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古诗赏析第十三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1/10
白癜风分期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43.html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

注释

1、少府:官名。唐代少府指县尉。

2、之:动词,到、往。

3、蜀州:今四川崇州。

4、城阙:即城楼,诗中代指离别出发之地长安。

5、辅三秦:辅,护卫。

6、三秦,楚汉战争时期项羽把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国降将为王,以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故称三秦。这个结构是倒装句,即长安以三秦为辅。

7、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诗中代指友人要去的地方。

8、风烟望五津:“风烟”作状语,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9、宦游:出外做官。

10、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

11、比邻:近邻。

12、无为:无须、不必。

13、歧路:岔路,指送别处。

14、儿女共沾巾:儿女:小女子,名词作状语,像小女子那样的。沾巾:挥泪告别。

作者简介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自幼即有神童之名,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等职。唐咸亨三年(),王勃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序等文章存90多篇。有《王子安集》,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帝京篇》、《滕王阁序》等。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时所作。“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王勃的一位姓杜的少府朋友要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写下了这首诗。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座诗歌革新发展的高峰是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开始的。初唐四杰的作品反对唐初的六朝浮艳诗风,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六朝之绮丽,质朴雄浑,情感真挚,使人耳目一新。这种诗风由此成为盛唐诗坛的主导风格。

作品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意在劝勉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伤感。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音节铿锵,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千古流传。

首联对仗,描画出发之地与所去之处的风貌,含有送别之情,韵味深沉。诗中不直说离别,而是通过两个地方的山川形势描写,展现壮阔的境界。

颔联中求官漂泊是一重愁绪,客居话别又是一重愁绪,这两句是说离别的原因。颔联应对仗,但这里以散调相承,对偶不求工整,这既是初唐律诗格式未严的特点,更是情感所至,内容重于形式的体现。

颈联是千古名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把全诗升华到一种美学境界。境界宏大,情感豪迈。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永恒不变,无处不在,所抒发的情感乐观豁达。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勉慰友人,并表达诗人的襟怀。不要像女子一样临别伤感,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全诗一洗送别诗的悲凉凄怆,而表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鼓励友人不为远别而悲伤,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却无离别的伤感愁绪,胸襟开朗,清新豪放,体现了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文学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与初唐时期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以诗文并称,号“初唐四杰”,又称“王杨卢骆”。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到“王杨卢骆当时体”,又说他们的作品不朽如“江河万古流”。初唐四杰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对转变初唐时期绮靡纤弱的创作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2、文中子:指王勃的祖父王通。王通(—),字仲淹,道号文中子,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即“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3、河汾门下:这个成语表示名师门下人才辈出。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慕名求学者达千余人,据说唐代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窦威、贾琼、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以其人才济济,时称“河汾门下”。

其他诗歌作品欣赏

送别

唐·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