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中国对联的历史,是中华诗歌发展的精华国粹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3/16

1、对联之原始与作用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与特殊的文学形式及艺术形式。

谓之“独有”,即其他各国所无。

谓之“特殊”,则对联既须讲求对仗,亦须注重平仄,且须用典。

对联只有两句,却为全篇,实为最精彩的语言。

虽只有两句,但对联绝非小道,既可张诸门楣,亦可悬于厅室;既可吟咏,亦宜玩赏;既可以慰身心,尤得以资自励。

其中用典之工整,比拟之贴切,常常比诗词尤有过之。

所以不是学富五车,读破万卷之书的人,不得为对联,或做不出好联来。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对联的起源。

据考证,对联当起于“桃符”,其初又乃为“桃梗”。

“桃梗”是什么东西呢?《山海经》中有个记载,说是东海中有个度朔山,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门称为东北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

枝上有两个神人,一曰神荼,一称郁儡,主要是检查害人的恶鬼的。他们手执苇索,抓到恶鬼便拿去喂虎。

于是黄帝学习它,每当祭天祷告完毕便立桃梗于门户之上,画郁儡持苇索,以御凶鬼;再画虎于门,用以食鬼,遂渐成为风俗。

慢慢流传下来,则以桃梗刻为人形,亦即神形,用以驱鬼。

这都是发生春秋战国以前,年代十分古远。

再往下传,“桃梗”也开始由画的桃符代替,纸张出现以后,便全部画桃神于纸上,并出现了专门的“印卖”品,相当于如今的年画。

为什么一定要用“桃”这个意象呢?

因为古人相信桃为五木之精,可以压服邪气,制住厉鬼,称桃为“仙木”。茅山道士作法伏魔降妖皆用桃木剑,便是这个缘由。

传到后来,即五代十国的西蜀,春联首次出现,逐渐代替了桃符。

与桃符同时贴在门上的还有“门神”。

门神的出现比较晚,与“桃”没什么关系,但作用相同。

它大约起源于汉代,兴于唐代。

汉代的门神是一个叫“成庆”的古代勇士,画着他短衣大袴长剑,用以驱邪。

唐代的门神则是尉迟敬德、秦叔宝两人。

据说唐太宗病中见鬼,便叫这两人守卫宫门,后来两人支持不住,太宗便叫人画了他们威武的模样贴在门上,代为守卫。

自后门神即画此二人形象,可视为远古“神荼郁儡”两神的变化与发展。

门神自然是驱鬼的重要物件,少它不得。

它和春联一样并驾齐驱,门神贴于大门两扇门板上,春联则贴于门柱或门框,互不相碍,沿用至今。

门神

2、对联之定型与发展

由桃符变化发展以至于用纸写成的春联,在五代十国时代。

第一则春联是西蜀皇帝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春联之始,而非对联之始。

桃符用以驱鬼镇邪,春联则能迎祥纳福,故春联皆为吉祥语。

犹后世于端午节除以菖蒲艾叶悬于大门两侧外,别撰联云:“艾叶如旗抬万福,菖蒲似剑斩千邪”,诚为异曲同工。

据考证《排调》云:“荀鸣鹤,陆士龙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日下荀鸣鹤。’”

不仅对仗极工,且为一出一对,是真对联之起源,早于孟昶六百余年,约在公元年左右的晋末。

不过这纯属无心之作,乃“妙手偶得之”的现象。

实际上,对联真正定型及其普及,当断自宋代。大约挽联亦起于是时(这里一笔带过,不提)。

惟是宋人为联,尤好集句,其善为之者有王安石,黄庭坚,苏轼等人。

宋人集句的优势自然来自泱泱大唐的诗歌。

唐人的诗歌浩如烟海,且多有名言警句,凡宋人熟知唐诗者信手拈来,几至混然天成,往往有若己出,甚者,更有胜于本诗的,更让人叫绝。

如五言云:“山歌猿独叫,水宿鸟相呼”(白、杜);“病久欢情薄,年加记性销”(群玉、郑谷);“尽日看山尽,有时寻竹行”(白、张籍);“强饮沽来酒,重看读了书”(耿纬、姚伦);“孤烟生暮景,疏竹漏斜晖”(韩、白)。

