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苏派语文备考课内文言文复习2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2/7/16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苏派高中语文备考专题

01.高考语文试题权威解读,难度设置符合课标要求02.年全国新高考1卷“棋中学理”写作指导(韩燕飞)03.年高考语文新1卷及客观题标答精校版04.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下水作文(鲁智勇)05.年高考语文乙卷答案解析(非官方标答)06.年全国新高考1卷“本手·妙手·俗手”下水作文(仇玲丽)07.苏派语文备考一周时文素材(期)08.苏派备考热点专题素材——新东方直播间火了(董宇辉俞敏洪)期

届高三一轮复习部编必修上册文言文

——劝学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个实词中的“就”“假”“绝”三字及次常用字“强”。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选自《荀子》,有删节。《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劝,鼓励。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开篇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水凝结而成,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度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这个木材也)不会再直了,是煣的工艺让它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青,取之于蓝:青,靛青,一种染料。于,从。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水为之:为,动词,可译为“凝结”。之,动词后面凑足音节,可不译。木直中绳:中,符合。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其曲中规:规,圆规。虽有槁暴:虽,即使。槁,枯。槁暴,晒干。不复挺者:挺,直。故木受绳则直:受绳,经过墨线比量。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连词,表递进。参,检验。省,省察。通假字: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暴”后作“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见识)古今异义:輮以为轮(把……制成)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斧等)词类活用: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从/比/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于”,对)第二小节开始论证中心论点,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方面意义重大,主要论证手法是比喻论证。第一个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明任何人通过学习,都能进步,都能“青于蓝”“寒于水”,但必须不断学,由此证明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个比喻:“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样的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可以改变人的,这就好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所以要成为君子,就必须不断学习,再次证明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我曾经整天地思索,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后跟远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非加长了,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非更加劲疾,但是远处的人也听得清楚。吾尝终日而思矣:尝,曾经。而,表修饰,后一句“而”的用法相同。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所,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在这句话中可以译为“……的知识”。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见得广。而(1)表修饰:登高而招/顺风而呼。(2)表转折: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声非加疾也:疾,劲疾。而闻者彰:彰,清楚。闻者彰,意思是远处的人也听得清楚。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车子的人,不是善于奔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假舆马者:假,借助。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非利足也:利足,善于奔走。而致千里:致,到达。假舟楫者:楫,桨。舟楫,代指船。而绝江河:绝,横渡。善假于物也:于,引出对象,不译。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通假字:君子生非异也(同“性”,天性)词类活用: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第三小节论述了学习的方法——要善于利用外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接着,荀子连设五喻,展开论证。先从生活经验说起“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堆积土石形成高山,风雨在这里兴起;汇积水流形成深渊,蛟龙在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非凡的智慧自然就会得到,圣人之心怀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外的办法(即“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即“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兴,起。焉,兼词(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在这里”。而神明自得:而,表承接。神明,非凡的智慧。圣心备焉:圣心,圣人之心怀。“焉”可以作为语气词,不翻译,这样整句话的翻译就是“圣人的心怀就具备了”;“焉”也可以作为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由此”,这样整句话的翻译就是“圣人的心怀由此具备”。故不积跬步: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词类活用: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无以:固定用法,没有用来……的(办法),无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骏马一跨跃,不能走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雕刻几下就停止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如果)雕刻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不可以藏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骐骥一跃:骐骥,骏马。驽马十驾:驽马,劣马。驾,一天的行程。功在不舍:舍,停止、止息。锲而舍之:锲,刻。金石可镂:镂,雕刻。上食埃土:埃土,泥土、尘土。下饮黄泉: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一也:一,专一。蟹六跪而二螯:跪,蟹腿。六跪,蟹的六条腿,“六”应是“八”。而,表并列。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者,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古今异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词类活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第四小节阐述学习除了要善于利用外物,还应该注意积累、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分论点一:学习要注意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从正面论证学习要注意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分论点二:学习要锲而不舍。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论证了锲而不舍的重大意义。分论点三:学习还要专一,不能浮躁。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通过这两个比喻、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地阐发和充分地证明。基础积累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停止 )

