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大唐诗人风采录王勃一生的搅局者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4/10/31
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s://m.39.net/pf/a_4793213.html
前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四杰”的诗歌可谓以书生意气来激扬文字,充溢着疏朗奋发的骨鲠之气,真正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区别开来了,昭示着唐诗时代的来临。可以说,初唐四杰是南朝以降词藻靡丽的宫体诗的“搅局者”,而“王杨卢骆”四杰之首的王勃自然也是“搅局者”,而他的一生竟然与“搅局”二字分开不了。其实,王勃自幼便是以“神童”的身份行走于世: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当我们六岁还在玩泥巴时,王勃已经会写流畅的文章了;当我们九岁还刚学会拼音不久,王勃就能指出专家的错误了;当我们十六岁刚刚踏进高中校园埋头苦读时,王勃就已经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了。你说气人不气人?我们不禁要问,这么顺风顺水的人生,怎么会与“搅局”二字搭上了关系?一、斗鸡檄文:搅了王爷的局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人介绍,获得了沛王府修撰一职,通过一系列的编书著作赢得了沛王李贤的赏识。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玩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本意是“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也可能是因为写得过于精彩,不料此文竟然传到了唐高宗手中。唐高宗读罢全文,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也因为一时的自负轻浮,本为王爷助兴,反而搅了王爷快乐的斗鸡局。这便是王勃“搅局的一生”的开始。二、擅杀官奴:搅了父亲的局王勃顺利的前二十年,因为一篇斗鸡文惨遭终结。但是王勃似乎依然没有长记性。咸亨二年(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王勃不知道咋想的,竟然将罪犯藏匿起来。藏了一段时间,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害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王勃才没有被执行死刑。不过《旧唐书》记载,王勃藏匿曹达一事,其实是与王勃有过节的人给王勃埋下的圈套。即便是如此,也可见王勃为人不太行,想必是恃才傲物,得罪于人了。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不仅连累了自己遭受了一段牢狱之灾,更是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等于是变相地被判了死刑啊!王勃的一时搭错神经,可以说是搅了父亲为官的局。三、滕王阁绝唱:搅了阎都督的局王勃虽然搅了父亲的官局,却也不失为一个孝子。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于是乎,王勃在公元年夏天自洛阳而南下,去往交趾看望远谪的老父亲,却不曾想在半路又开始了“搅局”。公元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都督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王勃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宴会。阎都督本来打算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都督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这个故事虽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年,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勃这一篇《滕王阁序》确实是搅了阎都督让女婿扬名的局。四、老天爷搅局,人生终结大约在上元三年(年)春夏,王勃好不容易到了交趾县令王福畴处,终于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但不巧的是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也许是王勃年少时过于顺利吧,老天爷也想听诗了,便在那一年的海上,带走了王勃。王勃始于搅局、成于搅局,却不料被老天爷搅了局。总结王勃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精彩的一生。引用一段为王勃而作的颁奖词:一介书生,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你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坐在阁的阶梯上,江波的皱褶里藏着你——绝代才子。“物宝天华,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晚唱,雁阵惊寒。”“关山难越,萍水相逢。”“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失,桑榆非晚。”“胜地不常,盛筵不再。”骈骊工整,辞采飞扬,写景如神来之笔,抒情有经世之志,你写尽了一个天才少年的情思,为文坛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搅局,伴随着王勃的一生,这,也是王勃的风采,搅开了,盛唐诗歌的一扇大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