七言者如:“山色好当晴后见,歌声长向月中闻”(白、牧)。

更有集警句的,如:“幸得诗书消白日,能将富贵比浮云”(王尧臣、永叔);“也知世路名堪贵,其奈田园老合归”(张祜、白);“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杜甫、荀鹤)。

更有触景咏物的集句,尤是均等。如:“烟含嫩柳交加碧,溪映山花细碎红”(李山甫、郑文宝);“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欧阳修、苏舜卿);“树影不随流水去,山光常共夕阳来”(方干、蔡襄);“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笑相看万虑开”(翁绶、王存)。

凡此不一而足。

宋人集句之盛如此,那么自可推想他们自己作联的数量和规模,自然更多更大。

故可断定,宋代实为我国对联定型发展的时代。

写春联贴春联,中国人的传统

3、对联之欣赏与实例举证

愚以为对联可按其功能分为两类。

一类为才情联,包括巧对、谐讽、名胜诸式;

一类为实用联,包括贺联、令节、哀挽、题赠、行业诸式。

虽一分为二,但对联之形式尽在其中矣。

才情联既以才情显,奇绝佳者,多可鉴赏,所得亦必多,我辈自当多读多学。

实际上,才情联由名胜一式即可见一斑。

吾乃江西人,即从江西名胜联来见证此一说法。

滕王阁联

(1)帝子长洲,仙人旧馆

将军武库,学士词宗——阮元

(2)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刘岘庄

注:滕王阁联甚多,只此两联集《滕王阁序》之文,为滕王阁联,诚巧不可言。

南昌百花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注:此为集句联。上联引白居易《琵琶行》首句,下联集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集其地旧咏以成联,天衣无缝,却是眼前景色,妙!

南昌青云谱

时逢佳节开青眼

难得闲人话白云——八大山人

注:此为运典联,“青眼”典出《晋书·阮籍传》。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稽康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此隐士,清洁高士之举也。

九江能仁寺

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唐蜗寄

注:此为嵌数联。真如,佛教指永恒真理。七层宝塔,名大胜塔,在能仁寺内,共七层。老僧,指募修能仁寺之唐代高僧白云禅师。无障碍,即无挂碍。大供养,即法供养,佛教以香花,明灯,饮食等供养三宝为供奉。大供养一个庐山,指白云禅师使整个庐山都成为佛界。此联用佛语成对,即现庄严宝像,殊为可观。

九江白公祠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江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注:白公即白居易,唐元和十年()五月,因罪权贵,被贬九江司马,因作《琵琶行》。此联即由此端发,引《琵琶行》语,叙缅怀之情,既有无限之感慨,亦足纪念白公矣。

九江烟水亭

(1)烟柳有情,骀荡春光,风籁更催晨笛起

水天无际,澄清秋色,月明远共夜珠来

注:烟水亭在九江市甘棠湖中,传为周瑜点将台旧址,白居易贬为九江司马时,建亭其上。此联为嵌名联,写春秋两季之景,而烟水亭自见。

(2)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深,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国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美梦初醒,黄粮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飘渺江波

注:白傅,白太傅居易,上联写沦落之苦,下联写黄粮之虚,对贪慕富贵、不甘寂寞之人,或有几分劝戒之功。此当为讽联。

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得几分仙气

眼前无障碍,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李渔

注:此联颇多仙气,心生慕之,故录。

庐山简寂观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李渔

注:简寂观,在庐山天池内,现已不存。相传李渔登庐山,见庐山遍地佛寺,简寂观亦为佛门所占,故不平而作,语多戏谑,此为谐联也。五千妙论,指《老子》一书。

庐山白露洞书院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

注:看似泛语,而读书讲学两事俱在,且心宁气和,得山水之妙,颇向往之,故录。

吴城鸿雪轩

客已倦游,偶然小住湖山,便欲乘风归去

人生如寄,留得眼前指爪,不妨踏雪寻来

注:鸿雪轩,在永修县吴城镇,因苏轼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得名。指爪,此处借指体力。此联写游客似已倦游,又不得不再游,以证鸿雪轩留人至此。此欲扬先抑之用法,于我辈为文处世均颇多助益,不妨细揣之。