(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  )以为轮,其曲(  )中规。虽(  )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中(①合乎) ②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 ③曲(弯曲的弧度)④虽(即使)⑤有(同“又”)⑥槁暴( 晒干 )⑦挺( 直 )⑧砺( 磨刀石 )

(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跂(踮起脚后跟) ②疾(劲疾)   ③彰(清楚) ④利足(善于奔走)⑤致(到达)⑥水(用作动词,游泳) ⑦绝(横渡)

(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锲( )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 也。

①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②得(获得) ③无以(没有用来……的 )④舍(停止,止息)⑤锲(刻)⑥镂(雕刻) ⑦躁(浮躁,不专心)

2.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得分点:博学、参、省、知)

②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生、假、物)

③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得分点:用心、一,定语后置句)

二、重点知识梳理

1.个实词积累、识记

(1)就

义项

例句

释义

金就砺则利

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答案 ①接近,靠近 ②登上,上 ③完成,成就 ④就任,赴任

(2)假

义项

例句

释义

善假于物也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长亭送别》)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①借助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③假期 ④与“真”相反,不真 

⑤假期 ⑥假如,如果⑦宽容、原谅

(3)绝

义项

例句

释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

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①横渡 ②停止呼吸,气绝 ③停止,中断④断绝⑤直上穿过

2.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木直中绳,以为轮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君子生非异也

 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②“有”同“又”,复、再;“暴”同“曝”,晒 ③同“智”,见识 ④同“性”,天性

3.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劝

劝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

②金

金就砺则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黄金

③跪

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④博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⑤爪牙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⑥寄托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 ①鼓励,勉励 ②金属制的刀斧等 ③蟹腿 ④广泛地学习 ⑤爪子和牙齿 ⑥托身,藏身

4.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③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答案 ①强健的,强大的 ②勉强 ③弓弩有力 ④有余,略多

5.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④用心一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⑥木直中绳,以为轮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游泳 ②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③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变锋利 ④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⑤使动用法,使……快 ⑥使动用法,使……弯曲

6.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②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③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

7.文化常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__________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2)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______”,跨出两脚为“________”。

答案 (1)有学问、有修养 (2)跬 步

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年全国卷Ⅱ)

(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天津卷)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年全国卷Ⅲ)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年全国卷Ⅲ)

答案 (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四、课外文言文训练

皇甫谧耽学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B.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C.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D.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A解析:“将”为用于句首的副词,其前应断开。“曰”提示下文是引用说的话,其后应断开。“朝闻道”与“夕死可”对举,其间应断开。“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命之修短”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其后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B.孟母三徙,孟尝君之母为教育好幼小的孟尝君,曾为选择环境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尝君培养成为一代大儒。后遂以此写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有方。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

D.“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征”“召”“引”“除”等。

B解析:“孟母三徙”中的“孟”指的是孟子。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后随父亲迁居新安。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

B.皇甫谧能够听从教导,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好学不怠。

C.皇甫谧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耽玩典籍,终身不仕。

D.皇甫谧待人诚恳,始终如一,不以穷达而有所不同。

A解析:原文中“(皇甫谧)出后叔父”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应为

“后随叔父迁居新安”。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

(2)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

(3)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

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

皇甫谧,字士安,是安定朝那人。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了,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于是对着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激励,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可以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掌握的呢!”

城阳太守梁柳是皇甫谧父亲堂姊妹的儿子。当梁柳要去城阳赴任时,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皇甫谧说:“梁柳未做官时探望过我,我都不出门迎送,吃饭也不过盐菜之类。贫穷的人不以酒肉来招待,现在他当了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那样做我的心会不安的。”

当时魏郡守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敦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陈述,言辞恳切,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很多,皆为世人所重视。

五、作文素材积累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入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苟子·劝学》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3.积累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累丰富的素材,能写成美妙的华章;积累人生的阅历,能洞悉世间百态。人生,就是在不断积累中成熟,在不断积累中丰满。积累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恒心与毅力,才能达到积累的最高境界。

03

加入会员

加入苏派高中语文qq会员群

立即获得可编辑版本课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