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读过《滕王阁序》吧,这篇文章是我们高中教科书里的一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绝唱更是惊艳到了我们许多人,而且在读到这句诗时就仿佛让人亲自到了滕王阁,那广阔无边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景就好像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这篇《滕王阁序》共七小节,从第一节点题开始,通过由近及远的景物描写方式进行抒怀言志,最后自我介绍鸣谢结篇。真正做到了“揽汉唐人文成一序,绝江山美景于片言”。不过你能想象得到吗?这篇《滕王阁序》竟然是王勃再犯了众怒之后写下来的,而且还是临场发挥写下来的。
滕王阁可能就连王勃也没有想到吧,正是他这次的创作,也是使得王勃在一次声名显赫,他的《滕王阁序》也是成为了千古名篇。但是对于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后人们却对王勃创作这篇名篇时的年龄产生了疑问。
第一种说法是来自五代时期王定保的《唐摭言·卷五》,其间写道:“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也就是说,王勃写下这篇名作才只有14岁。而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才子传》,其间记载了王勃于上元二年(公元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换句话来说,《滕王阁序》是在其26岁时所作。不过目前史学界以及高中课本中都倾向于第二种。
王勃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一下王勃是如何在犯众怒之后成功扭转局面写出这篇千古名篇的吧。
首先,在公元年左右,王勃出生在了一个书香门第当中,可能是因为家人的熏陶吧,也可能是出自自身的兴趣,在王勃小的时候,他就拥有了非常出色的文学功底。根据《新唐书·文艺传》中的记载:“六岁善文辞,九岁的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其失。”
这也就是说,王勃早在6岁的时候就能够舞文弄墨了,在文章上已经是有些火候了,九岁时,当王勃得到颜师古注的《汉书》后便撰写出《指瑕》十卷,并且明确指出了颜师古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
王勃当时的王勃也是因为如此被大家冠以“王氏三株树之一”和“神童”的称号。而王勃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步了,而且他的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便又创作了《上绛州上官司马书》、《宸游东岳颂》等一系列作品。
这些作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表达出了王勃想要在仕途之路上有所发展的想法,年轻人自然都是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的。王勃也是想求取一个官职,大展自己的仁政抱负,以此来达到他心中济世为民的目的。
王勃而王勃也是等来了他的机遇,因为他的文章使他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而在公元年,王勃当时年仅16岁,却凭借着他的《乾元殿颂》受到唐高宗李治的高度赏识。因此唐高宗李治在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以后,便授其为朝散郎。从此,王勃开始以一个未成年的身份成为大唐最为年轻的官员,当时的王勃可以说是意气风发。
但是人不可能一直都有着好运,王勃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官,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在官场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有一天,王勃看到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正在斗鸡,王勃为了给沛王李贤助兴,写下了《檄英王鸡文》来檄讨英王的斗鸡。但是在帝王唐高宗李治的眼中,这就是明显的再挑拨沛王哥英王之间的关系,这是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这很有可能就会引发皇室之间的内斗。于是,唐高宗就把王勃给贬出京城了,可以说因为王勃的一个错误举动使他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偏偏祸不单行,在斗鸡祸之后的几年后,王勃再次遭到贬谪。事情的起因是他私藏罪犯,之后又把罪犯处死了。关于这件事,《新唐书》与《旧唐书》中都曾或隐或显地表示其是被同僚所嫉而遭到诬蔑的。虽然王勃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王勃是已经没有了继续在官场里的机会了,毫不客气地说,王勃的仕途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过王勃虽然在仕途上遭遇了挫折,但在文学方面他还是远近闻名的,后来他受到洪州都督的邀请去滕王阁赴宴。酒酣之时,都督阎伯屿提出作序之事,接着令人准备纸和笔墨,询问各位才子宾客是否可临场作序,以留佳话。而在座的那些大家名儒或许是真的没有写作思路,亦或许是知道阎伯屿的目的,纷纷推辞不就,称自己做不到。然而当笔墨捧到王勃面前时,王勃却毫无顾忌拿起纸笔开始临场作序。
滕王阁在座的众人见到王勃如此的年轻又看着很面生,不由得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就连洪州都督也是气得以更衣为借口离开了宴席,同时他也是派人来汇报王勃在大厅上的所做所为,当第一个人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报给阎伯屿时,阎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之话。接着第二人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传给阎公,阎公则说道:“此故事也。”
随着王勃持续不断的写作,阎公也是由一开始的不屑慢慢的转为了惊奇,直到听到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的阎公已经使拍案叫绝了,他也是称赞道王勃就是一个天才。待王勃创作完毕,本来对他没有什么好感的各位宾客如今的态度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王勃的确是才华横溢的。
但是可惜的是,27岁的王勃在探望完父亲以后在归途中若入水中,最后惊悸而死。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一个如此文学天才就这样早早陨落。
结语:虽然王勃再二十七岁时就离世了,但是他也是为我国的是个文化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的《滕王阁序》也是成为了千古名篇,而王勃在宴会上的故事也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你有能力了,别人才会看得起你!大家认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