湖口石锺山

祀重春秋,名垂竹帛

光昭日月,气壮山河

注:石锺山位于鄱阳湖口,长江南岸。南为上石锺山,北为下石锺山,两山对峙,合称双锺山。山上有“太平遗垒”,气运千古。此联即为遗垒而题,故慷慨壮阔,非比一般。

宜春市宜春台

宜画宜诗,看如此江山,应封帝子

春去春来,历几岁兴废,又建高台

注:宜春台,今之宜春公园,在宜春市内山上,相传为汉代宜春侯刘成所建。联中帝子即刘成,乃长沙定王之子。长沙王因思母曾筑高台,在长沙,名定王台,今存,故名“又建高台”。此联不仅嵌字,更表兴废之感,颇为沧桑。

楹联已成名胜古迹文化的一部分

实用联则是贵在实用,运用在于切时切景切情,佳联虽多,终是下乘之作。

这里略作介绍。

令节:春联最多,至今仍为传统。

春联之别在于场合不同,如牧场春联:“南风薰兮,阳春有脚;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乃集句联,切合“牧场”二字。行政机关春联则有:“无权利私心,冰霜自凛;为人民服务,天日可盟。”虽语浅却义深。

其它节日可类推,略过不提。

祝贺:一般为祝寿,贺婚及其他庆贺三类。

寿联最为有名者有二:

(1)八十寿联:百岁更能期,廿载后如今日健

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

注:自八十下推七十,乃为人所未道。

(2)渔翁自寿联:水上飘流数十年,就凭这一张网,几根竿,福也福,寿也寿

人间风雨千百次,幸得我青箬笠,绿蓑衣,去即去,来即来

注:此渔翁必为一代高人,来去洒然,旷达得妙。叫人向往之。

贺婚一例:““桃符新换迎春帖,椒酒还斟合卺杯。”既是贺婚,又为春联。

贺人孪生联:“玉种蓝田征合壁;树载碧海喜交柯。”运典得当。

哀挽:哀挽之联本应沉痛,语多悲戚,常人看来,颇多不能喜。然亦有旷达高人,作挽联或讽世或自谑,幽默滑稽,多见自挽。

(1)忽然有,忽然无,纵勉成上寿百年,莫非做梦

何处来,何处去,倘果有轮回一说,更要伤心

(2)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3)这回吃亏受苦,都因入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限期弗满,竟换到头秃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

此去喜地欢天,必须假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可称眼界别开,和好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无以加之

注:其中或醒世,或旷达,或愤激,其旨似都在“挽联”之外也。

题赠:此今世名人或政要人物附庸风雅之常举也。然有佳作,亦堪传世。如周恩来早年自题云:“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即发人深省。林则徐题签押房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真能有容无欲,何事不成!

行业:行业联今已不再盛行,乡间偶见。但传世之联颇多佳妙。试举一二例:

(1)茶馆:四面皆空,坐片时何分你我

两头是路,喝一盏各自东西

注:既甚洒脱,亦寓哲理。

(2)剃头店: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石达开

注:气壮山河,非常人手笔也。

(3)浴室:沧浪水清,到此皆可以洁己

温泉春暖,相对竟交于忘形

注:旧典活用,使人绝倒。

店内实用性对联

综上可知,对联作为我国国粹,绝非附庸风雅之小道。

况对联不仅为一种文学艺术,亦为一种书法艺术,因对联必予书写,方可悬挂;而书写又必出自名家,诸体皆备,故对联实有极高之欣赏价值。

既欣赏其联语,又欣赏其书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