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当属什么水准文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4/11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绝对属于上乘佳作,说是王勃口占而成,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说王勃这人脑子太好,自己提前就写好了,然后现场给默写了出来。

为什么有人说这篇文章不属于一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六朝辞藻堆砌的鄙视,这个从隋唐就开始了,认为文风质朴才是最好。另一个是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思想性,于治国治民没啥用处。

但,文学的本质就是文章的形式美,而纯文学就是文字的形式主义。为什么陈子昂一发忧愁,就是《登幽州台歌》的千古佳作?别人怎么就不行?古往今来多少人,得有多少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小人物,也常发忧愁愤懑之情。但是,他们发了也就发了,没人记住他们是怎么发的、也没人记住他们发的是什么。原因就是陈子昂把文学玩到了极致,其他人不行。王勃的这篇文章也是如此,文字的形式主义已经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另外,就是古人文章的两个走向,即便现在也是这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是言以载道,就是要写致君尧舜上的济世文章;另一个走向是独抒性灵,就是要写自己的感受、感悟和感触。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后者,我就是写我自己的,这难道不行吗?怎么就被鄙视了。

至于滕王阁序的文字美,就不说了。这里面随便拿出一句话,都是上乘之作。说里面只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千古佳句,那是王勃自己跟自己比,是金子中比出来的金子。对于后学之辈,最好每一句都认真读一下,享受一下这种文学的形式美。但是,读起来可能要费劲,因为用典太多所以门槛稍微高一点儿。

需要说的是《滕王阁序》的结构设计和独抒性灵,也是难得的巧妙。你学不来王勃的才华横溢,但可以学一下他的文思精妙。如果中学生写作文,完全可以拿《滕王阁序》当标准参照。看王勃是怎么设计结构的、看王勃是怎么借景抒情的、看王勃是怎么独抒性灵的。

文章的第一部分,基本属于写景。先写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简单说就是把当时之人全给夸了一遍;再写滕王阁的美景,于是有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怎么美?这一句就足够了。别人都是美景壮美文,而王勃则是美文壮美景。这一篇文章足以为滕王阁增光添彩。

文章的最后部分,也就是第三部分,主要是抒情,即独抒性灵。美景也看了、聚会也聚了,然后势必就要曲终人散,玩到尽兴之时也就是各赴前程之刻。即所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那么王勃也要临别赠言,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他是什么情怀呢?他渴望投笔从戎、他渴望施展抱负、他渴望乘长风破万里浪,却无奈“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这种遭遇也不是王勃自己所独有,古之才华横溢而抑郁不得志之人,比比皆是,即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王勃就是一种比较豁达的叹息了: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前面是状景,后面是抒情,王勃要是直接状完景就去抒情,那就真心没水平了。不是辞藻不够精美,而是才思不够精妙。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借景抒情,然后就真写完景就玩抒情了。而在这之间,你必须架起一座桥梁,把你写的景和你抒的情连接起来。

所以,文章的桥梁就是第二部分,关键的一句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而人又是多美渺小啊!一曲悲歌总要响起、一声叹息总要留情,于是兴尽悲来。然后,然后王勃再过渡到最后一个部分去独抒性灵。这种写法才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为什么说文章就是文学的形式主义?非但字词上是如此,即便是文章结构上也是如此。好文章总是好得那么殊途同归,而烂文章总是烂得那么千奇百怪。

你可以看一看王羲之得《兰亭集序》也是这么设计,前面状景最后抒情,但中间桥梁则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你还可以看一看范仲淹的《登岳阳楼记》也是如此设计,写完景了但总要抒情,而范仲淹要抒的情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你前面说了“淫雨霏霏”才“感极而悲者矣”、“春和景明”则“喜洋洋者矣”,怎么就非要一定是你的士大夫之情呢?原因就是这句话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当如此、士大夫当如此,我范仲淹也当如此。

所以,后之好学者就不要质疑古人了,王勃的这篇文章绝对是上乘佳作,全文背诵做不到,起码也该认真熟读。千万别拿着自己的确认偏误,说什么文章当质朴,你玩不了文学的形式美才去要什么质朴;更别说什么于济世无用,文学不全是拿来当饭吃的,王勃本来就是要独抒性灵而没想着言以载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