、浑厚富贵的风格,而已入随心所欲的境界,自有一番清朗峻立、风流灵巧的雅致。

归真

“颜筋柳骨。识字即识人。

看字便知写字的人高矮胖瘦、轻重缓急。字的风格有静穆、潇洒、有凝重、博大,找到适合自己的。

大道无门。选适合自己的帖,甲骨、钟鼎、篆、隶、楷、行、草,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从根基开始,一天天练下去,否则,根基不稳,定会摔跟头。

但不管哪种风格,人正是根本。人品若不正,字里定会有邪气。还有一层意思,如果写字的人精神高贵,其字挂在家里,看着字,想着人,内心便是祥和喜庆的。”

这是石瑞芳对书法和做人的感悟。

多年来,瑞芳就是凭着父亲的教诲和自己的感悟,严格遵循传统,再加创新,硬是写出了风清气正、正大气象。

有书法评论家评石瑞芳的字:线条峻拔清利、雄逸似飞、潇洒自如、气韵酣足,奇崛而又平易、跌宕而又和谐,劲健朴茂、端庄典雅而又兼具拙中寓巧、雄里藏秀之妙,于惊矫纵横、飘逸烂漫中透露出力的冲击和情的感染,让人从静的字中感受到活的生命动态。

站在她的字前,心静神敛,那黑白组合里有诗的韵味、有画的美感、舞的节奏、歌的韵律。

对于书法的痴和爱,使她难逃窠臼,有自己的“梦”:书法是人类文明之光,书法应传承有人。

年,CCTV-3《欢乐之家》栏目现场,经省妇联推荐而来的“书香之家”—40岁的石瑞芳携70岁的父亲石宪章和12岁的女儿一同登台,三人一同挥毫泼墨,共写一幅作品,第一行是女儿楷书所写,二、三行是父亲石宪章用行草和隶书所写,第四行是瑞芳所写篆书。一幅字,三代人,四种字体,传承有序,和谐共生,给全国亿万观众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

当年的画面无法再重现。

如今的纸笔砚帖得来容易,但却很少有人再静下心来操持。键盘敲击噼噼啪啪、语音输入嘤嘤嗡嗡,倒是方便快捷,离传统、离大道却越来越远。

石瑞芳就在她的书斋内,安安静静地运笔书写。书法有无未来?“人类的出路还是得回归吧。西方文明就是快,是索取。中华文明是天人合一,是正统。”瑞芳的眼神比语气肯定。

她在坚持的路上前行。身为省政协委员,她提交“书法进校园”的提案多年。“要弘扬传统文化”,她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每次送文化下乡,或是组织参加文化活动时,石瑞芳都认真观察、调研、思考,以期提出更加务实、能够落地的建议和举措。比如,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文化会怎样?学校无正规书法老师,兼职老师教授的习字方法有误怎么办?请书法协会的老师到学校兼教书法课,费用应该怎么解决?还有兼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能不能进校代课?……

“字跟人一样,先要立起来,就要有风骨。有了骨头,还得有血有肉有神韵,才好看。骨头就是我们的体格,要经风雨要锻炼摔打才立得稳实,血肉神韵要靠五谷杂粮和知识来养……”在学校的书法课上,她是一位有知识的慈祥母亲,慈眉善目、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孩子们像口渴的小鸟,张开嘴巴,贪婪地吮吸她的精神喂养。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只要回到书斋,她便与东坡对话,复归自我。

当她将10米长的《滕王阁序》行书楷卷轴徐徐展开,当她案前微倾,提豪研墨,运腕走笔,行云流水地写下厚重端庄的“天高云淡”四个大字时,一切疑惑顿时释然,是的,就是她,她这样的气质和气场,与这座古城的气质和气场是契合的,且同频共振。

石瑞芳在仁厚庄小学为学生讲书法艺术

作者:陈雪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