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滕王阁 >> 滕王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英年早逝的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来源:滕王阁 时间:2023/4/25

著名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美的诗句,多美的意境,这些都是出自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虽然为初唐四杰之首,才华横溢,但是他的人生之路也如其为其杜姓好友所写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样,多在歧路,泪洒沾巾。

王勃出生在书香门第,文人世家,他的爷爷那一辈,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位史学家,一位当代传奇小说作家,一位五言律诗奠基人,可为是文学气息浓郁。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王勃从小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他六岁就能作诗,九岁就能阅读专业文学书籍并挑出错误,十岁便学完了“六经”,总之,还未到及冠之年,就已经达到了无数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于是,在王勃16岁时,就通过了朝廷的特殊人才招生考试,光荣地成为了大唐公务员的一分子。

成为公务员后,王勃被分配到当时的唐高宗李治的二儿子李贤府上做编修,在此期间还因编书有功被赏赐。当时,比较盛行斗鸡,李贤更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王勃为了哄老板开心,便提笔写了一篇《檄英王鸡》,但也是因为这篇文章,王勃被赶出了长安城。因为啥呢,因为王勃在官场,不懂得掩其锋芒,好出风头,且那个时候后宫很乱,唐高宗李治也很烦,正好王勃用檄文写斗鸡,还被举报了,那就只能杀鸡儆猴了。倒霉催的王勃被踢出了长安,去虢州当了参军,这个地方也是他仕途第二个转折点。

在虢州任职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因犯了错躲进王勃的家,王勃因怕被发现窝藏罪犯,就杀了曹达,属实这操作没人懂,就这样,王勃从窝藏犯变成了杀人犯,被抓了起来进了大狱,就等着上报被砍脑袋了。此时的王勃刚刚二十二岁。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王勃就西去了,就不会有后世的《滕王阁序》了。正赶着唐高宗改年号,大赦天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王勃被彻底赶出了官场,其父亲也受牵连,被贬去交趾当县令,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边界一带,可以说有去无回了。

上元二年(公元年),王勃南下交趾去探望父亲,经过南昌,赶上当地一位都督办联欢会,人家本意是要彰显自己的女婿的,结果被王勃抢了风头,作出了流传百世的《滕王阁序》,之后到了交趾,看望了窘困的父亲,后返回时,死在了海上的风暴中,当然真实死因谁也不清楚,谁也不会去在意了。

当朝的裴行检曾这样评价过初唐四杰,虽然有才学,但是没有气度见识,不会在官场走得远的。确实是,年轻气盛、好高骛远,又有才的人,怎么懂得掩其锋芒呢?不过王勃短暂的一生确实悲凉,总在歧路,总在泪沾巾。否则,没准诗仙诗圣什么的都得靠边站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461.html